心理学问答:为什么人们会害怕无聊?

 

Q&A141202  问:为什么人们会害怕无聊?  答:试想,一直让你待在房间里,足不出户,也没有什么东西供...



Q&A141202

问:为什么人们会害怕无聊?

答:试想,一直让你待在房间里,足不出户,也没有什么东西供你娱乐,但是却有一个电击工具让你可以自我电击,你会选择用电击自己的方式给自己找点乐子吗?也许很多人会说,疯了吧,谁会电击自己啊。但是一篇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却不得不颠覆你的想法,实验为被试创设了这样的场景,要求被试在房间里待上6-15分钟的时间,房间里没有时钟,唯一的娱乐便是自己的思考,但结果发现参与者中,有67%的男性与25%的女性在实验过程中多次电击自己。实验表明人们不愿意思考,并且害怕无聊,但是人们居然会害怕无聊到觉得给予自己一点电刺激也不错的地步,就是因为什么呢?

简言之,无聊(Boredom)是人们觉得无事可做的心理状态。虽然无聊感一般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和暂时的身体不适,可以通过环境的简单变化所缓解,但它也同样是慢性或普遍的压力源,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情舒畅产生重大的后果。不仅如此,当需要通过时时刻刻保持警惕莱确保无误时,高度紧张的单调工作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如同在平坦的高速路上开长途卡车时。从行为学角度来看,厌倦感如果与冲动控制的问题挂钩,从而就可能导致暴饮暴食、抽烟酗酒和沉溺赌博。无聊感一旦和死亡联系在一起,那么“无聊致死”(bored to death)的压力就足以令人崩溃。总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无聊会导致工作时的意外和表现不佳、药物滥用、暴饮暴食,甚至身心疾病。

但要从学术上对无聊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则不是那么容易。单调、乏味、无所事事、孤独、无趣、枯燥,……,这些不同的词汇都可以是无聊的反映。但是,正是无聊的主观特性使心理学家也很难在无聊的定义上达成共识。心理学家们认为,无聊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环境性无聊和存在性无聊。前者是指所处的特异性情境无法保持我们的兴趣而引起的无聊,例如,在一个插不上话的聚会中呆上几个小时。后者则并不局限于特异性的情境,而更像一块潮湿的羊毛毯一样,包裹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无聊者的生活缺乏满足感。在此基础上,德国心理学马丁·多赫尔曼(Martin Doehlemann)又增添了两种类型的无聊。一种是满足性无聊,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事物方面获得满足,那这一事物就会失去意义;另一种是创造性无聊,其特点是能够促使人们尝试新鲜事物。

挪威哲学家,拉斯·史文德森(Lars Svendsen)认为,我们如今理解的无聊显然是一种现代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聊是现代人的“特权”(Boredom is the “privilege” of modern man)。由于当代人的社会文化生活缺乏活力,无聊随着行为习惯框架被打破而产生。这种活力的缺失也并不是没有缘由的,人都会有好奇心的存在,并且会因为一些新奇的事情而觉得有趣,随之可能会产生快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在以前的社会中觉得有趣的事物不再让人们觉得惊讶、新奇或者是精彩;或者是一项活动,在从事多次之后人们便会提不起兴趣,于是无聊就产生了。那么,把无聊看作是除魅(disenchantment)世界中主题下一系列物化社会结构的特殊体现也就有其说服力,无聊感产生之后随着世界世俗化的过程而增加,即随着社会生活的理性化而增加,因为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精神的追求对于个体而言变得不那么重要,反而去追求物质的生活,但这种物质的追求却最终会让人感到空虚,无聊。

其实,无论无聊到底是什么,它除了带来“坏”消息,近年的心理学研究也带来一些“好”消息:无聊也可以对人有益。例如,无聊能促使人们参与有益社会的活动,例如为慈善事业捐款捐物,或担任义工。而且,无聊能够促使人们做白日梦,这能使人有所领悟,并且激发其创造力

因此,学会与无聊相处,可能是纾解无聊带来的压力的正确途径,既然你无法摆脱现代生活,更难以避免无聊。

2014-12-02

--------------------------------------------

PsyEyes从11月起启用新的心理学问答备份地址,添加QQ:1274866349,每天公号推送的原创心理学问答将同步在此备份地址更新。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访问心理学问答原备份地址,可查询往日发布过的心理学问答。

回复F,浏览《周末讲堂》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本周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