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失去控制感,人们会怎样?

 

Q&A140930  问:失去控制感,人们会怎样?  答:每个人都具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本能,即都倾向于自己能够...



Q&A140930

问:失去控制感,人们会怎样?

答:每个人都具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本能,即都倾向于自己能够稳定地预测和控制周围的世界,这种源自人类天性的倾向是我们安全感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任何时候,当人们面临失去控制感后,会处于无助的状态,感到焦虑和不安。例如,当个体置身在拥挤的场合,就会产生生理唤醒,感到焦虑和不安。因为“拥挤”使他失去了对自身的控制,无法自由地在空间移动,而是被“镶”在人群中。这还只是暂时性地失去控制感,而如果长期处于控制感的缺乏,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狗用项圈拴住之后,对狗摇铃,并在同时给予电击的刺激,使狗不能跑到没有电击的一端,在建立这种条件反射之后,解开狗的项圈,再施以摇铃的刺激,但并不电击,狗也不会跑到没有电击的一端,似乎是消极的等待即将到来的电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得性无助。人类也与此类似,当个体反复的努力都无法带来改善或突破,那么就可能产生这种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个体的自尊感降低,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命运或处境,逆来顺受。例如,一个在学业评估中总是处于糟糕的学生,他可能就会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即他不再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提高学业成绩,改善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这样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上不会再投入热情和关注,而且更容易出现各种行为过失;容易陷入沮丧、抑郁中;自尊感降低,“破罐子破摔”。

当一个人长期、普遍地陷入习得性无助中,他更可能同时也陷入贫穷、疾病和行为失控的处境中。因为失去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感,因而陷入无助的桎梏中,事实上,一个人越是感到无助,他同时也越是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而且这些压力对他们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损害也就越大。有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人,他们的控制感也越低,这不仅带来他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也带来健康的风险。例如,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想比与那些高端的人,过早离世的概率要高三倍以上。他们还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心脏病及糖尿病。或许最严重的是,一个人在幼年时所经历过的贫困生活,能一直对其成年后的生活带来影响。

不仅如此,习得性无助也同样会在群体水平上反映出来。当一个社会近期历史上的某次抗争被强权者残酷镇压后,那么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可能陷入某种习得性无助的泥潭。他们不再相信民众有力量去对抗强权,他们对自身糟糕的处境令可自欺欺人地“合理化”,也不再试图努力去改变和扭转。他们对待不公和不义的事情,口头禅常常是“这有什么办法?!”,因此,他们不断修改自己的道德底线以适应越来越糟糕的现实处境。这种群体水平的习得性无助在知识精英阶层更容易出现,因为他们的智力和精明使他们在扭曲的环境中更容易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所以,控制感对人类来说弥足珍贵。失去控制感,人们会陷入无助,或习得性无助的泥潭,不相信努力会带来改变,不相信抗争可以对抗强权。因此,努力带来成功的感觉对失去控制感的个人或者人群来说十分重要。当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哪怕有一次通过努力获得赞许和成功的经历,都会有助于打破无助的桎梏,使他重新获得控制感。同样,对习得性无助的社会,哪怕有一次社会运动通过抗争抵制了强权的侵犯,都会帮助深陷习得性无助的人们重新点燃希望之光,相信只有抗争才能带来改变。

2014-09-30

--------------------------------------------

回复F,浏览《周末讲堂》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本周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