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雄才的“大维修”时代

 

看架大修部一车间“大维修”时代的雄才们!...





运营总部车辆中心架大修一车间

采写|夕阳断桥、宁清闲

很难想象,4万平方米、过百人的架修库内,宁静如世外桃源。偌大的架修库内,工人沉静而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各种工装发明、集体荣誉、重要成果、月度明星、员工书法以及班组文化,无声地陈列于板报与廊道。有人说,“优秀的最高级是牛但不自傲、帅而不自知。”架大修部一车间囊括集团“年度集团优秀党支部”“快乐班组”“书香班组”等多项荣誉;仅是2015年,已有一个工班荣获“深圳市工人先锋号”、两个工班斩获“深圳市青年文明号”、车间部件自主维修率达93.5%位列国内地铁最高、年内完成首列大修以及3号线首列车架修......功勋赫赫却不骄不躁、默默奉献,使人不禁感叹:优秀集体的最高级别莫过于此,温暖和谐,高能低调。无怪吴慧圆经理动情地表示:“这是个给我最多感动的团队。每一位一线技师,都是我们的‘大国工匠’。没有他们的一丝不苟和兢兢业业,就没有今天的安全和创新。”



压力与活力共存的“医院文化”



成立于2009年的架大修部大修一车间原本负责1号线22列车的架大修工作,今年集团增购81列车,加之2011年开通的2号线、5号线即将面临5年架修,车间任务量陡然增加。为此,车间广招纳贤,两年内新到员工占员工总数70%,其中90后占总比80%有余,且生力军中多为93、94年的新近毕业生。干技术活的都知道,维修工作中实操能力与经验积累的重要性远高于书本知识。尤其是在5年架修要接近或达到新车标准、10年大修各部件相关性能要达到新车标准的任务强度下,作业质量与安全卡控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尽快提升员工动手技能,两位职能主任连同“国宝级”技师们,对新员工进行高效严格的三阶段培训:第一阶段进行三个月的入司三级安全考试,确保员工具备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第二阶段进行两个半月的纯车辆知识培训,每两周进行一次测试,连续三次不及格者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第三阶段进行实操培训,跟班学习一至二个月,以一带一或一带二“师徒带教”的形式突破新员工的动手能力,实操考试两次不及格者即时解除劳动合同。许是招聘人极具慧眼,又或许是老将倾囊相授、后生勤学苦练,历时大半年的层层选拔,一车间的淘汰率竟然为零。而经过这一番锤炼,留下来的都是珍珠。

惊讶于高压下的学习能力,笔者走访了詹经理、曾主任以及几名技术骨干,骤觉:这车间里已从上到下潜移默化地植入了“医院文化”。在架大修部人眼中,“地铁不再是列车而是我们的病患。日常的检修相当于看门诊,架大修则是入院手术。对待每一个部件都要像对待病人一样负责到底。”

医生各司其职,一线技工也各尽其能:负责拆部件、基础配件维修的新手相当于“管床医生”;组装、列车调试及故障维修交由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主治医生”;关键重要的核心工作,则必须由责任心强、业务技能好的元老级“主任医生”负责。修车如救命,唯有不断学习、反复实操、层层卡控、像对待病人一样解体列车、具体排查、实力抢救,才能确保每一列车“术后痊愈”且宛若新生。



              不能缺技术,更不能缺坚守的灵魂



大修一车间“微型电子工厂”创始人之一的李宇波2009年入司。那一年,他40岁,过去在赛格三星多年的工作积淀使他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已达专家水平,却拿着新员工的4级工资。2010年,半年学习后李宇波下现场发现了问题,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李宇波自己画图设计、利用休息时间到华强北自购元器件,征求领导的支持特批了一个工具箱,在同事的配合下,用一个月时间发明了“风扇控制单元测试仪”。新发明功能齐备方便实用,不仅实现了车下整个线路测试,且一并解决了接错线路、电流跳闸等问题。

由于进口板件厂家的技术封锁,列车“主心骨”的板件没有人能承接维修,而买一个新板动则上万。没有架修设备,很多工作难以开展。维修工作总是在和时间赛跑,然而材料采购流程复杂,车间里的小额采购费用申请也需要时间,李宇波经常自己先垫付工装费用。2013年,在领导的倡议与支持下,李宇波牵头,自绘板件原理图,自主设计研发,自费采买元件,带领小组历经七个月自创了“26列车TCC测试平台”。调试过程中屏幕总点不亮,经王主任点拨,李宇波找出新老车的细微差异,连接上自动配置按钮后,一车间正式启用“26列车TCC测试平台”。六年来,李宇波发明工装50多项,带领小组成功维修800多件板件,节约成本过千万。六年里,李宇波拿工人等级的薪资,发挥专家水平的核心作用,长期伏案工作颈椎还落下了毛病,但他始终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两年前,李宇波带过的徒弟返乡直接应聘上工程师,而他这个老师傅依旧勤勉无私地坚守着电子电气工班。不善言谈的他诚恳地表示:“虽然我已经是大叔辈的人了,但工班里的小朋友都叫我波哥。平时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唱卡拉OK、爬山挺好的,在这么和谐的环境里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件,不觉得累。”如牛耕如吐蚕,无私奉献的“波哥”不仅在业务技能上起带头作用,更是在工作态度上做足表率。2015年4月,李宇波出色的表现令其被破格提升为工程师。

车间所有的创造无不来自于生产需要。然而,高达93.5%的自主维修率却不止于创造,更是人心所至。学识与经验可以通过后天累积,但技术的武装不能缺少坚守的灵魂。李宇波只是一个缩影,一车间里这样的中坚力量、技术灵魂,不胜枚举。



女将出马,一个顶俩

生产部门干的是体力活,所以300人的团队里,仅有十几个女将。考虑到女性的生理条件,对于这部分稀缺资源,领导们知人善用,充分发挥女将的“鲶鱼效应”。少而精的女工们,被安排在零部件小一点、工作要求精细的电气工班、阀内工班和探测工班。因为她们的存在,整个班组除技术以外的积极性也被激活。有女工的班组着装格外整齐,清洁格外到位,班内台账也做得细致。

虽然车间是“男团”的天下,但也别小觑女工的实力。20来岁的陈玉花也曾是一名车间工班的工人,因为文笔了得颇受赏识,2015年年初以车辆中心第一名的成绩竞聘为部门宣传员。

工作中男女各展所长,但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车间到底是个凭实力说话的地方,在这里,能力决定机遇,态度改变命运。不少中专学历的学徒通过自学拿到大专甚至本科文凭,更多的人通过自我提升获得了晋升,比如2015年升为班长的老将余永权。集团总部定期给工人转职能岗或技术岗留下了通道,日常绩效、技术比武、发明创造、年度评先等成绩,都将为不断努力的人打开一扇门。在这里,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是对集团的回报,更是对自己的不辜负。



 全民总动员,迎接“大维修”时代

架修库至今还保留着进驻前全员拓荒的照片。作业区之于工人,正如同新居之于业主,非全员上阵、亲力亲为不可。从大家合力打扫开始,亲身上阵全员参与就成了车间的传统。在这里,没有“我”,只有“我们”。

我们一起登山望海;我们一起徒步穿越;我们一起打造职工之家;我们一起攻克技术难点;我们一起发明创造;我们一起争优创效;我们在微信群里抢发红包;我们在班组车间精诚团结;我们同担重任;我们共同成长……

十年安全运营后,深圳地铁正式进入地铁车辆设备系统的“大维修”时代。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不懈、刻苦不怠,短短几年时间架大修已达到领先水平,架修22个工作日,比广州地铁节省五六个工作日。也是因为“我们”,到前海架修部参观的国内外地铁也惊叹:深圳地铁的实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时代造雄才。每一位员工的成长,都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这是地铁的“大维修”时代,也是深圳地铁架大修的黄金时代。



注:本文选自《深圳地铁WAY》第11期“班组”栏目。


有颜·有钱·有故事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深圳地铁WA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