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气度“可以产生更大收益?(以炒股为例)

 

气度是一种类似于催化剂或酶的作用,可以使你的能力、精力、时间、智慧产生更大的收益。...



李晨,西安人,军事学博士,上海大学老师。著有《人情练达的学问》。

致力于情感、处世、心理的研究与训练,让学生成为情感与处世高手!成就事业、快乐生活!

微信公众号:上大李晨(sdlc2011)。

关注后回复“目录”可看到所有文章目录与代码。回复文章前面的3位数字代码可看到全文。

1

气度本身不会产生收益

首先要明确,气度本身不会产生收益,而是一种必须“依附”于某种“能力”之上,参与或投入某种行动、事件之中,而得到超越能力本身应得收益之外的超额利益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可以说,气度起着类似于催化剂或酶的作用,因此不能说谁的气度大谁就获利多,而应该说能力差不多时谁的气度大谁就获利多,或者说同一个人有气度时比没气度时获利多。
2

气度获得更大收益的机制

气度产生更大收益的机制,以一个最基本的“获得信息-采取行动-得到收益”收益模型的第一步“获得信息”为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获得许多“获利信息”,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对获得的第一个,或从第一批“获利信息”中选择一个最大获利可能的,“采取行动”而“获得收益”。因为大多数人都有“逐利”的动机,以及“唯恐别人抢先”的心理。而有“气度”的人,这种“气度”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会“制约”人对获得的第一个或第一批“获利信息”“采取行动”,而是要搜集更多的“获利信息”或等待更多批的获利信息,等达到一定的量后,再进行综合分析,从中选择利润率最高、可能性最大、成本最低的“获利信息”而“采取行动”以“获得最大收益”。

但是也可能其他的或后几批的“获利信息”的收益率不如第一个与第一批,但由于这时“瓜分”的人少而相应的人均收益率会高。另外也可能放过第一个或第一批“获利信息”后再也不来“获利信息”而“颗粒无收”了,还不如没“气度”见好处就上的收益。这个现象肯定存在,这就是与高收益相伴的高风险了,看你的风险偏好了。
3

如何有气度?

气度虽然可以扩大收益,但是却不容易获得,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前路未知”与“看别人发财”。即收集与等待获利信息的结果是未知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既没有收益却还要看别人在获得收益。因此大多数人就会放弃收集与等候,也即放弃“可能的大收益”而选择“落袋为安”,而没有气度了。

因此学练气度,宜反其道行之,以“小钱的失去”为手段。

例如炒股,经常说“长线是金”,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就是由于被“短线获利”所诱惑,而频繁操作,最后收益率很低,甚至亏损。而一个“稳赚”的炒股模式是,在大盘低迷的时候,如2013年,沪指在2000点以下的时候,选择一个低价的中等盘子的质地不差的股票,比如3、4块钱的一支股票,然后拿住,等2-3年,比如等到现在,市场上基本没有10元以下的股票了,再卖出去,这样至少可以获得3倍左右的收益。然后再等3-4年,到大盘再次低迷的时候,再重复这种操作。表面上看,这种方式慢,但“稳、准、狠”,实质上收益率比绝大多数炒股的人要高。

当然,气度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小钱的失去”,还取决于知识、文化、能力、阅历、环境、职业这些重要的因素,但要清楚一个辩证关系,具备“知识、文化、能力、阅历、环境、职业”这些方面的优势,未必有气度,而乐于“小钱的失去”,才会有气度。

另要注意,气度不是忍,而是容。有气度也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我有气度,而是气度就是我自己的事,就是我的获利模式,就是我处事的方法论!

气度更不是人的装饰品。
更多内容参看


    关注 上大李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