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燕飞:最后一个染匠

 

蓝燕飞,女,江西省铜鼓县人。已在《散文》《天涯》《美文》《散文百家》《海燕.都市美文》《作品》等刊发表散文100余篇,出版有散文集《暗处的生命》。多篇作品被《中华文学选刊》《散文选刊》转载并入选多种年选。...







作者简介:蓝燕飞,女,江西省铜鼓县人。已在《散文》《天涯》《美文》《散文百家》《海燕.都市美文》《作品》等刊发表散文100余篇,出版有散文集《暗处的生命》。多篇作品被《中华文学选刊》《散文选刊》转载并入选多种年选。

染匠张三在一个晴好的初夏来到那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时,已经显出了老态。虽然在更早一些时候,他也曾如潮讯一般出没在这个有着喇叭形状的村庄,但那时我尚不具备记忆。染匠毕生都想改变世界的色彩,致力于挽救某种日渐衰败的美丽。但岁月是染匠宿命中的敌人,几十年过去,村庄的色彩一如往日,绿的山冈、清碧的流水、黑瓦黄墙,甚至连那条被染匠无数次踏响的小路,也还是土黄色的,改变了的只有染匠自己,他的满头乌发已经染上了冬天的霜花。

先期到达村庄的是张三拖着长音的外地口音,“染衫染布,包染包送!”它象秋天的树叶,落到地上打几个滚,又被风吹跑了,它更象一枚钩子,先是钩住了女人们的耳朵,然后是眼睛。她们拿眼睛往村口望,望见了担着挑子的张三,如喇叭口上的一截树桩。张三只比挑子高一个头,他踉踉跄跄的一路走来,一路吆喝,到了村口,一屁股坐下,靠在老樟树身上喘息,年岁不饶人,张三不比当年了,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扯下颈脖上的毛巾揩汗。他扁长的脸上每一道皱折里都蓄满了亮晶晶的汗珠,他的芦花般的头发吸引了几只苍蝇,它们在他的头上飞了一圈又一圈,小心而执着地寻找着陆的跑道。

老樟树枝叶繁茂,绿荫如盖。它的年龄连村里最老的老人也无法说清,在一辈又一辈人的记忆里,它一直是这模样,无人见识过它的童年与暮年。它是村庄的祖辈,也是村庄的神灵。只有张三敢在它的身体上左边拉一条棕绳,右边拉一条棕绳,拉好两条绳索后,捡几块断石残砖,垒一个最最简易的炉灶,再扒拉一点枯枝烂叶,开始点火煮染料。风从四面八方汹涌而至,聚集在没有烟囱的灶口,刹时间浓烟滚滚,眼泪从张三眯着的眼睛里流将出来,如一条浑浊的溪流在他的脸上蜿蜒出一道灰白的沟壑,他矮下身,鼓起腮帮子,对着灶口用力,他的后背好象扣了一口锅,驼峰一般的耸起……火苗终于从烟雾里长了出来。这时张三才似乎腾出了时间,他开始了剧烈的喘咳,弯曲的脊柱和胸膛都在急速的起伏,让人心惊。

染桶内黑幽幽的,咕咚咕咚冒着泡。气息渐匀的张三开始了第二轮的吆喝:染衫染布,包染包送!他把染喊作(nian ),这几个音节一喊经年,他的嗓音已经苍老,但还算响亮,沿着喇叭往里走,覆盖了整个村庄。

陆陆续续的有人走来,从喇叭的底部一路向外,这是一条色彩斑斓的路径,它奇妙、高蹈、脱离了庸常,声音与炊烟是引领。当所有的手艺都走进了黄昏的暗影,染匠张三展示的斑斓从染桶里晚霞一般地冉冉升起,将黯淡的黄昏照亮,成为一种即将沉沦的绝唱。

染衫染布,包染包送是朴素的广告词,也是张三的生活形态。既包涵了服务内容及售后服务的部分,又说明了自己有何技艺,以何为生。虽然没有信誓旦旦地吹嘘自己的手艺如何精湛,但是他打出了包染包送的旗号,送到你手里,总归要你验货的。顾客喜欢满意,银货两讫,遇上爱挑刺或自己一时失了手,走了眼,重回炉灶也是可能的。

其实张三染布的机会少而又少,主顾们送来的大多是蓬头垢面的半旧衣裳。那些衣裳的瑕疵显而易见,洒落着植物的浆汁和风雨的痕迹,它们经过高温的煮沸,在炼狱中脱胎换骨,给了生命全新的诠释。

染匠张三总是出现在初夏或暮秋。那样的季节雨水少,阳光充沛和煦,他的身影映在湿淋淋的衣衫布帛上,荒诞而怪异。染匠张三染出的颜色并不丰富:墨黑、深蓝、草绿与大红,但这足以为那个贫寒荒瘠的年代镀上一层稀薄的光华。染匠是一种与衰老、熄灭抗衡的职业,它试图将美从凋零中拯救出来,这自然暗合了人们的心思,那时的染衫就象今天的染发一样的时髦,不仅姑娘、媳妇,连上了年纪的人也有一件乃至多件染过的衣衫,它们既有着新衣的颜色与光亮,又没有新衣的僵硬与陌生。线脚的行走、纹路的朝向,主人早暗熟于心,它和主人的相逢就象故交在遥远他乡的遇合,隔着年代彼此相认,斜阳陌路,内心的喜悦与温暖无法言表。

尚未长成的孩子因为身高的不断变化,很少拥有一件自己的染衣,偶尔他们可能遇到一件哥哥姐姐淘汰下来的颜色掉得七零八落的衣服,但那样的衣服已经无法再一次经受高温和颜料的洗礼,所以他们大多只能眼巴巴地围坐在古樟下,盯着张三手里的木杖,它已经有了魔力,在染桶里搅一下,再搅一下,搅着搅着,灰姑娘慢慢变成了公主,它们湿漉漉地爬起来,热气腾腾,张三把它们带到溪圳里,它们在清亮的水里舒展开自己的身体,漂啊、洗啊、荡涤尽烟尘与浮躁,然后回到染桶,如是再三,那颜色就象骨头一样长在了布里。
有一年,供销社来了一批日本尿素,包装袋是一种类似于绸子的布料,软、滑,风一吹,波浪一般的起伏。大姑娘、小媳妇人人以拥有一条那样的裤子为荣,她们齐刷刷的把它染成黑色或蓝色,我的姐姐穿着那样的裤子,我细细打量着它,发现它既不是黑的也不是蓝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非黑非蓝、亦黑亦蓝的第三种颜色,日本、尿素,这样的字迹隐约可见,它们象一幅膏药,随着大腿或屁股,前前后后地扭动,让人感觉怪异。

染匠张三在一个村庄停留十天半月,遇上雨天,他把家什搬到庄户人家的屋檐下,别的手艺人一般都被请到家里,奉为上宾,好茶好饭招待着,惟染匠张三例外,他的染桶从未进入过人家,三餐饭食都是自己做,裁缝、木匠、篾匠的脸因为缺少阳光的照拂无一例外的略显苍白,染匠张三的脸是古铜色的,他的衣褂上有汗水熬出的碱花。除了偶尔吆喝一声:染衫染布,包染包送,其余时间他沉默如石。来来往往几十年,他的身世依旧裹着神秘的面纱,风路过,驻足在他的内部,想掀起一些波澜,但是呈现给我们的只有局部,它们影影绰绰,似是而非,更显得扑朔迷离、语焉不祥。关于他的驼背的来历,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一说娘胎里带来的,二是被人打的。娘胎说比较平淡无奇,打的就有点说道了。说的是张三那时二十郎当,孔武高大,有一年为一大户人家染布,染了七七四十九日,与小姐好上了,其间青春男女的微妙情感与种种曲折按下不表,到了收工的关口,小姐铁下心欲与情郎私奔。夜阑人静,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被老谋深算的父亲堵在后院。一顿暴打后,张三象一条狗一样被拖了出去。从来他再也没有直起过腰板,也再没见过意中人。他依旧以染为业,出没在熟悉或陌生的村巷,但他再也没进入过一户人家。听说小姐远嫁江西,于是从湖南辗转到此,几十年光阴,他走了一村又一村,无数的村庄、无数的门,洞开又闭合,他的小姐或许在某一处,在某一扇陈旧而强硬的门后,又或者他的小姐已经成了一株野草,隐匿于无边旷野,面对人们的关心与好奇,张三从不否认或肯定小姐的存在,他从不提起,小姐或许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他只想把她藏在外人无法进入的地方,一个秘密的洞穴——心的最深处,以此温暖风雨飘摇的漫漫长夜。
当然小姐也许根本不存在。张三只是一个残弱的鳏夫,他把日子渐渐的过成一个老字,那些色彩和被色彩改变了的姿容,在他的手里缓缓流过,淌向时间的深处。

现在,这样的染匠已经绝迹,他们被时间抛弃,也被自己钟爱的色彩抛弃。染衫染布已经工业化,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它摈弃了生命的温度,渐渐染上了铁的冷峻。

张三成为我见识过的惟一一个染匠。

张三后来不知所终。我不知道他消失在哪个季节地,桃花灼灼的春天抑或北雁南飞的秋日?他的隐匿自然是没有人再需要他,没人需要他的手艺,没有市场,他只能收住自己的脚步。

一个染匠的消失,也是一种古老手艺的失传。大地上的村庄渐渐关上了大门,它把染匠拒之门外,那样的时候,我不知道张三有着怎样的眼神,我也不知道他如何安置自己的染桶,那装着他的青春与爱情,也装着他的辛酸与苦痛的染桶,要真正的舍弃它,其中必定有着难为人道的挣扎,它的过程,如天光被黑暗蚕食,是一点一滴的凌迟。他在染最后一件衣衫时,心里是淡定还是惶惑?他担着空荡荡的染桶踏上归程,是轻松还是沉重?这些都无人知晓与探究。

做了一辈子的一件事情,突然没有了,踏遍远山近水,再没有了这行当,他兀自伫立天地,茫然四顾,左边、右边、前方、后方,帷幕纷纷落下,他的世界没有了来路与去路,是不是也就没有了光明与温暖呢?

而这些,对我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染匠,只是我们记忆里的某个符号,就如很多逝去的时光与往事,毕竟都成流水了。
 


语晨为您精选推荐:

任见:千古妖冶第一妃



备注:“赞赏功能”已开通,赞赏金额归作者。


    关注 任见文学艺术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