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丨一个诗人的生与死

 

忍者神龟第三篇...

La barba al cielo, e la memoria sento
in sullo scrigno, e 'l petto fo d'arpia,
e 'l pennel sopra 'l viso tuttavia
mel fa, gocciando, un ricco pavimento.
E' lombi entrati mi son nella peccia,
e fo del cul per contrapeso groppa,
e ' passi senza gli occhi muovo invano.
Dinanzi mi s'allunga la corteccia,
e per piegarsi adietro si ragroppa,
e tendomi com'arco sorïano.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这是一段诗文,写于1510年,作者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傅雷对这段的翻译非常精彩:

我的胡子向着天,

我的头颅弯向着肩,

胸部像头枭。

画笔上滴下的颜色,

在我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

腰缩向腹部的位置,

臀部变做秤星,维持我全身重量的均衡。

我再也看不清楚了,

走路也徒然摸索几步。

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

在后背缩短了,

仿佛是一张叙利亚的弓。

如此痛苦,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虽然这首诗是米开朗基罗完成西斯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之后所作,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就是米开朗基罗一生的写照。

米开朗基罗,达尼埃莱·达·沃尔泰拉 Daniele da Volterra 的作品
大卫的背后


大家对米开朗基罗的印象,或许集中于那座著名的雕像——《大卫》。确实,这个《大卫》的出现及存世,不论是在宗教还是艺术史上,都有着其不可抹去的意义。


大卫,1501-1504,真品现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就像中国古代的很多诗人都曾以“黄鹤楼”作诗一样,意大利的很多雕塑家都曾塑造过“大卫”这个形象,如之前提到的多纳泰罗,以及17世纪初的意大利雕塑家贝尼尼

同样,就像李白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立刻放弃题诗一样,米开朗基罗所塑造的这个身材健硕、样貌俊俏的大卫注定是其中最“完美”的。当然,从艺术塑造的不同角度来看,不同的大卫们或许各有千秋,但认知度还是说明了一切。至少在中国,你可以百度试试。

1501年,年仅26岁的米开朗基罗承接了一项工作:完成40年前佛罗伦萨大寺维持会曾委托给阿戈斯蒂诺(Agostino di Giovanni)但未完成的先知雕像。

然而,当《大卫》因此孕育而生的时候,它那不平凡的命运也随之开始。

据说,当时的行政长官对大卫的厚鼻子表示不满,米开朗基罗便拿上剪刀和石头粉末爬上台架,一边轻轻地动了几下剪刀,一边隐蔽地洒下粉末,借以蒙混过关。当然,不是谁都懂艺术的,不是吗?

1504年初,米开朗基罗完成了这座雕塑,并把它安放在了旧宫的门口。但是,这却引起了佛罗伦萨民众的不满,这种不满并不仅仅体现在口舌之上,他们采取了行动——他们向《大卫》投扔石子,而且着着实实地击中了。

为什么?

以《最后的审判》为例,大家发现了什么共同点吗?



最后的审判,1534-1541,西斯廷小教堂壁画
是的,他们都是裸体的。

或许,由于宗教的关系,当时的佛罗伦萨人是保守的,而米开朗基罗的出现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1545年,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所做的这幅壁画《最后的审判》与《大卫》一样受到了指责,当时“抗议者”的信件是这么写的:仿效佛罗伦萨人的谦恭吧,把他们身体上可羞的部分用金叶遮掩起来。“

1873年,由于风吹雨淋的缘故,《大卫》被转移到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这次转移,或许大家已经看不到这个作品了。

只是,《大卫》是米开朗基罗最好的雕塑作品吗?或许是,或许不是!但有一个作品,绝对值得大家铭记于心。

未完成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没有之一),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品除了《大卫》外,还有《摩西》、《昼》、《夜》、《晨》、《暮》。

在艺术家眼中,《摩西》是米开朗基罗最完美的作品,因为它彻彻底底地展现了他的热情与意志。


摩西,约1513-1515,现藏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而《昼》、《夜》、《晨》、《暮》四个作品,则代表了人类的一切生之苦恼与憎厌。



左→右,上↓下:昼、夜、晨、暮,1520-1534,位于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陵墓
究竟以上哪个作品是大家必须记住的呢?都不是。小编要介绍的作品叫作《隆达尼尼的圣殇》——米开朗基罗的遗作。准确地说,《隆达尼尼的圣殇》是一个未完成的作品。


隆达尼尼的圣殇
罗曼·罗兰在他的《米开朗基罗传》中,通过无数的信札和诗句,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穷尽一生孜孜追寻着美与灵魂救赎的生命,正如米开朗基罗在自己的诗句中所描述的那样:“我模糊的双眼期盼着美,而灵魂需要拯救”。

米开朗基罗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极其痛苦的一生。从他母亲的早逝(6岁)、浑身的病痛(文章开头的译文)、弟弟们的挥霍,到与莱昂纳多(达芬奇)的“被比较”、职业竞争者们的排挤、感情的折磨和失败,种种种种,都让其痛苦不堪。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米开朗基罗所有的天才之作都是在这样不知疲倦地追寻之路中完成的,而《圣殇》便是这条路的尽头。米开朗基罗的好友达尼埃莱·达·沃尔泰拉(Daniele da Volterra)在写给瓦萨里的一封信中说道,直到米开朗基罗去世的前几天,他还在用力敲击这个作品。

在《圣殇》这个作品中,除了产生的背景以外,它本身也具有着特殊之处,这个特殊之处就在于它被处理了两次。

根据米开朗基罗最初的设计,这个表现耶稣与圣母的作品本应早就完成,但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米开朗基罗打算在原先圣母的位置雕刻出基督,而在原先基督的位置雕刻出圣母,也就是说在已成型的作品上将两个人物换个位置。

天才吗?必须是天才。遗憾的是,我们再也无法看到米开朗基罗心中的那个“圣殇”了。如果小编说,米开朗基罗的很多作品未完成的未完成,毁坏的毁坏,大家会不会感到更加惋惜。

现如今,很多人喜欢open ending,但小编始终对这种电视剧表示鄙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各位朋友,今天的氛围是不是略显阴郁?如果你说是,那正是小编想告诉你的米开朗基罗,如果你说不是,那恭喜你,你悟到了人生的某种意义。

因为,米开朗基罗虽然痛苦,但他毕竟活了89岁

万恶的凯撒

微博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为了你的脑洞,友情推荐:名著不狗血


    关注 老婆大人教我意大利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