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茶塑形,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紧压,成就普洱茶之美。因应各类茶菁特色与地方需求,将茶菁经过蒸压成形,展现团茶的高贵、饼茶的圆满、沱茶的秀丽...



紧压,成就普洱茶之美。因应各类茶菁特色与地方需求,将茶菁经过蒸压成形,展现团茶的高贵、饼茶的圆满、沱茶的秀丽、砖茶的粗犷

普洱茶传统紧压茶型有龙团凤饼、沱茶、七子饼茶、紧茶、砖茶、四喜方茶、方砖、茶膏


1

龙团凤饼
在远古,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做药物,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至今仍被某些地区的群众以及中医当做药用。秦汉时,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炙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有如云娜傣族常饮的“烤茶”,就是在铛罐中冲泡茶叶后,加入椒、姜、桂、盐、香糯竹等调和而成。 唐宋时期,当时人们最推崇福建将茶压成团饼型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这也是紧压茶的始祖。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冲入沸水后品饮。 明太祖朱元璋 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下诏“罢造龙团,唯芽茶以进”,开启中国茶文化一大变革,“散制”称为茶叶制作与品饮主流文化。云南普洱紧压茶仿佛停留在古代,延续着1000多年前“龙团凤饼”,传承紧压茶工艺的美。

2

沱茶
名称据说因多传销于四川沱江地区,故名。另一说法,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下关永昌祥、复春等茶商,将团茶转变成碗状沱茶,因创制于下关,故又名下关沱茶。原由下关茶厂主要生产,历史上曾经出现125克规格,后以每个净重100克与250克两种规格为主,原料以一二级茶菁为主,拼配三至六级叶,生茶、渥堆熟茶品均生产。
3

七子饼茶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七子饼茶形似圆月,云南传统出口港澳与东南亚一带,为华侨所喜爱,饼作为彩礼或赠送亲友,所以有“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茶“之称。圆有团员意涵,七子多为多子多孙多福之意。一筒七饼,每饼净重357克,直径约7寸(21厘米),筒身高约7寸(21厘米)。计划经济时代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营勐海茶厂所生产饼茶一直是市场主流茶品,原料以三至六级为主,生茶、渥堆熟

茶茶品都有生产。         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1.8公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吃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清代前期和中期,“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订的一个标准。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成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六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在生产每圆六两五钱每筒八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20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七子“何时”圆“成”饼“》,杨凯)
4

紧茶
与沱茶起源相同,由团茶演变而来。因团茶中心过厚而紧压,原先销至西藏的团茶因长途跋涉时常产生发霉现象。佛海茶厂于民国元年至六年(1912年~1917年)将团茶改为带把的心脏型,取名宝焰牌紧茶。宝焰牌紧茶全为手工团揉精制,每个净重238克,7个为一筒,每个紧茶之间留有空隙,使水分能继续散发而不导致霉变。1967年改为长方形砖茶后停止生产,后因十世班禅的重视,下关茶厂于1986年恢复生产心脏型紧茶至今,规格为250克。使用原料较为粗老,三至八级铺面,九、十级为里茶。市场亦称之女儿茶(沱)、香菇头、牛心沱。生茶、渥堆熟茶两种都有生产

5

砖茶
属紧茶类,1967年心脏型紧茶改为长方形砖片,采用机器压制,每片重250克,规格为14厘米×9厘米×2.5厘米,使用中茶牌商标。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昆明茶厂7581砖茶为市场主流,使用茶菁较为粗老,与紧茶配方接近;勐海茶厂7562、下关茶厂7563等也较为少量生产,茶菁级数较为细嫩,类似饼茶,三者都是属于渥堆熟茶。
6

四喜方茶


《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提到,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后在砖面压印”中茶“二字,背面压印”普洱方茶“四字,然此批茶在近年市场上极为少见。市场所谓”福、禄、寿、喜“四喜砖,重量有250克与500克。昆明茶厂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庆祝建国四十周年所压制,使用一至四级茶菁,重量500克×4,一盒净重2千克,外销时以十盒一箱,每箱净重20千克,以渥堆熟茶为主。20世纪80年代四喜砖渥堆熟茶,多数销往日本。除昆明茶厂外,下关、勐海、德宏州南宝等茶厂亦都有生产四喜砖,亦有单一片包装,生、熟茶都有生产。

7

方砖
市场主要见到的小方砖规格为100克与250克,都是独立包装,以勐海茶厂为主,生产时间推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勐海茶厂是否就有生产小方砖,还待考证。商标有”八中茶“、”孔雀之乡“等,最著名茶品为92方砖。 下关茶厂依《厂志》记载,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生产方茶,重量125克。然因销往内蒙、新疆等地,在市场上极少见。2000年以后,重新大量生产100克小方砖。
8

茶膏


茶膏始于唐、兴于清,清朝时成为皇室贡品。南唐时的《十国春秋》、宋徽宗《大观茶论》、清朝医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文献上均有茶膏的相关记载。《本草纲目拾遗》言”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可见普洱茶膏药用价值很广,但与品茶无相关。 民间茶膏制作工艺,主要是采用高温煮沸熬出茶叶内含物质,再以高温煮沸的方式蒸发茶汤中的多余水分,最后得到茶膏。整个制作都在高温下进行,对茶叶活性物质破坏甚巨。现代最新科技工艺有低温萃取、喷雾式干燥、细胞壁破坏等,能保留较多茶叶营养。然以笔者见解,茶对人影响不只在生化作用,包含冲泡时的雅静与心灵提升;且一般优质原料不会用于制作茶膏,饮用茶膏与泡茶品饮是完全不同的意境与需要,二者无法相互取代。 1950年云南省茶叶公司生产一批3500市斤(1750千克)茶膏交进藏不对,分别由云南省茶叶公司、下关茶厂、顺宁茶厂制作。以低档副料毛茶(梗、末均可)放置大锅煎熬,滤出茶汤后继续以中、小锅熬煮。直至拉长不黏手、色起淡褐色为止。当时试验结果,1市斤(500克)毛茶,可熬茶膏20克~25克。

————————————————————————————————————

欢迎订阅:“风云岁月教主的小屋”微信公众号,添加关注,天天有惊喜哦~



方法一:点击上方蓝色字“风云岁月教主的小屋”关注

方法二:搜索公众号“风云岁月教主的小屋”关注

方法三: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

欢迎加教主个人微信hongfei0007交流,欢迎您提好的想法、创意和稿件


    关注 风云岁月教主的小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