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产周记·2016.7.19】万达的一小步,动了谁的奶酪?

 

万达的“中国杯”,究竟动了谁的奶酪?是现有的成熟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体育规则系统,原来规则的执行者变成了规则的制定者,这一角色转变中国要适应,其他国家同样需要适应...



与入股马竞、收购盈方等动作相比,万达在上周举行的“中国杯”启动仪式并不算是特别大的动作,至少从目前来看,这项新成立赛事的前景仍需时间检验,如果说此前的动作都是大踏步前进的话,“中国杯”貌似只能算一小步。

简单说两句“中国杯”。上周,万达集团宣布将举办“中国杯”,邀请来自欧洲、美洲的三支一流国家队与国足进行4场比赛,而从2018年起,中国杯将邀请欧美顶级国家队参赛,赛事将扩容到8支球队。“中国杯”将是国际足联批准的国际足球A级赛事,参赛国家队可获得国际足联正式积分。

不过,就是这看似闲棋的一步,其中却大有文章,如果运作得当,这一步堪称中国体育产业在国际上实现突破的导火索,万达的这种思路,有人称之为“自主IP”,而林记(公众号linderensports)更愿意称其为“自主规则”。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社会中流行的“体育”概念,是西方的舶来品,体育的系统,是由一系列的规则组成的,从各个项目比赛规则,到器材规则,到国际组织、国家组织的整体架构,都有着一定的标准。从近代到现代,我们都是按照这一套规则和标准来进行着体育活动,我们参加奥运会、参加世界杯,也无非是按照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的规矩办事,因为实力不足,我们没有资格创造自己的规则,

体育无法脱离历史、政治和地缘的大背景,现在体育系统在全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随着英国、法国等强国在全球殖民扩张的脚步同时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成为世界语言,体育则成为了另一种文化输出,并因其趣味性、公平性、可操作性,得到了更多国家和民族的认可,产生了更广的文化效果。

目前以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等单项国际组织为基本架构的世界体育系统,产生也不过百年时间(国际奥委会1894年成立、国际足联1904年成立),因此,千万不要认为现在的规则系统是一成不变的,各个项目的规则在不断演变(参考乒乓球)、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看似较为稳定的系统,也不断变换着玩法(参考国际奥委会推出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因此,日益强大的中国和中国体育,必然要求参与规则的制定,从棋子变为棋手,从台前延伸到幕后,万达此举,就是在这方面的一种尝试,“中国杯”是从未出现过的一套比赛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中国人主导的。

规则属于上层建筑,在其他领域,中国没少吃这方面的亏,就拿最近发生的两个例子来说,首先是南海仲裁案,日本、美国等几个国家就是想利用一套规则系统来试图操控中国,中国说出“我不跟你们玩儿”,也是需要底气的;其次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明明按照规矩,WTO满15年了就默认中国这一地位,但规则的制定者们又在考虑是不是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涉及中国巨大利益的事情,竟然要一帮外国人说得算,不得不说是比较无奈的。(有点扯远了,不好意思)

回到万达和体育,在体育上,虽然我们在国际乒联有很大的发言权,但小球改大球、11分制还是说改就改了,所以,掌握制定规则的话语权是中国体育提升国际地位、中国转变为世界体育强国路上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因为只要规则的制定权在别人手里,你就肯定不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这方面,中国曾经做过尝试,我们曾经力推基本上完全由中国制定规则的武术入奥,也曾经在篮球领域建立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赛”,这些动作的进展我就不多说了,结果是武术目前依然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斯坦科维奇杯也基本上沦为了鸡肋。所以,“中国杯”走的这一步将很难、很具有挑战性。

所以万达的这个“中国杯”,究竟动了谁的奶酪?是现有的成熟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体育规则系统,原来规则的执行者变成了规则的制定者,这一角色转变中国要适应,其他国家同样需要适应。因此万达未来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那就是人家是不是愿意陪你玩。如果定位于给中国队找热身对手,斯坦科维奇杯的失败案例可以说明,人家完全可以不派主力或者干脆不派队来参加,到头来让比赛规格大幅度降低,沦为走过场。所以,如何平衡中国利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是摆在万达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期待万达后续动作。

说完了国外,说说国内,上周体育总局公布了《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的出台引发了热议,里面提出的竞赛表演业等8大重点行业也十分振奋人心,希望文件的出台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林记(公众号linderensports)的观点一如既往,国家出台政策是必要的,《规划》提出的目标也比较明确:“一是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二是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三是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四是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可以说,这份纲领性的文件为中国体育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政策制定了,还要看执行,下一步就要看基层的实践,最终落实到大伙儿旁边的健身场所是不是真正多了,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是不是真的增长了,大家是不是更愿意在体育上花钱了,这些问题,恐怕不是体育部门单独能够解决的。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林记斯波茨,体育产业、篮球研究,我们共同探讨。


    关注 林记斯伯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