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外之来风】未来现代化课堂

 

老师们来看看,未来的现代化课堂,你hold得住吗!?...





老师们来看看,




未来的现代化课堂,




你hold得住吗!?


在2015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也在两会中被教育界代表委员频频提及。这和老师们究竟有什么关系?
小编想跟您说,关系可大了!

例如,电子书包、多媒体课堂、O2O教育……各式各样、目不暇接的教育手段,很可能很快就来到您身边。其实这些教育信息化手段正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也就是要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现代转型。

这么一说,您是不是觉得课堂上的信息化手段一下高大上起来了呢?小编这就带你瞧瞧未来几年的现代化课堂!



未来1-2年内:无处不在的学习场

【课堂实景】
带着一台iPad(平板电脑),走进无线网络覆盖的教室,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跳出一段清晰的图像和声音:“请问以下哪只不是昆虫……”面对蝴蝶、蜘蛛、蜜蜂等数十张照片,学生开始饶有兴趣地查找并点击答案。这是杨浦区二师附小的师生们共同演绎的“创智云课堂”——小学科学类探究课“走进昆虫的世界”。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像玩游戏一样,在iPad屏幕上点出答案。老师还会使用“电子书架”、“专题网站”、“网络搜索”、“校园图书馆”等功能,带学生一起了解、熟悉昆虫,再进入“真假昆虫分类”测试。从“寻找昆虫”到“教师点评”,从“扩充阅读”到环保教育,这堂35分钟的课程,生动有趣且富有挑战。


未来3-4年内:学习游戏化、教育数据化将成趋势


【课堂实景】
今年初,北京育才学校一年级学生期末考试不再是传统的纸笔测试,而是做游戏。学生人手一张体验卡,可以尝试“把耳朵叫醒”、“蚂蚁搬家”、“分秒不差”等多个项目关卡,每通过一项体验,家长志愿者评委就会给孩子们几颗小星星,代表得分。实际上,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等地,“学习就像打游戏”已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实现。

Algodoo是瑞典一家公司开发的仿真物理实验模拟游戏。在一个卡通平台上,学生可以用简单的绘图工具编辑各种实验场景。比如,通过设置齿轮、弹簧、铰链等元素,轻松掌握摩擦力、弹力等各种力的作用方式。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上传自己的实验作品,分享实验内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及时掌握学生的性格、爱好、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各项数据,做到更好的因材施教,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培养精英。



未来5年后:迎来“创客”式学习新时代,可穿戴设备进校园


【课堂实景】
在上海协和国际学校,学生们对小行星“四大金刚”中的“灶神星”进行了图片3D扫描。这张图片的来源——“曙光号”探测器,是学生们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上下载的。学生们通过3D打印亲手制作“灶神星”微型模型,研究这颗小行星。近年兴起的3D打印技术,对很多老师来说还是时髦的概念,但一些中小学生已经在通过3D打印探索具体的科学问题。

目前教育界对于“创客”式学习的预测是:它以学生的兴趣为起始点。假设一个孩子主动对一个内容感兴趣,他可以在网上阅读、转发文章,继而再通过博客、论坛等,接近这个行业领域和人物。他会像发烧友一样收集一切资源,然后进行整理、对海量信息做出预判。而与此同时,孩子的学习伙伴也是网络上的“小圈子”,他们年龄、学历多元化,互相学习,乐于帮助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未来5年,可穿戴技术也可能进入课堂。想象一下,孩子带着智能手环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让年轻的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啦。

同时,可穿戴设备它还能够满足身体或智力残缺者的需要,为他们获取学习内容提供便利,这将会使可穿戴设备成为特殊教育中一项令人极其兴奋的技术。

未来课堂的革新点究竟在哪儿?


未来课堂有着许多先进的设备,环境舒适且能满足各种教与学的需要。但并不是有了这些设备和系统,就可以称之为未来课堂的。老师们,不妨看看在未来课堂中,我该怎么做?



革新点1:学校和教师要实现为学生的私人定制


在未来课堂中,教师要能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设计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可以让学生持续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要实现“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多种载体的介入,比如划分区域的教室、书面诊断书、移动终端等将学生的学习进程、弱点充分暴露。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革新点2:以“学”为中心而非“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知不觉地我就将化学的知识点牢记于心了,在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能更好地掌握原本看起来复杂的知识点,这让我对这样的情境式教学充满了新奇感,所以我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融进这个故事课堂。”

这是海宁市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9班高恺悦在上完一堂以“学为中心”的科学课后留下的真实感想。原本这是一堂普通的科学课,讲授的内容是《酸的性质》这一课,但它经过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增添了许多出彩的地方。

然而现阶段,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角色更多的是传统的“上对下”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讲,这种学习就是被动的,他们是被老师拉到这个课堂的。

而在未来,老师们的任务则是成为学生们的好伙伴,在课堂上同学生共同探索,求得知识。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共同走向师生终身学习的道路,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未来课堂教学理念。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革新点3:教育实践,重新定义课堂、教师、教学


未来课堂要走向基于关系的课堂。即教师和学生同为学习者,共同进步。同时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打造全媒体交互空间。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Ipad上的答题速度、准确度实时判断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这就是科技改变课堂。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未来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技能,同时要掌握学生认知规律、找出学生错误行为背后原因、学生个体差异识别的学生知识。过去的教师有很多学生经验而非学生知识,学生经验停留在个体层面,没有办法转化为更多老师汲取到能够学习的部分。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学生学习规律、认知规律、差异发生点等的学生知识是未来教师在教学理念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未来教学要走向没有边界的教学时空。打破传统的40分钟教室里学习的学习方式。实现时间和空间上延展。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实时答疑,未来移动生活为学生订制最个性的学习方式。

虽然未来课堂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但是小编觉得,教师应该做的首先就是去学会驾驭技术,更重要的则是,重新思考该如何教学。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将大大增强,教师将更多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以及如何进行学习、进行思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才会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实现现代化!


技术+教育=八大结构性变化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教育发展和进步往往靠名垂史册的教育大家在理论层面的建树来引领趋势。而今,“技术”自身走出了附属或辅助的角色,第一次走上教育改革的最前台,推动着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技术与教育的相互渗透,正呈现8大结构性特征——

特征一:教材多媒

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变得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特征二:资源全球化

因特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无论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可方便地享用。
特征三:教学个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特征四:学习自主化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等网络学习资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特征五:任务合作化

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计算机合作的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的小组作业和计算机扮演同伴角色等形式,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征六:环境虚拟化

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特征七: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管理教学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征八:系统开放化

系统开放化主要体现在内容开放、结构开放和功能开放这三方面。其中,内容开放是指能通过超链实现本地资源与远程资源无缝连接,内容空间可无限扩展扩张;结构开放是指可利用构件化技术,允许随时更新教育内容和扩充教育系统的能力;功能开放是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能够支持按需学习,适时学习与弹性学习。

(来源: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文汇报、搜狐教育、海宁日报、人民网等)
----END----



希望您在这里每一次翻阅
都是一段涤荡身心,体悟生活,感悟人生的奇妙旅程
育己之灵,育人之魂!

【我们注重分享。文字美图素材,来自网络。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注 蒲阳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