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末路已到,房价真的要跌了

 

这两天,到处被苏州房价几天大跌百分之五十的消息刷屏,还有新闻说深圳的房市成交均价由六万多降至四万多。这些消息刚听起来振奋人心,但却不准确,在用个别现象代替整体。...







这两天,被苏州房价大跌百分之五十的消息刷屏,还有新闻说深圳的房市成交均价由六万多降至四万多。这些消息刚听起来振奋人心,但却不准确,在用个别现象代替整体。

如今,中国房价更多是货币现象,房价泡沫化的根源在于货币的泛滥。如果收紧货币,房价自然会得到抑制。

如果进行限购和限贷的同时,收紧货币,那么房市调控就一定会取得成绩,也就是房价一定会下跌。

那现在货币有没有收紧呢?有以下两个现象,值得大家注意。

央行行长表态,房价上涨已经引起注意,接下来会控制信贷的增长;同时,管理层表示要降低企业杠杆率。

以上两点,直接控制信贷增长和降低杠杆率,都是降低企业负债,同样会导致货币投放增速放慢的结果,也就是货币相对过去是收紧了。

不过要想知道是否收紧货币,还要从最终的M2货币投放量增长速度来看。

结合国庆前后的公开市场数据,央行就是在不断的抽水啊抽水,这个时候又出笼了限购、限贷的房市调控政策,紧接着又是表态要控制信贷,又是要降杠杆率,紧锣密鼓。

在货币同时收紧的情况下,作为货币现象的房价,自然难逃下跌的命运,这次调控可谓是两手准备,做得比较充分,自然会出来效果。

不过,中国房价会下跌,但不会崩盘。因为中国的货币一直还在国内转,没有放开资本管制,资本很难流出中国,同时中国首付高,不会出现银行大规模截断流动性的可能。

因此,房价调整20%左右很正常,也很健康,部分高估的地区和楼盘调整30%也非常正常和健康,房地产行业也没必要讳疾忌医,这实际上在保护房地产行业。

如果一年想把一个国家未来三十年的钱赚完,这种行业就不该存在的,这很短视,会激起公愤,违背天道、地道、人道、商道。

1

土地财政时代过去了



毕竟,当银行热衷于抢夺房贷,非金融企业却负债累累难以支撑时,宽松的货币政策让谁受益了?

当一线城市房价过高,连华为的奋斗者都输给炒房者,中石化干部都为驻海外打拼的兄弟不平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又该从何说起?

当“经济下行—货币宽松—房价攀升—实体经济失血”的恶性循环已经开启,有谁能刹住这个车?又有谁能坚持实干兴邦?

应当承认,政府依靠土地收入来取得短期收入以做强财政、发展经济,这个历史阶段过去了。

当然,从土地财政过渡到税收财政,需要细致的制度安排。政府放弃地产收入,但通过共享方式获得长期收益,或可成为一种选择。

但是,现在无论如何不是继续争论,而是付诸行动的时候了。摒弃土地财政当然也有风险。可以先采取试点入手,从大城市步步为营推广,风险是完全可控的。更不消说,无所作为、任由房价飙升的风险,远高于改革本身面临的风险。

事实上,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首富王健林都在忧虑房地产泡沫风险,正在逐步撤回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将资源投入到娱乐、体育和旅游等领域中去。局内人尚且如此,作为局外人的高层应该看得更清才是。

恰逢2016年诺贝尔奖颁奖之际,日本经历了“失落的20年”,却产生了17位诺奖得主。中国经济经历了突飞猛进的30多年,却把很多企业家变成资本家,甚至是投机者,把城市的房子变成一个个让普通人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这是一种怎样的讽刺?

2

让房子回归住宅属性



当企业家变成投机者,中国又少了一个创造财富的领袖,多了一个吸血的资本家;当年轻人因为高房价逃离北上广,城市发展便少了一份活力。城市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生产中心,而人口则是城市运转的血液。

但诸多城市,以各种名义(比如控制人口等等)搞土地限售,市场只能哄抬地价,最终按房子供给来决定人口规模,而不是以增加住宅供给来满足人口增长。

导致房价畸形严重,除了炒家以外没有多少民众能买得起房。时下,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要么透支爷孙三代积蓄高价买房(财富一次性向顶端转移),要么无条件承受越来越高的租金(抑制其他消费)。

归根结底,普通住宅只是老百姓用来居住的最基本商品,普通住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半公共产品。

政府的职责在于,提供充足的普通住宅,对老百姓最基本住房需求提供补贴和保障,而对于奢侈需求,比如别墅、大面积的公寓等等,根本不需要“限购”,且应该鼓励“炒作”,然后对增值部分征税就可以了,拿这个税钱去补贴民众的普通居住需求,如此可能会减缓因房子问题进一步拉大的贫富差距。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在炒普通住宅,而且是全民参与的炒作,房价增速在远高于民众收入增速数倍的轨道上运行。后果是什么?

中国的生产能力毋庸置疑,我们已是全球最大的钢铁、水泥等生产国,全球诸多领域充斥着“中国制造”,但诸多城市房子问题似乎一直处在“紧缺”状态。在国内同样稀缺的原油、黄金等重要战略资源可以靠进口来满足巨大的供给缺口,房子则没法用进口解决。

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拐点的推进(2012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拐点就已出现),建筑成本持续飙升,再加上老龄化的到来,中国对土地的开发能力将急剧下降。

也就说,中国诸多明确要严控人口的城市,在国民开发能力最强、开发成本最低、开发效率最高、需求最大的时候,没有更多的投放土地,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从而影响中国经济。

还记得上海世博会那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多少人产生了对大都市的向往,如今,却是秋风起,寒意浓,路上行人欲断魂,莫道天凉好个秋。希望这次史上最严的政策,能让中国经济回归健康发展的道路。


综合自: 孙骁骥 正和岛 黄生看金融等;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150 0206 9834(金力)
“互联网+ ”必备微信号 

品牌观察报

微信号:pinpaigcbao推荐理由:《品牌观察报》官媒,2015年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媒体!分享最新、最鲜、最活的品牌案例,关注即送“135本最全的品牌营销管理”电子书!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营销报    

微信号:iyingxiaobao

推荐理由:《营销报》官媒!中国第一营销媒体!500强高管营销必备!在这里学会营销!关注即送《2G营销策略及管理制度大全》助你成为营销高手!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买房的那些事

微信号:niushicankao推荐理由:房事是国家大事,更是咱老百姓的身边事,事关家庭和睦、家居生活、甚至男女房事!房事就是头等大事,已经买房的、准备买房的、打算换房的,装修房子的、买房投资的,这里都能帮到你。

▼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关注 读懂财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