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满是红薯的年代

 

每次挑担,扁担压在肩头,就跟在绞你的肉一样,没有哪回不是弄得我呲牙咧嘴,原本短短的山路也显得无比的漫长起来。那时我就想,这如千斤般的重担,到底何时是个头呢?于是心里便想着还是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一定要改变命运。...



南方山村,又该是挖红薯的时节了。

湘中地带,湿地为田,旱地称土。田中多种水稻,冬时闲置,而梯土中则分两季,冬种小麦,春植红薯,如此经年反复。

农村的孩子,一般都要伴随着农事长大。我亦不能例外。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尤对红薯这一作物记忆深刻。甚至说,我的童年就是在红薯堆里长大的亦不为过。印象中,从春到秋,除“双抢”外,最主要的劳动都与红薯有关,从育苗到插种,再到锄薯、翻藤、挖薯、担藤、入窖,每个环节无不亲历,个中滋味,记忆犹新。



(一)

我家的梯土,分布在檀神坝南边的几个垄冲里,我印象中有叫龙背冲、曹家冲、佘家冲的。几座冲以顶为脊,梯土成片,交错纵横,线条优美。春天霏霏淫雨,山野朦胧,小小的我便戴着斗笠,身披一层防雨的薄膜纸作蓑衣,背着一筐红薯苗,一路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追随着母亲,去曹家冲的梯土里种植红薯。天雨路滑,好多次我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这时母亲便回过头来,大手一伸,极快地拉住我,一脸慈母的微笑。那种微笑中传来的鼓励与爱怜,一想就觉温暖。

经过除草松土,加上江南梅雨的滋养,红薯藤开始野蛮生长,大的枝节处就可能“自立门户”,触地生须,扎入土中,从中吸取水分。但主根部的红薯没有长成,是断不可让这些枝蔓横生枝节“与老大分家”的,一旦任由薯藤自由主义,便会分散供给根部的营养,进而影响收成。于是便有了翻薯这一环节。





所谓翻薯,便是将红薯四处乱窜的藤蔓一根根地揪了回来,断了其额外与土地的连接,拧到一起,顺着一个方向放置。那感觉其实就像给地里的红薯梳头,你的手就是一把地地道道的梳子。

每年暑假,天一入伏,便是老家翻薯藤的高峰期。由于操作简单,无需工具,山村孩子便在大人眼中有了用武之地。每天早晚,趁着气温相对低些,小伙伴们三三两两,或兄弟姐妹一伙,或同学邻居相邀一道,顺着田间小道,走田垅,翻土坎,按着各自父母指令的任务,去到绿意盎然的红薯地开干。神气十足的红薯藤全然不知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依然在晨风暮雨中昂着骄傲的叶片,没成想,这一个个山里的孩子,都是一群刚出山的小牛犊子,正值浑身有劲没处使的年龄,一到地里,便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下五除二,哪管那藤蔓娇嫩嫩翠滴滴的可人劲,一鼓脑便将那些不守规矩的红薯藤拧将起来,彻底断了它们“红杏出墙”的念想,让它们老老实实地排队站好。

一时间,只见垄冲里充满断裂窸窣之声,一派热火朝天之象,小伙伴们你追我赶,看谁先完成任务。一番忙活下来,整个垄冲的红薯地便基本被翻了一遍,再看时,原来薯藤野蛮生长的劲头显然遭到有力扼杀,一条条、一片片如俘虏般耷拉着头,整个垄冲也彻底变了颜色,原来盎然的绿意不见了,薯叶用翻转的底面表示投降,整片红薯地井然有序。

这时,远处依稀传来母亲们的呼唤,她们心疼在地里干活的孩子,招呼我们回家了。于是大伙全然不顾一手的藤浆,满身的泥点,一个个像得胜的将军,吹着口哨,昂着头颅,一路循着母亲的声音飞奔而去。

(二)

转眼已至深秋,被翻过的红薯藤总算缓过劲来,叶片再次开始向上,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但无奈机会不再。

已是收获的季节了。

收获总是让人喜悦的,但挖薯与担藤却很是辛苦。一到周末,我便要扛着锄头,跟随母亲下地挖薯。





先是割藤,由于有翻藤的环节,割藤时便省力得多,一镰刀下去,手一扯,长长的藤蔓便乖乖地应声而起,随之再拎出一根,在大把长藤的“七寸”处猛地绕上几圈,一紧再一扎,一捆捆地扔到一边去,原本茂盛的红薯地一会便成了秃子,赤裸裸地视袒露在面前。

这时母亲上场,拎起锄头,一锄下去,手一带,再一掀,一窝大大小小的红薯便赤条条依次土开见日。待母亲再往前推进几许,我便马上跟进,迅速将出土的红薯,抹去附着的泥土,从主藤上掰将下来归置一处,再收入簸箕里。偶尔不慎,但听“咔嚓”一声,便知伤到了红薯,赶紧抬起锄头,果见锄下红薯要么紧咬锄头,要么已分两截,引来母亲一声惋惜。有时心情好,母亲便将挖伤的红薯捡起来扔给我,算是奖励。我二话不如,迅速拔去泥土,削去表皮,直接送入嘴中,“嘎嘣”一声,一股清凉带着泥土的清新从心底地泛起。

如此,母子二人,一主一附,一前一后,前者挥锄如风,后者动作麻利,配合默契至极。独让我难忘的是,多少次见母亲在红薯地里手拄锄头歇息的间隙,但见她头顶斗笠,面颊飞红,汗湿衣背,不断用汗巾擦拭额上的汗珠,一双赤脚深深地踩在泥土中,和着山野的蟋蟀长鸣,每次我都觉得那是母亲最美的时刻。

挖了红薯,最难的要数搬运。

红薯挖完,红薯与藤干便要用簸箕挑回家中。山间垄冲,羊肠小道起伏不平,有的爬升还较大。但限于条件,只能靠肩挑人扛。无数次,我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红薯或薯藤从垄冲中艰难前行,一路小心翼翼,生怕碰掉了红薯,还要努力地保持重心,防止踩空摔倒。





挑红薯藤就是这感觉,你懂的。

记得有一回,我与母亲两人一前一后,挑着满满的红薯藤回家。当时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山峦像渡了一层金光,而盆地低处,则已经明显黑暗起来,村庄不时传来一阵狗吠。我被眼前的美景美呆,思想便开起了小差,挑着担还摇头晃脑,母亲一看不对,便在身后提醒:“你能正经走路么?小心把簸箕杆弄断了。”我当年少不更事,丝毫没有在意母亲的提醒,而是很夸张地跟母亲说:“不可能。”岂料话音未落,前脚便踩到簸箕里悬出来的一根薯藤,于是一个趔趄,前边的簸箕杆应声而断。母亲颇有些气急败坏,而我尴尬无言。此事让我至今记忆深刻,每当自己得意之时,便会想起这件小事,进而提醒自己保持清醒。

挑薯回家,最要命的是肩膀会闹革命,收割一次红薯,肩膀便会充血肿上好久。本来人就矮小,既便是父亲为我特制的簸箕,也总让我感觉吃力无比。每次挑担,扁担压在肩头,就跟在绞你的肉一样,没有哪回不是弄得我呲牙咧嘴,原本短短的山路也显得无比的漫长起来。那时我就想,这如千斤般的重担,到底何时是个头呢?于是心里便想着还是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一定要改变命运。

(三)

之所以流行大种红薯,说白了跟当年的物质匮乏有关。

红薯与薯藤收到家来,一是人食,一是猪食。猪当然是不会挑的,餐餐红薯已然是美味了,于人,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家山村几乎家家缺粮少米,无奈只好以红薯充饥。即便米够,也多会在白米饭中伴入红薯同蒸煮,以此充量饱肚。今人以此引为时尚,但在当年,却是贫苦日子的象征,若是哪顿能吃上不放红薯的净白米饭,必是感觉马上翻身成了富裕人家一般,立时有一种扬眉吐气的舒畅。

一样食物吃久了,必然会生腻味。于是人们便会想着法子变着花样来吃红薯。





最常见的方法便是煨了。乡间多以烧柴为主,红薯丰收时节,每逢生火,人们便不忘挑几个红薯,早早地埋入柴火的灰烬中,待时机成熟,便挑将出来,顾不得滚烫无比,将烤熟的红薯放在两手间抖抖索索地互相扔来扔去,以期降些温度,没几许,便匆匆地剥了早已烤焦的外壳,这时一股烤红薯的香味扑鼻而至,顺着鼻腔直冲脑管。嘴馋的早已迫不及待,迅速掰开红薯,就着热气香气,不要命地往嘴里塞了进去,一番稀哩哗啦,红薯不久便会被消灭个精光,吃薯的人全然不知嘴上脸上已经乌漆墨黑,灰头土脸。有时上山砍柴,考虑离家较远,便会带上几个红薯作干粮,饭点时刻,便择一开阔地,砌石为灶,也是采用此法将红薯煨熟,然后几个人围成一圈,争相来食,屡试不爽。

我独还记得母亲有一种做红薯汤的独门绝技。将红薯洗净,削皮,再切片,置入锅中,加清水若干,然后直接水煮,一到火候,加葱花、食盐、味精少许,鲜美无比的红薯汤便大功告成。我小时,经常就是这样一碗红薯汤当饭,至今我也深深地怀念母亲做的红薯汤,在那个困顿的年代,红薯汤于我是绝对的上品,绝佳的美味。



红薯粉也曾是我的最爱。做红薯粉的程序我已记忆不清。隐约只记得,七八个大人,在开阔处要架起一个大灶,然后大回锅一放,灶内生起大火,但见热水翻滚,热气腾腾。这时有人会取来一把下边带孔的木瓢,似是舀来薯浆,然后一手持瓢,一手握拳,不断就往瓢里打将下去,薯浆便顺着木瓢下边的小孔源源而出,顺势就落进翻滚的大锅里,那感觉就跟挤牛奶一样。





薯粉晾干,儿时最大的趣事就是顺手摘来几根,往火上一伸,顿时“噼噼啪啪”,薯粉瞬间膨化,此时放入嘴中,轻脆爽口,感觉入口即化,一股香味沁入又泛起。

红薯收成一多,如何储藏过冬便成了问题,于是人们就想了两个方法。一是择部分红薯煮熟切片,而后风干,成为红薯片,平时可做干粮。另一种方法则是则是在土坎处挖窖,入冬时直接将红薯收入窖中。这是南方山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窖。若你进到山村,便会见路边坡上,凡坎处,随处可见由木板拼成的窖门,上有铁将军把守,若是北方人见了,一定会联想到北方的窑洞,了解情况的人就会知道,这便是南方收藏红薯的窖了。

我小时进自家的窖里捡红薯,打开窖门,会有一股特有的潮湿之气,挟着少许的氨味会喷涌而出,稍许片刻,才能钻入窖门顺着台阶来到窖底。南方的窖大多不深,有时红薯就会把整个窖盛满,而一旦窖内还有空间,你偶尔会在里边发现冬眠的青蛙,甚至有蛇之类,这时你就得小心了。有的红薯会在这窖内温暖的环境误以为春天来临,会早早地发出芽来,让你在数九严寒里提前感受到蓬勃的生机。



如今时过境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薯也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生活。只是当我漫步在城市的街头,偶尔闻到远处传来烤红薯的香味时,那童年的往事,关于那个时代的记忆,便又会从我的心底泛起。

经历固然艰苦,但回忆总是美好的。没有红薯时代的磨砺,又怎么可能造就今天的坚强。那段岁月,早已如红薯一样,深深浸染到我的血液,融入到了我的人生岁月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浓郁、醇香!


微信号:zhou_zhiyi888关注本公众号可长按本二微码,点识别此二微码然后点关注





    关注 高平文昌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