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水仙花,你怎么会是茶?

 

水仙茶在她1000多年的光阴岁月中,在建阳崇山中脱颖,散发诱人的清香,在武夷山、建瓯、漳平、广东等各地的土地上婆娑起舞,摇曳着动人的身姿····...

寻访福建水仙之源—建阳
唐代诗人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写到:“晚甘侯(对茶拟人化称谓)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诗中所提到的丹山碧水之乡建阳,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中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其茶岁亘古久远,是福建水仙茶的发源地。
建阳,种水仙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当代茶人庄晚芳等茶界前辈在《中国名茶》中介绍:建阳一带水仙品种在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人工扩大栽培不过300年历史。水仙茶以其茶色浓重、茶味香醇、生命力强、产量高的特点,在全国广泛种植,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南部、广东的饶平及台湾省的新竹和台北。上世纪六十年代,福建全省和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种,适制乌龙茶,是闽北乌龙的当家品种。制红茶,香气高。制白茶,亦佳。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红茶、白茶等产茶区推广种植。
溯源而上,如今的建阳水仙又是什么模样?十月国庆我们跟着我们的导师来到建阳一探究竟。

寻找福建水仙茶的源头,我们来到了建阳市。在去往小湖镇的路途中,有一摩崖石刻赫立路旁“祝桃仙洞”,祝桃仙洞是福建水仙茶母树所在地,据传:清道光(1821~1850)年间,泉州苏氏,移居水吉大湖,一天上山采竹,路过桃子岗祝仙洞下,见到一株树,花白色,似茶树,乃顺摘一技插于个笠帽上,觉有清香,遂试制乌龙茶,味真清香可囗,因之便将此树移至西乾家前栽植,命名为祝仙,因当地“祝“与“水”同音,后又称为水仙。亦有人认为,此茶有一股很幽很柔的水仙花香,而称之为“水仙茶”。





上图的摩崖石刻为近代建造,鲜有人至,摩崖石刻下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便是“祝桃仙洞”水仙茶母树繁衍的子子孙孙~~~

几经辇转,我们来到了建阳的小湖镇的双狮历自然村,小湖镇水仙茶栽培历史已近200年,早在清朝年间,茶农为拓展植茶面积,就陆续从大湖将水仙良种移植到同一地域的双狮历。双狮历山高坡陡,多为崖峰峭壁,终年云雾缭绕,极适宜水仙茶树生长,其所产水仙茶,其味郁馥,色浓重,饮之齿颊俱香,口舌留甘,长期以来,闻名远近,好者颇众。

还未至村口,巍峨的双狮山已伫立眼前,这里溪水蜿蜒,群山环抱。据悉,双狮历海拔816米,山高坡陡,多为崖峰峭壁,终年云雾缭绕,具有极适宜水仙茶树生长的小气候。



雨后的茶园有些泥泞,一个拐弯过后,视野豁然,漫山的茶园郁郁葱葱~~~嫩叶已长到寸许,在阳光下闪着光芒,千种风情,万般可人~



双狮历种植水仙茶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粗糙密集的树干、厚厚的青苔记录了它的沧桑~



在双狮历的山脚下的茶厂,我们品尝了一泡双狮历水仙茶,茶叶枞香内敛,带花香,枞味厚实,微苦回甘、口生清爽,喉芳不绝,妙不可言~~

从双狮历下来,我们来到了建阳市水吉镇。水吉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至尽尚存,有着文明中外的宋代建窑遗址:"建盏"位于后井建窑遗址-建窑遗址。其产茶历史也极为久远,早在唐朝至明神宗中期皆产绿茶。明末清初所产的半发酵绿茶,大多纳入武夷茶系列出口。水吉镇是当时外销的集散地。光绪年间(1875—1909年)香港、广州潮汕茶商在水吉开办茶店就多达60多家,水仙茶在民国时也被称为“水吉水仙”。



今日今时,走在水吉镇的街道上,街道上已没有来往的茶商,但水吉镇至今留存的地名、村名依稀可以看到当日繁华……仍有街道名称叫做:焙前街、焙后街;仍有村庄叫做:渡船头村。

古时陆路交通不太发达,货运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建溪为古闽北水陆交通要道,与之相连的南浦溪往上游走可北上出省,直指中原。往下游走可通向闽江,奔流入海,水吉镇背靠闽江支流建溪的主要支流南浦溪,是闽北的大型古码头,古时的茶叶、建盏等便是从这里源源不断的运往广州潮汕、香港等地,渡船头村便位于水吉镇的南浦溪的古码头沿岸,当年,渡船头村是相当热闹,曾经,溪边停满各种各样的船舶,真是樯桅如林、船篷相连,岸边是各种各样的街市,真是店铺相依、人来人往~~~



而今,在岁月的蚕食下渡船头的沿岸,剩下的只是一些断井残垣,随风而动的茅草装点着没落的街道~~~



通往古码头的石板道上,斑驳的刻下了历史的痕迹~~



看着古老码头仿佛可以看到一队队装满茶叶的船只顺水而下,听船夫们“嘿哟、嘿哟”的船歌……



历史的进程总是如同水吉镇的南浦溪里纯洁清亮的水,一刻不停地顺势而下,已经走得很远了,但激起的水声总是从夏意中传来,缠缠绵绵,不绝于耳~~~

水仙茶在她1000多年的光阴岁月中,在建阳崇山中脱颖,散发诱人的清香,在武夷山、建瓯、漳平、广东等各地的土地上婆娑起舞,摇曳着动人的身姿····

我们还写过:

“四大侠客”书剑江湖 ——寻访武夷“四大名丛”(上)

大浪淘沙,看今昔“四大名丛”——寻访武夷“四大名丛”(下)

文火慢焙出好茶——探访武夷岩茶之炭焙

【寻茶】揭开“四大名丛”的神秘面纱

【七夕专送】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人茶话】
爱茶人的圈子
茶人们的话语平台
科学与趣味性兼备
帮您解决茶的问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茶人茶话”

欢迎投稿

mandziq@126.com


    关注 茶人茶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