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四】这是我们跟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9月18号,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雾”,我以为那是西安秋雨的朦胧,但天气APP却告诉我AQI(空气质量指数)超过140,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雾霾。...



这是我们跟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01


9月18号,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雾”,我以为那是西安秋雨的朦胧,但天气APP却告诉我AQI(空气质量指数)超过140,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雾霾。

我以为我在来西安前,刷知乎,逛贴吧,看知道,仿佛做好面对它的准备。但是我发现我错了,哪怕只是轻度污染,我也真的被那笼罩的感觉弄的有些窒息。那种担心,仿佛在空气中多呼吸一秒,寿命就会减少一秒。

我不愿将这种感觉憋在心里,在和学长交流后,我发现我有必要说些什么,至少是站在一个从没有经历过雾霾的大一小白的角度,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02
午饭后,望着东南田径场,看到天空中若隐若现的广告牌,真如歌词所言:“天空飘来五个字”。我陷入了沉思,我想到了柴静的『穹顶之下』。

也许当时没能体会那种影响的深刻,但当我身处雾霾之中,每天的预报持续超标,我懂得,那是作为新闻人的一种担当。一集纪录片耗资百万,顶着巨大压力,去报道,去采访,只为点醒人们,让人们提高防霾意识。明明是每个人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却用“私人恩怨”将国家与个人联系,不得不令人敬佩。

我又想到了学而第400期林宣雄教授的大数据治理雾霾,当在专访时听到他“我不愿做一名传统教授,而是真正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的情怀,我当时的澎湃之情,对教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但当我知晓他用了二十年完成他所说的做点什么,最终提出秦岭模式治理雾霾,才网住数十万污染企业,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

当我每次看到朋友圈里那些对环境指指点点却不作出行动的“爱国积极分子”,我想问,我们在雾霾源头的控制中出了多少力呢?也许正是我们的压力让才那些正在为环境做出贡献的环保斗士举步维艰。所以,我们更应该在他们背后鼎力相助,而不是在网络上随手跟风。也许我们不能在抗霾第一线帮助他们,但至少,我们可以支持他们,支持这些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人。 
03
说一措手不及的雾霾天让我不得不又重新关注了防霾口罩。但古语有云:实践出真知,于是乎,抱着向“老人家”取经的想法,我询问了经历过AQI破千的学长,希望得到一些建议,有了接下来的这段对话 :

A君:今天是雾霾天吧?感觉好恐怖哦。ToT

B君:算吧。不过今天才100多,还不算啥。

A君:(震惊脸)这还不算?可是在我仙交咋防霾啊,听着就很恐怖。

B君:买俩口罩,带一周洗一个,用另一个就好啦。

A君:(懵13脸)真的吗,那种口罩能防霾吗?

B君:咋不能防,带个口罩,不就不会吸霾了吗?

A君:(一本正经)哈?你就靠这口罩过了一个冬天,好吧。

......
04
虽然雾霾看似“战斗力只有5”,对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强。但是雾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渣”,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你的呼吸系统受损,对易感人群危害更大,我们当然不该如此“轻敌”。

那时,本来已经傻掉的我,只好又回去翻知乎大神的答案,默默打开马云集市,准备下单,毕竟自己的健康还是很重要的啊~。但当我打开马云集市,发现一个个爆款口罩时,我又懵了。明明没有任何防霾效果的口罩竟然销售过万,甚至排在搜索榜前列,而真正符合国家标准的口罩,却不受到关注;我想说,让我们对雾霾更加重视,不仅仅是在源头企业,更应该从与我们生活最相关的口罩去了解,去重视。

【小小科普下:不论是所谓医用口罩,或是活性炭口罩,甚至可以说基本所有可换洗的简易口罩(当然要把高大上的那种防毒医用口罩,能把整个脸包起来的除外),都是没有用的。而我们常见的可抛弃式口罩要达到KN90或是N95(两者都是较为专业的口罩)的级别,基本日常防霾没有问题】

这些都是我们轻而易举可以获取到小知识,只是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愿意去了解雾霾,真正做到把防霾当成我们跟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或许能够让我们脆弱的身体得到应有的保障。

或许这个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然而你我能做的,能承担的,却真的不多。这场“环境战争”终将过去,我们,也终将在光明的一天里重生。
05
这篇文章,写于9月下旬,我尽力不把这篇文章写成一篇软文,去安利各种各样的口罩,毕竟选择权在大家;而我也不想去如此严肃的讨论雾霾的成因及危害,毕竟我们只是大学生,我们能做的,大部分还是保护自己。

我只能说,作为一个从没经历过雾霾的南方人,我畏惧这恐怖的慢性杀手。但我更加希望,作为在雾霾严重地区求学的知识青年,我们更应该在身体健康意识上有所提升,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被区区雾霾打败,又怎能扎根西部,建设大西北呢?

希望这篇能给大家以警醒,看到央视一条新闻,关于正品口罩断货的情况下,商家采购那些根本没有吸收片的假口罩来保证货源,这真的是一件恐怖而又无能为力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只是不要等到雾霾天连续不断才想起要有所防备。

在还不太晚的时候,做到我们该做的事情吧。

观点往期:

【学而专访】对话环保达人林宣雄教授

【观点●一】乔任梁之死——何时能停止窥探?

【观点•二 】假故事里的真人性——观《釜山行》

【观点 · 三】再观《七月与安生》——纯粹、安稳和自由

观点投稿请发至zhibins@foxmail.com,合作事宜请后台回复

文章|泊睿

统筹|紫冰

编辑|panda

学而讲坛

微信ID:xjtuxejt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学而讲坛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学而讲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