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是电影的革命还是技术的冒进?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120帧+4K+3D”的全新技术,让这位含蓄的“情感大师”首次与詹姆斯...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120帧+4K+3D”的全新技术,让这位含蓄的“情感大师”首次与詹姆斯·卡梅隆、彼得·杰克逊等“技术控”导演相提并论。大家都想看看李安说的“电影要变了”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过,由于技术太过超前,全球仅有少量的影院放映设备可以放映“120帧+4K+3D”的原版,大部分观众实际能看到的是调整过格式后的“低配版本”。从目前来看,观看120帧的观众对新技术的适应度不太相同,褒贬不一,而观看低版本的观众则更加聚焦故事本身。

在经历20世纪的科技大发展后,我们很容易成为一个技术崇拜者。但技术从来不是创造力本身。就像李安自己说的,技术只是一种工具。那么,李安为什么对新技术如此执着?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什么一定要采用新技术?这种新技术会引领电影的未来吗?

120帧+4K+3D意味着什么?

“120帧+4K+3D”指三种高科技电影技术:120帧/秒的高帧率画面、4K的高解析清晰度,3D画面技术。卡梅伦的《阿凡达》早已让3D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大普及,国内的3D荧幕数也从《阿凡达》上映时的800多块上升至2015年底的21000多块。4K也逐渐成为国内影院升级设备的一个方向,因而国内的观众对4K也不陌生。唯有120帧/秒的高帧率,是影史上首次有影片尝试。

事实上,高帧率并非李安首创。在每秒24帧为电影标准格式的当下,彼得·杰克逊早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就尝试了48帧/秒,开始推动高帧率的发展。而詹姆斯·卡梅隆最终确定在《阿凡达2》中放弃最初打算采用的60帧/秒,而使用48帧/秒。但是李安把高帧率方面的实验参数一下子提高到120帧/秒的水平,远远甩开了两位技术控导演。这无疑是李安此次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应用。
那么,当电影从每秒24帧提高到每秒120帧,会发生什么?有业内人士这样解释高帧率:在相同的时间里,显示的帧数越多,电影抖动、拖尾、模糊的问题就越小,画面也就越清晰、越流畅、越真实。120帧,意味着每秒闪过120张画面,结合4K和3D技术,将带来非常直观的超高清视觉体验,尤其在运动方面,将显得异常连贯与流畅。观众会爱上这种技术吗?在映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新技术与故事的平衡尚待建立

在我的认知里,李安一直是一位重视故事的戏剧冲突,擅长处理细腻情感,而且非常会改编的导演。《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看起来正是一个符合李安标准的故事。一个被迫上了伊拉克战场的年轻人,意外成为战场英雄,回国在一场娱乐至极的中场秀接受褒奖,经历内心的成长,最后毅然选择回到战场。很多观众希望看到李安对这个故事主题的挖掘与解读。但这次,李安选择让观众直接感受战场的残酷与中场秀的虚幻,并自己做出判断。

李安曾说:“如果不是想尝试新技术,我不会拍这部小说,因为它都是第一人称视角的内在观察,非常意识流。我觉得这个故事跟新技术是很好的结合,而且是必须的。”于是,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我们看到李安把镜头聚焦中场秀的漫长一天,用闪回的方式展现战争的场面。他用新技术大量展现角色的面部,细微到演员面部的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的晕红都清晰可见,演员的微小情绪变化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李安想让观众以主角的感官视角去获取一种近乎于真实的体验。

对于本片的评价,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有影评人认为:“李安用3D、4K、120帧的格式去拍战争片,超高清的画质非但没有观众带入故事,反倒打破了传统意义上那种,距离感和模糊度带给人艺术性的观影感受。”但也有人评价“影片清晰度比其他3D电影瞬间提升了好几档,物体的实干更加清晰。”“影片展现的战争场面虽然几分钟却足以让人屏息。”而一些看了“低配版本”的观众则认为影片闪回穿插的讲述方式有些老套,过度剪辑也有些生硬,“比利·林恩的故事应该有更好的讲述方式。”显然,低配版本还是影响了李安依托于新技术所追求的新的影像表达方式。

李安为什么要执着新技术?

李安说:“为什么电影是24帧,过去没什么人质疑,而只是去接受。”其实,很多艺术电影尝试的是通过降低帧率来获得一种独特的电影风格。比如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就用“低帧率+慢镜头”的手法,去表现城市和人物的迷离感。而卡梅隆、杰克逊向高帧率进发,则是在发展3D技术的过程中,去寻找一种更好的视觉效果。同样是高帧率的路线,李安采用“120帧+4K+3D”与卡梅隆、杰克逊不太相同,是想为剧情片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李安拍摄的第十三部长篇电影。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使用了重达45公斤的专用3D摄影机组进行拍摄,并请来《燃情岁月》《勇敢的心》的摄影师约翰·托尔掌镜,一起探索“120帧+4K+3D”技术所带来的全新影像语言。今年62岁的李安希望突破自我,向自己喜爱的电影发起挑战,这种革新精神本身就令人赞赏。

此外,李安也有商业层面的考虑。尽管目前“120帧+4K+3D”原版的放映是非常昂贵的,具备相关放映条件的影厅造价在500万到700万之间,单单一副高配版的3D眼镜的价格就要八百元。而在拍摄的过程中,高帧率也意味着后期处理工作量的剧增:原先一秒只要处理24张图,现在要增加到120张。这样,后期制作成本必然大大增加。但李安认为这种技术可以与电视或家庭影院拉开差距,让更多观众回归影院。

李安的新技术会引领未来吗?

电影的发展历史,是技术不断演进的历史,也是旧的美感不断丧失,新的美感不断建立的过程。我们告别了无声电影时代充满魅力的身体语言,黑白电影时代迷人的光晕,现在色彩层次丰富和独特颗粒感的胶片电影也开始谢幕。技术的每次改变,总会让观众感到些许失落,些许茫然,但电影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浴火重生。

李安采用新技术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11月11日在国内上映以来,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尽管该片在豆瓣的评分一路上升到8.5,但首周票房不到8000万。而北美市场给予该片的反应甚至更加冷淡。也许是因为技术太过超前,李安没能在这次革命性的尝试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但李安说了,下一部拳击题材的电影依然会采用这种新技术。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毕竟只是采取新技术的第一部影片,对新技术下的影像语言和叙事方式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对于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显然还不够完美,不够有说服力。不过,不惧失败、一心突破自我的李安依然有机会用下一部影片来证明自己的眼光,征服观众的心。
好文推荐
游戏改编电影都在扑街 入局者还在打情怀牌?

《航海王》票房领先李安新片,它能超过《火影忍者》吗?

国产动画该学习好莱坞模式,还是坚持本土特色?


    关注 文创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