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喜欢李安什么呢?

 

以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内有微量剧透,不影响观影。...



昨天看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映,最高级的120帧版本,全球只有五家影院能放这个版本。

4K、120帧的技术我也解释不清楚,尽量用文字描述一下观感吧。柏小莲老师说像进入了家电大卖场,站在最大号的等离子电视样品前看了一场有故事的测试片。



我来形容一下我的感受:银幕比一般要大,特别像现实生活中的人放大成三倍大在你身边挖鼻屎抠脚,有个细节我觉得是李安故意的测试,暮光女用手按了一下腿,能看到她本来泛红的皮肤上按出了白印子又渐渐消失——这个动作对剧情没什么影响。(抱歉网上能找到的图和肉眼看到的正片差异感很大,所以配图和文字不符)



但是又和现实中你双眼看到的景物不一样,这就是像等离子电视的原因:色彩过于锐丽,鲜妍到有点失真。之前宣传过演员都是纯素颜,但他们皮肤也太好了吧!白种人常见的粗毛孔和金色汗毛好象也不明显。我观察了一下电影中的老年人,觉得他们皮肤异常光润,没有斑点。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摄像机拍出的你经常会让你惊叹:怎么会这么丑?!皮肤这么糟糕?脸上这些坑坑洼洼的都是什么?

但如果你照镜子,或者直接观察你对面的人,并不会发觉他的脸不对称、对眼、黑头多、有晒斑。。。。除非特别明显,人眼会过滤掉小的瑕疵,留下一个大致的印象,这就是为什么人上镜后会显得比平时更丑。

《比利林恩》中人没有显得更丑,映后李安带着男主出现了,我坐在第三排,离他们还算近,男主比电影里瘦,因为头发长了样子是有点变化的,但还没电影里有明星相,就是去欧洲玩满大街能看到的路人帅哥,倒是片中的配角李安的儿子李淳比电影里要削瘦英俊一些——上镜会变胖这真是什么高级镜头都改变不了的!能克服这个难关的技术应该得奥斯卡奖!!



这种既逼真又失真的视效会让人在前面20分钟都在适应,有点进入不了故事,我那场好几个熟人都说她们险些昏睡过去,我也有一段时间的恍惚。加上李安电影前半部分总是比较沉闷的,包括商业化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要忍受很长时间老虎都不出现。



逼真的是有一幕一枚橄榄球扔了过来,我下意识地挤了一下眼睛想躲。可能有人会说3D不就是这效果吗?不是的,我早已经适应了3D,知道那是假的,这颗橄榄球过来,刹那间我以为是真的。不过半小时后眼睛就适应了,开始注意到剧情了。

—下面开始部分剧透啦!受不了的同学快速拉下去—

这个故事中国观众很难有共鸣,它非常的美国化和美国式的政治正确。

2005年,19岁的士官比利林恩和他的战友们在对伊拉克战争中成了战斗英雄,被一个拥有球队的大佬邀请在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的演唱会上穿军装表演走路,对,就是傻站着和表演走路,和碧昂丝一起。大佬还承诺要拍摄他们的事迹。



在参加表演这短短的半天时间,林恩经历了很多事:碧昂丝在他前面扭屁股,他爱上了一个姑娘初吻没了,和粗鲁的场工打架,被球迷言语挑衅(全世界的球场都是低素质人群扎堆),和大佬的电影生意谈崩,反战的姐姐劝他不要回战场并帮他找了心理医生。。。。

中间夹杂着林恩对战场的回忆,危险但友爱的战场与安全但冷酷的后方的对比,最后他伟大光荣正确地和战友们会合了。



看到这地方,不能说没有一点失望。或许政治正确是必须的,但是比利林恩到底是为什么回到了军队?他不喜欢军队,参军是被迫的,对一个19岁少年来说,可能短短的半天让他见识到某些人的嘴脸之后,再加上荣誉感归属感怕背上逃兵罪名等等情绪斗争之后,军队又成了他的避风港。

这个思想转变不是一个凡人到英雄的转变,更像是对现实的无力与放弃。可能我本身对战争,对军队制度毫无认同,所以不欣赏这个结局。那个吻了林恩的啦啦队员,圣母般地理解他的失落,指斥后方人员对英雄的不敬,然后用道德感来警告林恩必须回到部队——这女孩实在是不可爱,戏份还那么多。



然而还是要感叹,李安似水,随物赋形,他能够把自己隐蔽成一个纯种西方人。

以前他执导《理智与情感》时,男女主休格兰特和艾玛汤普森是牛津和剑桥毕业的,艾玛还是这个戏的编剧,一个成年后才去美国的导演要控制这样骄傲有文化的演员,要拍得让最挑剔的英国人认同,就像斯皮尔伯格来拍《红楼梦》一样,真是太可怕的任务了。



相比之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很简单——因为是头脑简单的美国人嘛,整场都能听到他们在”f...king"地乱叫唤,要理解一群荷尔蒙旺盛的小兵总比理解十八世纪心思缜密的贵族小姐要容易得多。

无论是比利林恩还是他的故事更像是李安的一个玩具,看完就能理解他为什么选择这本小说。战争和演唱会的大场面非常适合新技术,炫目,刺激,对比强烈,拳王阿里很适合,血沫与汗沫四溅的瞬间,肌肉被击中扭曲抖动的瞬间;《色戒》也很适合,想到能看到纤毫毕现的胴体,就像真正拍摄时李安站在梁朝伟和汤唯的身边盯着他们,呃,好希望这个技术早几年使用啊!



看完这部电影我一直在想:作为几乎零差评的华人导演,李安是伟大的导演吗?我们爱他的电影就像爱他本人一样吗?

如果与黑泽明,与李安的偶像伯格曼相比,他不算伟大,只能算很棒的导演。他不是不世出的天才,用的都是笨办法,使的全是拙力气。他擅长的是草蛇灰线的埋伏与抠细节,并没有灵光一现的发明和创新,这些需要的是做功课和殚精竭虑的思考。

像我一样的路人粉,并没有把李安的某部电影放进自己的最爱片单,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他整体质量平均,很少出烂片。

确切地说,路人粉爱他胜过爱他的电影。他本人是非常有魅力,这么位高权重却怯怯的,小鹿一样的眼神,完全没有中老年男子随着经历而积攒的浊气和诚恳,反差萌!激萌!



我想他在片场一定不可能是这样的,剧组那么势利杂乱,这样怯怯的不会有人肯听他的话。

他是我们理想化的投射,我们做不了这样的人,李安替我们做到了。

有一句很俗的话“不忘初心”,许多导演初入行时是爱电影的,做得久了,渐渐有了私心杂念:想捧老婆或情人,想拿奖,想票房高,想多分红,想在剧组搞平衡,想成为权威。。。。

就是没想过当初拍电影是为了什么?我们做日常工作的也是一样,兴趣慢慢地就打不过薪水和晋升了。

而李安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拍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可能这件事会令他滑铁卢——有人就预言比利林恩会让他收到比《绿巨人》更惨烈的评价,但他那段时间的兴趣点就在技术试验上,牺牲点个人口碑又有什么关系呢?并不是李安比其他华人导演有地位,经得起失败,而是他即使失败了,大家也知道他是为了电影而失败,不是因为别的。

李安是我们梦想中的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都是要失败的,他却在有生之年成功了,即使其他人只能成为王彩玲,但有一个李安就够了。



听他讲话永远是谦卑诚恳的,诚恳比谦卑更抓人。诚实,自省式的诚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听了太久的假话,突然被这么诚实对待,真的会泪目,这也是为什么记者都特别喜欢李安,因为记者是听假话最多的人之一。

李安对演员是没有感情的——不知道这算不算赞美。大概除了郎雄,由于李安对父亲有一种又敬又怕又在意的心结,郎雄是他理想化的父亲。其他演员,再资深优秀再璞玉未琢,对他来说都是传递情绪的工具。



他第一次见汤唯时,和赖声川讨论:看她多像吴倩莲。但要是认为李安有多欣赏吴倩莲那又未必,《饮食男女》里因为吴倩莲总NG,准备的一盆冒热气的菜做了七八回,原料都用完了,李安大吼着摔门而去。



章子怡永远要提起的《卧虎藏龙》拍摄时李安和其他主角拥抱,没拥抱她的事。采访李安时我问过他这段,应该有很多记者问过这段,他一脸茫然,不是装的,是真的有点记不起。演员以为导演是有意磨炼她,然而导演的心思根本没在这上面。

他经常用新人,不会反复用,压根就不给自己与他们培养感情的机会。如果仅仅是老好人,李安就没有魅力了。胆怯诚恳的外表下面他又有一颗复杂暗黑的心,通过电影他把恶魔的李安释放了,我们就只能看到表面的他,温和害羞的他,却又隐隐知道这个人没这么简单,这才是有趣的。

没有人会喜欢真正的老实人,我们喜欢的是不老实的老实人。


    关注 mengdamingbai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