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食堂:让粤菜温暖你

 

不知是谁说,中国人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





记者丨李兰仙 王卓群

摄影丨汪楼月

排版丨山楂片

交流不仅在言语之间,更在味蕾之上。从2016年初开学到现在,北师大已经开展了三次交换食堂的活动。在后勤管理处的积极联系下,北师大已经分别和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了为期二十天左右的食堂交流,两个学校互派师傅,互相学习。

这一次,华南师范大学的四位大厨携精致而正宗的粤菜,北上。

 南北论菜
可能是习惯了后厨的嘈杂声,刘日行师傅说话不像是南方的吴侬软语,反而多了一分北方的豪爽。1994年就开始从事餐饮工作的他,现在是华师翰园食堂风味部部长。

刘日行师傅
“筋肉的东西在这都很受欢迎。在这也学了很多,比如说丸子啊,狮子头啊,酱排骨这些。这礼拜做的最满意的一道菜是黑椒鸡扒,因为我们那里是中菜西做嘛,配上黑椒汁我感觉还可以,卖相也很好。”

黑椒茄子
香菠咕噜肉
“遇到几个在这里读研究生的同学,用白话(粤语)问我是华师大的吗,我就知道,他们是从广州那边过来的。他们都很开心,笑眯眯的。”

“北方的菜会咸一些,”提到南北饮食差异,每个师傅都深有感触。“我与这边的师傅聊天,这边可能菜式简单一点,在这里打两份菜一般人都吃不完。” 刘日行师傅笑着说, “而我们那边就是说,‘吃在广州’,‘民以食为天’嘛,南方的菜式会多一些。”

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般,食堂里的师傅们也会想着法儿的给学生换菜品。刘日行师傅平时喜欢看一些烹饪方面的书,研究一些新菜。有灵感时就会记下来在家里先试一下,觉得可以便在学校食堂做出来给学生们吃。然而新菜品的推出还有这复杂的程序。据带队师傅何志辉师傅说,每个星期,炒菜师傅们都会具体出几个赛菜,另外一些师傅品尝,打分,然后给领导,领导同意才会推出给学生,还要看菜的欢迎程度。除此之外,也会聘请一些外面的厨师进行交流。有制度的保障和创新,新菜式才又好又多。

此次来北京,刘日行师傅也有很多期待,“长城已经去过了,这周末打算去人民大学看看。还有就是老北京的小吃,大碗茶,冰糖葫芦什么的。我还想着拿些正宗的冰糖葫芦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平时在广州就是喝喝茶打打牌放松一下,和朋友喝点小酒休息休息,因为一上班就整个人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了嘛。” 说到这里刘日行师傅仿佛又回到那个忙碌的后厨, “学生还要上课嘛,时间比较紧,我们要随时看着,没有菜了就要赶紧补上,不能影响学生的就餐。”“工作是一方面,为什么高度紧张,是因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出错那就不得了了。到哪个地方都是一样的,尤其要注意卫生问题,吃到口的东西不是闹着玩的。”
“偷师学艺”,“师”者仁心
和其他师傅不同的是,植育文师傅是做点心的,就是所谓“红案白案”中的“白案”。现任华师翰园食堂点心部副部长。

植育文师傅
早上四点钟起床,已经成为了他多年的习惯。 “以前那个时候,不念书就去学这个,进西饼店,‘玩’了两年。”

与其说是玩,倒不如说是一把辛酸史。

和现在这个时代不同的是,以前那个时代,掌握了一门手艺,就相当于找到了自己的饭碗。在西饼店没人教,植师傅就看着人家做自己琢磨,有时候那些“老手”在做的时候,还会偷偷躲着放料,避免自己的手艺叫人“偷”了去。记得当时老板娘告诉他“要学东西,不然以后怎么生活”,告诉“老手”不要藏着。说起这一段,植师傅心里仍怀着感激。“人家下班,自己就晚半小时下班,琢磨,然后提前半小时上班准备些工序,方便学。回家以后用本子记下来,这个习惯也一直保持到现在。”

“一直挺喜欢,不喜欢的话做不了那么长。”起早现在也已经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辛苦的。对于他们来说,好吃就是最大的赞赏。每个月都会开会,好的不好的都会提出来,进行改进。

老婆饼
植师傅最近正在教这边的师傅做老婆饼。北方比较冷,不方便做蛋糕,温度不够,发酵不到位就不好吃。

“想把技艺交给她们,然后明年暖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做了。” 和以前那个时代不同,植师傅更多的是怀着一颗师者的心去耐心、用心地教授。

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植师傅也“学了很多不同面食的做法”,“希望回去也能给华师的学生换换口味。时代在变,以前的东西都在慢慢淘汰,你也要跟着变,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大合影
“交流不只是厨艺,还有管理”
   
何志辉师傅是华师陶园食堂副经理。谈到这次的学习交流,不仅仅是南北菜式的差异,何师傅对于食堂的管理也是深有感触。“感觉大家都比较团结,每个人各司其职,没有任何怨言,也会互相帮助。”

何师傅和他的糖醋排骨
何师傅是这次交流活动的带队师傅,从业30余年。“一开始做的工作都比较零碎,就是一些洗菜、切菜、端菜的工作,当时就觉得很好玩。”“后来慢慢地跟着师傅学习,那时候干活比较累,也比较调皮,被师傅骂得很厉害。但自己也慢慢摸索和学习,师傅还是教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说起自己的欧师傅,何师傅似乎带着一点感伤。1991年入行,直到1997年才开始做炒菜师傅,当问到原因时,何师傅说“什么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慢慢来的嘛,需要做好一定的基础才可以做炒菜。”



“推荐菜式的话还是看客人的喜好,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就说五彩炒肉丁吧,这道菜是用瘦肉、地瓜、青椒、花生米、腰果炒制而成,颜色搭配好看,口味也比较好。”
情系食堂
已经从业23年的刘代禄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这次交流活动是第一次来北方。实际上这四位师傅都是第一次踏上北上的火车,初次见面时都有一些内敛,少说多做或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刘代禄师傅
在进入华师之前刘师傅在一家酒楼工作,“做长时间还是挺喜欢在学校里面(工作),可能没有那么大压力。”

“一开始对做菜有种好奇吧,没有从事这个行业之前在家里经常弄一些菜,后来进了烹饪学校学了一段时间才出来,我也比较喜欢在家里有空就买两味来试一试,可能是在这方面有一点爱好。”

刘代禄师傅是华南师范大学楠园食堂大众部部长,目前在北师大教工第二食堂(实习餐厅)交流厨艺。他做的白切鸡和咕噜肉受到南北同学的共同欢迎。作为广东最大的特色菜,几乎每个广东家庭都会做白切鸡,但它的做法却远远没有外行人想象得那么简单,用料和做法精致而讲究。选用100天的鸡做原料,放一些盐、姜、葱熬制一锅汤,准备一盆冻水,在汤里浸泡用小火煮,然后再放进冻水里,要连续做三次,掌握好时间,皮才会脆,才会好吃,十分考验一个人的耐心。

岭南白切鸡
刘代禄师傅的儿子今年在广州读大二。“他很喜欢我做菜给他吃,我做菜时他会起码多吃一碗饭。也会好奇跟着我做饭,问这个是怎么做出来的。”但食堂的师傅们每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做午饭的工作时间是从8点到13点,每天晚上七八点才回到家里,“没有时间陪孩子也是挺惭愧的,觉得对不起他,没有办法,选择了这个行业也是牺牲了挺多的。”

“毕竟做我们这行是挺累的,最近人才也流失了好多,有些人就不喜欢做这行,觉得饮食这方面又脏又累。”

“肯定是要对它的有爱好才能坚持下来,我做每一样东西就是要做到最好,选择了我就不会放弃,就不会后悔。”师傅们会对那日夜相伴的锅台灶边产生感情,“就像现在差不多要走了嘛,说实话还是,有点不舍。”

20多天的时间对于初到北京的四位师傅来说不算很长,师傅们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在晚上便会交流学艺,“晚上零点还在炒小炒”,还有人把植师傅学习抻面过程录下来发到他们的微信群里,植师傅还用手机仔细地拍了抻好的面。南北饮食的差异,在华师与北师的交流中变成了促进双方厨艺进步的契机。北方的学子,也可以在日渐寒冷的天气里不出北师大就能吃到正宗的粤菜。


花生香芋炆南瓜
不知是谁说,中国人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

点起炉火,端起锅铲,红肉白肉、绿菜红椒、香葱辣蒜,颠、拨、翻、炒,诞生于师傅手艺下的不仅是一道道正宗的粤菜,还有广州那“天下所有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的几分风采。

交流食堂的一方案板上,交流的不仅是菜式和技艺,还有味蕾和温度。这是足以温暖冬日的温度。


四位师傅
点击下方蓝色文字查看往期精选
百态丨北京m²故事丨三线建设丨手艺人丨中关村丨学电影丨明光村丨电子音乐丨贪食症丨校园丨食堂16小时丨毕业回忆丨流浪猫地图丨师大就业丨校园民主丨师大女足丨夜大丨闲笔丨一切如旧丨米饺丨鱼粉丨理解宇宙丨与死作别丨旅行的意义丨踏雪寻梅丨视野丨国际儿童节丨彩虹之日丨邵飘萍丨行走丨渡江记丨飞跃太平洋丨历史丨乌鸦丨民国老试题丨食记丨波比陈的觅食日记丨李春生的深夜觅食指南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