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系统,哪有乡建

 

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盘根错节,近十年以来,人们从没有停止,一直在默默前行,探索与实践一直站...



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盘根错节,近十年以来,人们从没有停止,一直在默默前行,探索与实践一直站在探索的前列。

越来越多的市县政府来找我做扶贫、美丽乡村及全域旅游,我回答最多的是,怕你们接不住啊!

接不住的原因是政府有美好的愿望,可是没有做好准备。一个地方只有主要领导理解我们,中层干部与乡镇干部对我们的理念与方法一知未解。



1989年,随着中央农研室撤销,预示农耕文明下的工商业时代结束,用工业化理论来建设农业的时代开始。这也预示着农民,这个千年以来最稳定的社会构筑开始动荡,这也告诉我们,这是一条错误的选择。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乡村民主选择又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到中期,农民问题开始出现,问题的复杂性前所未有。2005年又把乡镇七站八所取消,大约2005年开始的村帐镇管,2015年土地与房产进入银行抵押。大资本下乡,大国小农,田人合一,春耕秋播的时代终结。



高校培训的是城市人才,规划设计是为城市服务的,大学生走出乡村不再回头,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进村打工。此时的乡村文化结构远远底于1949年之前。没有人才,缺少科技,远离自治与道德,我们又何以谈乡建。

年富力强的农民纷纷走向城市,他们栖息在城市的底层,然而乡村的地荒了,老人无人赡养,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

百年乡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体系,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与自治体系,政府更没有一套对接乡建的管理、执行与运营体系,规划与设计更是没有,有的也是把城市规划与设计死板硬套移到乡村。

中国在近十年中不可能有现代农业、全域旅游、城镇化、精准扶贫。这些都是玩概念,是农民越来越穷。



乡建,整个社会就接不住,乱象四溢,什么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精确农业、生态农业、实施农业、农文旅一体、互联网+等等。因为接不住,中国的乡村建设一直处于破坏状态,政府投入越大,农民受伤害越大。商人投入越大,追求的不是乡建而是利益。我们这群人是乡建界外人来做,起不了大作用,只是个人情怀而已。

如何接的住

这是我这几十年一直想的事、研究的事,告诉政府如何接得住,告诉乡建的人们应该怎么做,也告诉村民你们该做什么。应该这样才能接得住乡村建设这个沉重的话题。

从2013年到2016年前后,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尽全力协助村镇建立一个能接的住乡建的机制,我们是一边做建设,一边建机制,在实践中摸索,在失败中求证。



这个过程,我以绿十字、中国城乡统筹委、中国乡建院孙君工作室、农道基金会、农道、农创实业为基础逐步完善。这个接得住的系统,未必最优秀,可是尽量完整,麻雀虽小,五脏要全。做什么事,先有后全,先小后大,先弱后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成立了北京绿十字中国第一家乡村规划设计工作室,2011年之后全力推动乡村建设系统化,要求所有设计师开始深入乡村、生活在乡村,为培养一支纯正的乡村人才做准备。之后又开始了由乡村转了城市的实践,在新县、远安、松阳、宜城、以及目前的阜平开始了大批城市设计师进入乡村,目的也是为未来的乡村建设储备足够的专业性人才。

2011年,随着我不再担任绿十字主任,随后由乡村建设转入城市,开始了城镇化的工作。组建“农道联盟”。九家不同专业的乡建规划设计队伍。后又加入李兵弟司长的“中国城乡统筹委”,组建“中国·农道联盟”。启动了“农道普世”品牌设计、农道宋庄“艺术装置”、“当涂谱牒研究会”,加上外延团队的近300人的乡建大军。这部分我们称之为硬件,这些团队包含规划、建筑、室内、景观等。



2015年,组建绿丁字乡村软件培训计划。主要是针对乡村妇女、返乡年轻人、创业人才。乡愁田野调查、家谱研究、成都绵阳“中国好农妇”、嵩山少林寺“中国女红”手工培训、“十堰溜达鸡”家庭养鸡,后有淮商董事长刘浩等组成“半汤商学院”的乡建+电商学院。

乡村人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如何就地培训,就村培训,让青年回村创业,这是目前乡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2016年,又筹建“激活乡村、乡村再生、乡村乡宿计划”,让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复新。陈长春的“山楂小院”、老发青的“老叶与九十九老板娘”本地民宿,以赵亮为核心的“上海农道乡宿文创”,以及“孙君的院子”乡村示范户,这些运营型的项目,主要是寂静的乡村投下一粒石子,激起平镜水花,让农民看到行动与希望。让城市看到它们熟习的气息,让城市能留下、住下。



2016年,由开始以县区为单位的大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文化经济的实践。内容包括偏僻区域乡村建设,全县为单位村庄修复,以市为单位的城镇化项目,传统村落与古村修复,城市新城的建设。项目合作方有80%~90%是市、县人民政府,县市城投公司、企业合作的也有逐年上升……



乡村再生

建设一个村容易,激活不易。做一两个乡村民宿不难,难的是民宿与乡村有关,与村民有关。做一个乡村公园与景区,现在很多,可是景区有农民的极少,这些都是对乡建有害的,利益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投资商,或少数人。

要想激活,首先要村庄年轻人回来,他们又怎么会回来呢?这需要我们在乡村建设时为年轻人回家做好准备。

需要找到有品德有执行力的村干部,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是未来自治的基础。
筹建村集体经济,让散了的农民重新集聚起来,为未来农产品走出村庄做准备,推动乡村电商人才与引入。
全力恢复乡村小学与幼儿园,这步工作是整个乡建中最不能缺少的。小学是希望,小孩是孝道,小朋友会让村庄生机勃勃。


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农民示范户,快速推动有经营性的营运项目,这些营运示范资产一定要属于村委会。大规划小切入,以点示范。
全力确保村庄土地完整性,不要引进大型招商引资,更不能让农民土地、农民房子进入市场与银行抵押,这是农村长治久安、耕者有其田的方向。
利用村民积极与国家培训计划,全力为村庄培训各种人才。
修谱筑祠,建庙建塔,开展妇女职业培训、中青年职业培训、返乡电商人才培训、年青文创就业培训,政府一定要做好青年农民返乡,政府扶持计划,让本村人建设本村,这个是真正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吸收乡建人才,对乡建人才做培训,以及人才对接,不然乡建的规划与理念是悬着的。

乡村人才培训分三个层面,县域项目80人计划,乡镇片区约30人,村庄农庄约15人。今天的乡建大多在做表面文章,很多乡建只是做了,只是有了,农民是不是喜欢,青年人能否回来,村庄能不能激活,那是另一会事。乡村建设,专业设计人员不是为人服务,而是为建筑服务,为实现自己的技法与情怀服务,很多是本末倒置。



没有一个部门去统筹,结果导致国土部门在土地方面搞占补平衡,没有考虑到什么是乡村,什么是农民;农业部门要种地、要高产、要规模经营,不知道什么是农民的生活;住建部门要给农民盖城市一样的房子,不知道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特点,文化部门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乡村文化,却不了解乡村生活,诸如此类。

政府每一次邀请的规划设计都要求要全国一流,可是真正的一流人才来了,政府在观念上又难以接受,在制度上又不能突破,在管理与服务上完全失控,更没有本地对接的人。

我做了几十年的乡村建设项目,真正能接得住的乡建有几个,很多项目做的上气不接下气,之前的设想与结果差十万八千里,“接不住”、“不接地气”、“落地”已成为我在乡建中最常用的一个词。

如何能让甲方接住,我们一直在准备,在努力。系统乡建,落地为王,激活村落,自治为上。

2016.8.5北京成寿寺


  孙君,画家,村长助理,北京绿十字发起人、总顾问,中国乡建院联合发起人,中国·农道联盟秘书长。以乡村教 育与生态保护作为自己目标,是乡村自治与环境问题研究者,乡村建设的实践者。

著有《农道》(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收藏)、《新农村建设方法与实施》、《农理》、《给我三个春天》、《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等书籍。

2006年获得“中国最具行动能力三农人物”评选提名,2008年获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得“2009年中国绿色年度人物”,2013年中国年度时尚人物,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



    关注 土成木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