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糊糊

 

突然间想起了“糊糊”。一种我们小时候常吃的、红面做成的类似浆糊的面食。...





年龄慢慢的增大,教训自然也增多了,慢慢的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而今在享用每一道美味的时候,当拿起筷子夹起她,伸到嘴里,慢慢品味之际,总在思考,我们的前辈、我们的祖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怎样的想到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加工眼前的生冷的食品原材料,使之成为可于眼、顺乎口、适于肠胃、宜乎生长、有时还关乎教化的美味。是自己摸索、还是突发奇想、还是得了神仙的秘密传授,总之就这样不留姓名的给我们留下了这一道道让人口齿生香的美食。假如没有他们,没有他们的摸索、没有他们的突发奇,想没有他们对饮食的痴迷,没有他们潜意识中对人世的关怀,这些美食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在我们这些吃货的眼前的。于是不由得生发出一种感恩的情怀,只不过我们的祖先根本不在乎我们的感谢。
突然间想起了“糊糊”。一种我们小时候常吃的、红面做成的类似浆糊的面食。一想到她舌根就生发出一种酸涩酸涩的欲吃还休感觉。于是骑上自行车,带上老婆孩子进城里去找。在城里找了好几家都没有,失望返回之际,却在我们小区后门、人民医院后门对面的一家叫做“六六”的小饭店里找到了,原来“糊糊”就在身边。真叫人不由得心生叹息。总以为风景在远方,于是坐高铁,挤人流,到达远方,却发现那里根本没有风景,回来后突然发现风景就在家乡。“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讲的是失望之际遇到了大林寺桃花的欣喜,不经意间也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开店的是夫妻俩,四十多岁,听到我们要吃糊糊,便立刻动起手来。男的出(祁县做这种饮食叫出糊糊),老婆lang调和。看着他们熟练的动作,我的思绪却倒转,回到了往昔,回到了南庄村一个四合院的南房里,眼前又浮现出母亲出糊糊的情景。只记得是早晨放学,在家里紧挨门的凉锅子上,母亲右手持一面棍,不停地在锅里搅,左手则不停地往里面一把一把的加面,不一会儿,糊糊便出好了。然后弄好调和,就可以开吃了。调和分两种,一种是“格调和”,就是把碎葱花、醋、酱油、盐混在一起,然后滴一滴香油;一种是“lang调和”,有时用洋柿子,有时是把醋和葱花炒出来。但那时,一般人为了节约,一般很少用“lang调和”。那时候自己只知道吃,根本不在意糊糊的做法,只是后来成了家,自己也开始操劳,才知道制作的完整程序。先烧水,到水快开的时候就往里面少流一些干面,让水变成面汤。然后水开了以后,就往里面慢慢的加面,边加边搅。这样一直到面能用筷子挑起来但又不至于流下去,面的颜色也发亮,就基本上可以了。然后把火弄得小一点,盖上锅盖焖一会,就可以吃了。

吃糊糊是令人回味的,时间不在早上便在晚上,晚上时常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围着铁锅一筷子一筷子地往自己的调和碗里挑,一家人围坐一起,倒也其乐融融。早晨则是每人一碗,把调和就倒在碗的一边专门留下的小坑里,端上到街上吃,边吃边和左邻右舍的人聊天,那滋味是现在城里的单元楼里无法品味到的。糊糊如果出的多了,母亲就把她舀到碟子里或小碗里,冷却后到中午再倒出来,切成小块,捣上些蒜,加点醋水,滴点香油,就可以当罐肠吃,挺好吃的。

姐妹们多了,最要紧的是吃锅底熰粑粑。这东西不一定好吃,但只要其中一个觉得好吃,其他姐妹们就也要吃,然后就开始用筷子争抢,以至于打闹,于是只有让妈妈来分。那当然也是一种物质拥有和精神愉悦的享受。而今物质丰富了,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的争抢也就没有了吃饭时热闹的氛围,对食物也没那时候的热情,也就没有了对食物敬畏和珍惜。原以为物质丰富了,人的精神文明也会提高,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 

除祁县外,糊糊在晋中一带并不鲜见,榆次、太谷、平遥都有,这是我们晋中的幸运。或许是感情的因素作怪吧,我觉得还是家乡的好,因为糊糊如一本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我们自己的理解。出糊糊在祁县还有另一层意思,替人办事把事情办糟了,出了难题。因此在我们家乡,经常会听到“某某人给某某出下了糊糊”的话,想来真是形象。后来改革开放了,麦子多了白面也多了,糊糊也慢慢地从寻常百姓的餐桌上悄悄然而去,当她的背影日益远离之际,不知道我们是否对她怀有一种感激的情怀呢。困难的时代里,她一直也陪伴在我们的左右,帮我们度过了那煎熬的日子。那时有了她再寒冷的屋子也会变得温暖了。

在六六饭店,我们吃到了比以前更精工细作的糊糊,可还是没找回当年的况味,加上还要了其他的菜,冲淡了糊糊的味道。看来说吃什么就必须专吃什么,这样或许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从六六饭店出来,我听人说,现在有些大的宴席上不时也出现她的身影。或许有了当日悄然撤离,才有了今日尊贵亮场。这正如毛笔字,进入工业时代,人们不再用毛笔写字,毛笔从此被钢笔,圆珠笔替代,当人们以为随着毛笔的为人冷落,书法也将退出历史舞台。谁曾想,告别了实用的功能,毛笔字却以“书法”的姿态正式步入了艺术的殿堂。我想糊糊也一定是这样的。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作 者 简 介




                  史德仁,1970年7月生,祁县祁城村人,现任职于祁县中学,特级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


最美 祁县


    关注 最美祁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