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坡往事——对门大妈

 

对门大妈...

对门大妈
1

对门大妈走的时候,争党哥没能从上海赶回来送她最后一程。

大妈家是典型的关中农户,以务农为主;家里大哥平时在外打工,多少能给这个家里填补一些日常费用。争党哥上学的时候,成绩算是优秀,人们都认定他日后能上个大学,给家争气。

或许是想到争党哥可能以后外出求学,这里外里的花费,全凭庄稼地是根本打不住的。于是大伯和大妈就开始贩些小货,在距村子不远的桥口那里摆摊卖货。桥口来往的车辆人口较多,大伯的生意还算可以。

记忆里,每天一大早,大伯就拉着一架子车的货,大妈扶在一边,争党哥扶在一边,一家人一拉一推着,相跟着向前。就是凭借这一分一毛,风雨无阻的坚持,大伯大妈为争党哥的未来积蓄着。

2

哥哥没有辜负家人的辛劳,考到了西安。

听大妈说,哥哥上学去时,是自己背着铺盖去的。哥哥没有一点的自卑和尴尬,也正是因为这,老师同学喜欢上了这个来自农家满身骨气的男生。

我那会儿还在上中学,对哥哥有着几分羡慕,希望以后也能像他一样考出村子去。假期哥哥回来,就陪着大伯去桥口卖货,让大妈歇在家里。哥哥理解家里的苦,所以才这么孝敬懂事,刻苦努力。

毕业后,哥哥在上海找了份较好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挣钱打拼生涯。那时,隔不了多久,大妈总能收到哥哥寄回来的钱。听大妈说,他告诉哥哥,别把钱都寄回来,自己也攒着用。

后来哥哥结婚生孩子,自己也开了个小公司。因为工作繁重,就把孩子放在了家里,让大妈照看着。那女儿大妈照看的好,很听大妈的话。小小年纪,见我总会害羞的叫一句:刚毅叔

3

4岁那年,哥哥接女儿回上海,准备上学的事宜,也顺便把大妈接去呆了一个月。

大妈回来的时候,那叫一个开心,整天给我们说着上海的高楼大厦,似乎那个大上海与自己也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直到后来,我才渐渐懂得,那种喜悦,是为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大城市落脚,过上好的日子,而发自内心最淳朴的骄傲和幸福。

因为是对门几十年了,大妈和母亲的关系很是要好,两人经常一起坐在炕上聊天说话,平时偶尔吃饭也坐在一起。有时打电话回家,就正碰着她们在说笑聊家常。大妈给我说,母亲懂得多,心大气宽,她有啥心事,不快活了,就爱找母亲聊说几句,几十年了都这样。

4

前年有一天打电话,家里没人接,我心里发急,又打了过去,母亲接了,还没等我开口,母亲说:你小润妈妈(妈妈,关中方言,意指大妈)人不行了。我吃惊的问,咋这么快,上回不是说,在咸阳手术好不错嘛。

大妈得的是结石,好多年了。听家人说,多少年了,每次一疼,大妈要不硬抗,要不就买些止疼类药一吃,就算了事,也没太往不好的方向想。直到前年,疼的实在受不了了,争党哥从上海赶回来,带着大妈去咸阳做了检查,才发现了病情的严重。

争党哥心里难受,他每次寄钱回家,都嘱咐大妈有时间一定去大医院做个检查,看看自己的身子情况。而大妈,和万千的农家母亲一样总舍不得,觉得就是个疼,也不肿不痒,应该能过得去。

大妈身体急转直下,家人本说不打算告诉争党哥;因为那是嫂子的第二个孩子临盆在即,需要哥哥在身边看护。但情况的紧急,只是旦夕之事,最后还是决定告诉哥哥。

母亲告诉我,争党哥给她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哥哥嘶吼的哭泣,不知道该怎么办。母亲告诉我,争党哥嫂子家那边,也很可怜,丈人瘫痪十几年,丈母娘一直照看着,也离不开人。偌大的上海,就只能争党哥陪在嫂子的产床前。母亲告诉哥哥,生人重要,大妈跟前还有大哥大姐,让他安心照看嫂子和娃,这也是大妈心里牵念和希望的。

第二天,大妈离开了;几天后,哥哥家的第二个孩子出生。

5

一些日子后,我打电话回家,母亲说,争党哥回来了一趟,一个人去大妈地里哭了一场。我新想,大妈肯定听的到哥哥的呼喊,因为她一直以这个儿子为骄傲。

……..

大妈走后,平时少言的大伯,更是不爱说话了。在西安打工的大哥,辞掉了工作,在县城跟前找了一份简单的活计。一边打工一边照看大伯。

大哥每天一大早做好饭后,就骑着摩托上班去了;然后傍晚时再回来。而大伯,经常就这么蹲在自家的门口,拿着烟袋,一抽就是半晌。

…….

大妈的故事,写到这里就算停止了。

争党哥在上海养育着两个孩子,偶尔也会回一趟长宁坡;大哥每天都奔波在家和县城之间;而大伯还是一如既往,蹲在门口,很少言语,看护着这个家。

大妈家的每个人,还都和以前一样,为日子,为家庭生计奔波着——这是最为常见的关中农家故事,却也是我心中最为感伤的记忆。我能做的,就是记下大妈那一带人的辛勤操持,不辞艰苦,把一生的心血给了家,给了孩子。

谨以此,献给一生操劳的农家母亲们。


    关注 HJ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