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撷株忘忧草,带不走忧伤

 

[文学品味]

撷株忘忧草,带不走忧伤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



【文学品位】

撷株忘忧草,带不走忧伤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白朴《庆东原》

撷一株小小的忘忧草,多少烦恼都可以被拋诸脑后;摘一朵含笑花带上,如麻思绪就会在馨香中飘散开去。其实,忘忧草不过是黄花小菜,含笑花不过是茉莉而已,它们被极富有想象力的先人赋予了古色古香、文气十足的别名,化作诗词歌赋里的托物,以言作者志向。

白朴也借内涵丰富的花草来书写自己的真情。作者认为,元朝政坛黑暗,在官场的人也是心灰意冷,过去那些直到功成身退的人,也没有好下场。他列举了名人,比如汉代能言善辩的陆贾、西周足智多谋的姜子牙、文韬武略的东晋大臣张华,这些人最终都被放逐远方,是非功过只能成为渔父和樵夫们茶余饭后的聊天内容而已。

因此,何必留恋官场,不如看开,不想是非功名。因为常年的漂泊生活,在政治上又屡不得志,乔吉因而会忍不住发出“多少豪杰,几许消沉”之语。
江南倦客登临,多少豪雄,几许消沉。
今日何堪,买田阳羡,挂剑长林。
霞缕烂谁家画锦,月钩横故国丹心。
窗影灯深,磷火青青,山鬼喑喑。
 乔吉《折桂令·毗陵晚眺》
乔吉喜欢自称“倦客”。他一生落拓江湖,纵有千秋之志,却始终得不到功名。曾经的书生意气没有了,雄心壮志也没有了,都化作对生活的厌倦,对名利的看轻。想当年,苏轼纵横官场几十年,三起三落,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于是抛却一切,在阳羡买了一块田,过田园生活。乔吉在这里用此典故,暗示自己归隐的决心。

同时,也以“挂剑长林”来形容自己对世俗的厌倦,欲超脱其外的感慨。这个典故是关于晋代徐逊的故事。徐逊是以小官,因看透仕途险恶,觉得生活无趣,于是收拾包袱求仙问道去了。有人说徐逊成了仙,每每到人间神游,就出现在艾城镇(今江西南昌附近)的冷水观,习惯把佩剑挂在观内的一棵松树上,然后去访问人世。

正如佛家偈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文人们也大多只能在文字里发发牢骚,空想一番归隐或者成仙之事罢了。

【艺术视窗】

《意大利随想曲》赏析



《意大利随想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于1880年,管弦乐曲。依据主题和乐曲速度的变换,全曲可分成七大段。

第一段是行板,6/8拍。先由小号从容不迫的奏出号角性主题旋律,使人联想到暮色苍茫中的罗马城,产生一种安详的感觉。由管乐合奏这个主题后,出现平稳而富于动感的节奏型,随后用弦乐器演奏,同时乐曲在这一节奏型的衬托下呈现出另一主题,采用威尼斯船歌风格写成。

第二段乐曲速度转快,先由双簧管奏出主题,曲调委婉而舒畅,充满了对生活和自然的赞颂之情。随后由单簧管、大管、弦乐继续演奏这一旋律。短号、小号、三角铁时而插入第一段的三连音节奏,竖琴、钟琴、三角铁、大鼓加入之后,乐曲形成了高潮,在逐渐加快的速度中,乐曲转换调性进入第三段。

第三段由两个主题组成,一是带有号角性的特点,炽热奔放,具有意大利民间音乐的绚丽色彩和罗马市民欢歌狂舞的节日气氛。在铃鼓、竖琴伴奏下出现第二主题,有舞蹈性节奏,又有舒展宽广的歌唱抒情特点,使节日气氛更为强烈。

第四段在不同的调性上再现了第一段。第五段为急板,以意大利民间舞曲塔兰泰拉为主题,表现出意大利人热爱生活的性格。第六段再现第二段主题,渐强的力度使主题热情奔放。第七段变化再现了塔兰泰拉舞曲主题音调,最后在充满激情的高潮中结束全曲。

【经社纵论】

恩格尔系数



【导读】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虽然恩格尔系数理论并不绝对严谨,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

【指标含义】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标准为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中国数据】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68%,城镇家庭约59%,温饱还没有解决;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6%,城镇居民家庭约37%,就是说已经达到小康状态;根据《时事报告》杂志2016年第2期提供的数据,中国2015年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为30.6%。

【世界数据】《经济学人》最新公布了一份全球22国的恩格尔系数,其中美国恩格尔系数最低,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43美元,占收入的7%;英国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与美国相同,占收入的9%。中国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9美元,占人均收入21%。韩国在1975年恩格尔系数约为30%,随着30多年的经济发展,如今的恩格尔系数仅为12%,也就意味着韩国人88%的收入都用于吃喝以外的非刚性消费。

【心灵驿站】

不要羡慕别人



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成功,更不可能一步登天,所有成功与荣耀的背后是无尽的心酸。所以要想有多大的成功,那么在背后你一定要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我们没有理由去羡慕别人,因为同样的事你也可以做到,只不过你从一开始就没有尝试,没有努力,那么你又凭什么羡慕嫉妒别人。

当然,当一个人取得成功时,你会嫉妒是可以原谅的,毕竟我们不是圣人,当面对一个强大的人的时候,我们本能的会有害怕,嫉妒,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你想要成功,光有嫉妒是不行的,那只会让你沉在无边的不甘中。正确的做法就是付出更多的努力,拼命地追赶那个让你嫉妒的人,最后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不要找借口,任何借口都不行,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不要说别人,自己也会鄙视自己。相信自己,以前进为目标,以成功为坐标,永不止步的前进。终有一天,你不会再羡慕别人,只会让别人羡慕你。

【科普领略】

推翻“一天要喝8杯水”的科学证据来啦



人一天到底需要摄入多少水量?8杯水?你还在被这些没有来源的“科普知识”所蒙蔽吗?早在2013年,就有研究指出,一天8杯水的“常识”并无科学依据,这曾被推测是饮用水制造厂的营销手段。

究竟是什么机制控制着人体对水的需求?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人Michae Farrell和其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调节人体需水量的机制。近期他们终于发现,吞咽抑制是调节人体摄水量的重要机制,所以,人体的需水量并不是专家号称的每天8杯水,人体自身其实有把潜在的标尺。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非常渴的状态下,能咕咚咕咚喝下一大杯水;而在没有渴意或者在不久前刚喝过足够的水量之时,会难以咽下再次摄入的水。这种感觉我们都有过,但没有人在意过这是为什么?

Farrell发现其实这是一种名为“吞咽抑制”的身体机理在发挥作用。人体的喉咙是“吞咽抑制”的发生场所和总开关。实验表明吞咽速度:缺水者>轻度缺水者>非缺水者。尤其是那些刚刚喝过水的志愿者,他们反馈到,要花一些时间才能咽下这口水。这种现象也反映在脑部扫描X光片上,当志愿者在极度缺水的状态下,吞咽会与更多的大脑活动区域联系在一起,包括负责意识思维过程的大脑额叶皮质。“这表明人体中存在一种长期被忽略的饮水抑制机制。”加利福尼亚大学Zachary Knight说。

Farrell说这一发现是推翻“人一天需要8杯水”的又一例证。“其实人体自身拥有非常微妙的平衡饮水量的机制,所以到底一天需要喝多少水,交给身体自己判断吧。”

【微信用户请返回上一页,在左下角对话框中回复“8666”表示您已经阅读了本文章,网页版用户请直接回复“8666”】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