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核心是概念

 

知识体系是人类在理性层面构建起的理性逻辑模型体系,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它的核心是概念。...



【ONE·一个】
“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必是合乎理性的”,这是黑格尔的名言,他强调凡是在逻辑上成立的,必然将在现实中发生,这本质上是对知识先验属性的强调,先验属性表现为对我们的认知有预见性的指导。

对人类而言,知识是狭义逻辑导出的,符合三洽的信息的总和。狭义逻辑先于经验而存在,我们将现实中杂乱无章的经验信息放在理性逻辑通道中,导出理性逻辑模型,这个理性逻辑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现实中的信息,也就是自洽和他洽,同时也是对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解释;另一方面这个理性逻辑模型能够预见即将发生的经验信息,进而指导我们的行动,也就是续洽,同时也是对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解释,如果预见性的信息与现实不符,知识的先验性失效,知识瓦解。

知识层面的解释

我们的知识是客观世界经由我们理性逻辑格律后的导出,客观世界在逻辑格律中被塑造为理性逻辑模型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了对象是什么(对象的概念)、对象与对象及对象与我们的关系(关系)。这些体系构成了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世界本质上只是理性逻辑模型体系,因此凡是合乎这个理性逻辑模型体系的,必然在这个世界里可以找见,而这个世界中可以找见的必然合乎这个理性逻辑体系,否则这个理性逻辑模型体系崩溃。

根源性解释

关于世界我们有一个基础假设,就是万物有回归唯一的内在冲动,所谓的感应属性是万物在这内在冲动的驱使下达成依存目的的衍生属性,实现感应并选择依存残体对象,达成依存的目的,但是随着残体媾和演化越来越复杂,要达成依存目的,需要在众多复杂的残体中筛选出我们的依存对象,因此增益出感性、知性、理性这些高级感应属性,来实现筛选依存对象。

要在众多残体中实现筛选首先弄明白这些残体对象是什么,残体间以及残体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到了理性阶段,它将众多残体抽象为一个个概念,利用沙盘虚演的方式构建不同残体的概念,以及不同残体之间关系的概念,以指导我们在众多残体中做出选择。这就是人类的知识体系的本质。这个知识体系是人类在理性层面构建起的理性逻辑模型体系,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网络体系。例如,我们对地球上的残体进行研究,建立像人类、动物、植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一系列的概念,以及这些残体间和残体与人类之间共生、竞争、寄生等关系概念,用概念的形式建立起地球生态系统这个复杂的理性逻辑模型体系,并用这个理性逻辑模型体系,来指导人类更好的生存。

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概念。概念包含两个层次:对残体的定义,对残体间的关系的定义。因此,对我们而言概念是人类对残体共同本质特点的抽象概括,以及对残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状态的概括。概念来自现实,在有效的知识体系中,凡是现实中发生的必定能在理性逻辑模型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概念。同样,凡是理性推理中存在的现象必然能在现实中发生。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知识体系一直处于解构、重建的循环状态,因为随着我们认知能力增强,我们对其他残体的定义及残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不断加深,残体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的知识体系就在概念的变化中呈现出不连续状态。例如:牛顿对天体之间的作用力定义为引力,并由此建立了一套引力模型体系,解释了我们世界,但随着,认知的能力增强,爱因斯坦将物体间的力定义为空间曲率,我们随之建立起全新的理论模型体系,并将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力统一起来了。虽然两者在宏观范围内都可以很好的解释天体的运行,但是因为空间曲率的解释适用范围更广,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一个理性逻辑模型体系。

归根究底,人类的理性是为了更好的筛选依存要素,达成依存目的,这是我们知识体系的终极意义。然而关键概念的变化,意味着之前指导我们达成依存的知识失效,一个世界的坍塌。由于这种变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依存选择,进而威胁人类的存在,因此人类内心渴望亘古不变的、确定性的终极知识,来指导我们行动。想必这就是人们总是倾向于追求确定的关系、环境的内在驱动力。概念源自对残体共同本质的概括,万物从“一”演化而来,我们对“一”的追问及研究受限于我们的认知能力,因此知识的先验属性所决定的假设、证明体系导出的理性逻辑模型,总会随着认知能力增强,信息量增加而不断被证伪。

以文照己


    关注 问渠清如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