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心赋》---160

 

祖师云。不识玄旨。徒劳念净。不可刹那忘照。率尔相违。以此三法。不纵不横。非一非异。能成涅槃秘藏。如大涅槃经云...







祖师云。不识玄旨。徒劳念净。不可刹那忘照。率尔相违。以此三法。不纵不横。非一非异。能成涅槃秘藏。如大涅槃经云。佛言。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以我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

祖师说:不认识真正的佛意,天天念经、求净,只是白白的这样干,徒劳无功。我们提倡大家学习妙观察,就是针对这个的,当然没必要执着,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说一定要努力。这三个法门不纵不横,不是相同也不是不相同,能够成为涅槃的密藏。《大涅槃经》说:佛说:我将要使一切众生和我的四部之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安住在秘密藏中,法身、般若、解脱,我自己也这样入涅槃。

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字。三点若并。则不成。纵不成如魔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

什么是秘密之藏?就像∴字。三点如若并拢不成∴字,三点摆成纵向也不成∴字,象魔醯首罗面上的三只眼睛,才能成为∴字。三点若别也不能成,别是缺,仅仅有解脱之法那还不能成就。我也是这样,仅解脱之法不是涅槃,仅如来之身也不是涅槃,仅摩诃般若也不是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三个要合起来,变成一个整体,解脱、法身、般若三缺一不行,三缺二更不行,虽有三个不圆融也不行。

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所以云。法身常。种智圆。解脱具一切。皆是佛法。无有优劣。故不纵。

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中,为众生的缘故,所以示现入涅槃。所以说:法身恒常,一切种智是圆的,解脱具足一切,都是佛法,不能说哪个优哪个劣,故不纵,纵就有上中下。

三德相冥。同一法界。出法界外。何处别有法。故不横。能种种建立。故不一。同归第一义。故不异。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一则坏于三谛。

三个德(解脱德、法身德、般若德)都是一个法界之中,在这个法界之外哪里还有别法,所以不横。能建立种种,所以不一;因同归于第一义,所以不异。因为解脱能建立什么、法身能建立什么、般若能建立什么,是不相同的,但虽然是三,但是最终归为一,最究竟的理上归为一。虽然一但是具备三,只要一个就坏了三谛。

异则迷于一实。在境则三谛圆融。在心则三观俱运。在因则三道相续。在果则三德周圆。如是本末相收。方入大涅槃秘密之藏。

你要觉得三个都不相同,那就迷于一实,因为从真如法性上看都是相同的。三个相同又不同,在具体的境上,三谛是圆融的,在心是三观俱运,既是法身又是解脱又是般若,三个同时运作。在因,则三道相续,齐头并进,在果,就三德周圆。因的时候就要同时求法身、求解脱、求般若,果的时候真解脱了、法身遍宇宙虚空、般若圆了,这就是本末相收,从开始修行到最后能入大涅槃的秘密之藏。

古德云。此之三德。不离一如。德用分异。即寂之照为般若。即照之寂为解脱。寂照之体为法身。如一明净圆珠。明即般若。净即解脱。圆体即法身。约用不同。体不相离。

古德说:这三德,都不离一个如字,德之体是心,用是智,有所不同:即寂之照为般若,即照之寂为解脱,寂照之体为法身。智慧的运用是宁静的、无声无响的,观照到最后,寂灭了,就能解脱了,就得到一百分了,用来寂照的本体是法身。象一颗明珠,明白光亮就是般若智慧,清净就是解脱,圆体是法身。按照用的有不同,本体始终不曾相离。

故此三法。不纵不横。不并不别。如天之目。似世之。名秘密藏。为大涅槃。又台教类通三轨法。一真性轨。二观照轨。三资成轨。即是三德。

所以这三个法,也不纵、也不横,也不并、也不别,象摩醯首罗天的眼睛,似世间的∴,叫秘密藏,叫大涅槃。台教有一个相似的三轨法:真性轨、观照轨、资成轨,就是三德。

以真性轨为一乘体。此为法身。一切众生悉一乘故。以观照轨为般若。祇点真性寂而常照。便是观照第一义空。以资成轨为解脱。祇点真性法界含藏诸行。无量众善即如来藏。

真性轨是一乘体,就是法身,一切众生都是一乘的缘故。以观照轨为般若,观照时只有一点真性,虽然寂灭,但是常常能观照万物万法,那就是观照第一义空。以资成轨为解脱,真性法界含藏万行,无量众善就是如来藏。

三法不一不异如点。如意珠中论光论宝。光宝不与珠一。不与珠异。不纵不横。三法如是。

三法不一不异,象∴,象如意珠中的论光论宝,光和宝不与珠相同,也不与珠不同,也不纵也不横,这三法也是这样。三点的理论台教发挥得非常细微深入。

性非造作。

性地圆成。非干意造。故圆教立无作四谛。

性不是造作的,性地本来就圆成,与人的意,与故意造作无关系,象圆教建立的是无作四谛。

理实镕融。

  镕者销也。融者和也。理能销万事。和百法。终归一道。明之而心何曾动。昧之而路自迷东。

镕是销,融是和。理能销万事,万事在理面前都是一个理。各个法门通了,管他是什么教,一通百通,终归于一道。明白这点,看那个心,何曾动过,昧之而路自迷东,你的不好,我的唯一。

起信论云。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若能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故。

《起信论》说:又开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的道理,世间万法都是生灭门,你要从生灭门观实际也是真如门,生灭就是真如,烦恼就是菩提。所谓推求五阴,色和心,六尘境界的话,毕竟同于无念。色受想行识跟心的关系,眼耳鼻舌身意尘各种境界(十八界)毕竟无念,都不是这个。以心无形相,十方找心找不着,就像人迷了,所以把东边叫西边,实际上没有转。众生也是这样,无明迷了本性,所以谓心为念,实际上心没有动,你的本心没动,只是以感觉心为念。若能够观察万法知道这个本心无念不动,就能随顺进入真如门,你的念头不是这个。

  任竭海移山。未是无为之力。纵蹑虚履水。皆为有漏之通。

  法华经颂云。若接须弥。掷置他方无数佛土。亦未为难。若以足指动大千界。远掷他国。亦未为难。乃至若佛灭后。于恶世中能说此经。是则为难。

《法华经》颂说:如果把须弥山接过来,丢在其它的世界无数佛土,也不是难事。若用脚指按动大千世界,把大千世界丢到很远的地方去也不难,维摩诘就可以。只是在佛灭度后,在恶世当中能够说这个《法华经》才真难。佛经经常有这样极端的比喻,佛说的不是人间话,不要按人话来看,按人话来看,那简直不可理喻的。佛经常用这样的比喻修辞来提醒大家,这里强调《法华经》的重要性。

又西天外道。以持咒力。能移山塞海。及得五神通。皆不免生死。但能觉了即心是佛。复能开示自觉觉他。绍隆佛种。此难信之法。浅机难解。故云能说此经是则为难。

西天外道以持咒的力量,能够移山填海,得五神通,没有漏尽通,还是免不了生死,还是要轮回,他们修行很用功的。你要了知自己这个心跟佛心是一样的,还能开示自己,觉悟自己,又觉悟他人,要使佛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遍及众生当中。这难信之法,浅机很难理解,小根器的罗汉,听佛亲自宣讲都退席了,所以说能在佛灭后能讲此经是则为难。佛讲《法华经》时,有罗汉说:佛老了、昏了,讲这个东西,我是大罗汉!走了,没办法。

是以宝藏论云。通有五种。一曰道通。二曰神通。三曰依通。四曰报通。五曰妖通。妖通者。狐狸老变。木石精化。附傍人神。聪慧奇异。此谓妖通。

《宝藏论》说:通有五种:一是道通,二是神通,三是依通,四是报通,五是妖通。妖通就是附体,狐狸活了一千年,附在人身上,告诉你一百、一千年的事,附在你的身上,你能看到听到。还有鬼跟你一起修,可能是你爸爸妈妈、可能是你老公老婆等,这样的报恩的有。或者借助你修,你做了一千个善事,他有五百个。木石精化,附傍人神,聪慧奇异,此谓妖通。木头、石头,实际上是指很杂很低下的一类,成精,能变化依傍着人身和神识,聪慧奇异,这个叫作妖通。社会上太多的理混淆了视线,坏了人们的相,真正有无相智慧的人也被看成这个东西。有的人可能说:你敢念大悲咒吗?楞严咒呢?怎么不敢念呢?我念了三十年。把自己念化了,越念越亮,越念越好。有人问木头石头能不能成精,怎么说呢,佛告诉我们,世界有两种众生的方向,一个是无相的,一个是有相的。无响变成精怪也有可能,精怪附在木头、石头上面也行。


    关注 正中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