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以为王宝强这部「西游」很单纯,那你就simple了。

 

年轻人呐,不要太too simple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奇遇电影 (ID:cinematik)



1992年的夏天,嵩山少林寺,这天午后小和尚恒志练完了上午的功课,按照往常,午饭后他应该和师兄弟们一起打坐两个小时。

但这天特别炎热,他端着一碗面疙瘩就往会客房里走,那里一般用来接待一些比较重要的宾客,有空调还有电视,平常没人。往里走的时候,里面早有几个师兄弟各端着碗挤满了那间十来方的小平房,边吃边聚精会神地看着那部不知哪年香客捐赠的14寸乐华牌电视。

“啾啾啾啾……等灯凳凳等灯瞪灯……”
“啾啾啾啾……”


夏日的午后,安静的房间里,电视的小喇叭传来了一阵乐声,小屏幕上正演着一块石头突然爆裂,一只小猴子从里面蹦了出来,接着凌空打了个筋斗……接着是猴子挥洒着长棍,把妖怪打得七零八落。

房间里不时响起阵阵的欢笑嬉闹,十几个光秃秃的小脑袋被电视里的剧情像摄了魂一般深深吸引住。8岁的俗家弟子恒志,来自河北、邢台、大会塔村,生平第一次看“电视”这种东西,嘴巴张得像一口小井,几乎没合拢过,他被电视里的剧情勾走了魂,仿佛被那块小屏幕开了天启,他随着那猴子掌管了花果山,他想象自己化身齐天大圣,手持金箍棒打上了天庭,把那些看不起他的神仙全打翻在地……

恒志暗暗想,我要是孙悟空多好,可以腾云驾雾,天大地大我最大,让那些世间的白眼狼羡慕我这一身好武功。

那天碗里的疙瘩都凉了,都没顾得上吃几口。小和尚恒志记住了一系列的名字:孙悟空、唐僧、五指山、如来佛祖、六小龄童、西天取经……

此后每年夏天中小学生放暑假的时候,他都会重看一次,这个电视剧叫《西游记》,从中央台到各地方台,重播了一遍又一遍,他跟着看了一遍又一遍,顺便认识了祖国大地各个省份的名字。
小和尚恒志


到了1998年,小和尚恒志变成了王宝强,去了北京。在北京,他住地下室,经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在少林寺习武,梦想着自己像《少林寺》的李连杰一样变成大明星,大冷天地跟着众人挤到北影门口刮着北风,等各个剧组过来挑萝卜一样地挑演员。

大明星的梦想还没实现,他演了很多一句台词都没有的清兵甲宋兵乙,“死”一次拿十五块钱,只够吃个馒头,剩下的还要攒起来交房租。他时常还是想起了电视剧里的孙悟空。

后来,有人找他演了部戏,演一个从农村出身的老实孩子。没人教他怎么演,导演说你就只管按照你平常咋样就咋演。傻楞傻楞演完拿了一笔对于他来说非常丰厚的报酬。

但这部电影也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尽管在戏里他角色很重,还拿了个什么台湾的奖。演完他又回到北影门口守活儿。

终有一天,一辆黑色大奔驰开了过来,走下来一个男的,摘下帽子,脸容一块青一块白,盯着众人看了一圈,最后眼光落到了王宝强身上:“你,过来,你是演《盲井》内人么?有一活儿你乐意不乐意?”说话间露出上下两排乱牙,熏得有点黄。

这人找他演了《天下无贼》,傻根儿,戏份还挺多,这次导演依然没教他怎么演,“你就照《盲井》的方法演”,他说。不过这都不算啥,那是他生平以来第一次见到活的刘德华,还一块演戏,心想过年回家这么一吹得轰动全村了。

以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当年少林寺的小和尚,演了一系列傻楞的角色后,意外地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了全中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之一。
相信大家都在各种不同场合见过这个表情包了,出自2011年电影《Hello!树先生》


他终于有钱了,各种戏接踵而来接到手软。当年在14寸乐华电视上看《西游记》的曼妙则一直在他心中萦绕不去。

当他有钱有势之后,要亲自执导的电影,自然而然、如同其他导演、作家一样,选择自己最擅长又最熟悉的题材——他要把自己变成孙悟空。

《西游记》电影电视加在一块,拍过一箩筐。周星驰吃了20年的老本《大话西游》每隔一阵就又翻炒一次,那是刘镇伟的《西游》,当然也是周星驰的《西游》。但对于王宝强来说,他的《西游》是1986年《西游》,是六小龄童,是许镜清,是他童年不多的娱乐记忆。

在看《大闹天竺》的过程里,我脑海里正式不断脑补上述的情节。我想,每个被《西游记》洗脑的中国青少年们,大概也会有这种情结吧,有哪位中国80后青少年的童年不是在《西游记》的“啾啾啾”里度过的?

当年的影视业没这么发达,一部电视剧翻来覆去地播到台词能背。偶像周边产品也没有如今这样蓬勃,我们一张张地收集《西游记》的“公仔纸”,贴纸,从图书馆里扒拉剪下那些剧照珍而重之地贴在作业本上,半夜拿出来摩挲端详。隔了许多年,我们在网上各种追念。

但把这个情结或者说这个童年的梦想变成真的——我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我,大闹天宫、六小龄童,那恐怕只有王宝强能干得出来,也只有他能干成了。

为什么是王宝强?为什么上帝选择了王宝强?而不是庸庸碌碌的我们。这是一个问题。

情怀和梦想,可能是现下最不敢在广大文艺青年面前提的东西了。敢把童年的梦想搬到大银幕,最后去到天竺的,不是谁,饭而是这个少林寺俗家弟子,农村子弟,这个当年在北影门口守活儿的北漂。

至于他还敢把童年的偶像请来致敬一番,在片尾除了附送自己首本名曲的MV,还恭恭敬敬把那些在他去年最困难时期帮助过他的人的名字一一罗列,恐怕也是没sei了。

不能归结为运气。傻根儿何止不傻,还有良心不忘本,难怪去年事情出来后那么多人站出来挺他,这人缘,这情商,啧啧。

但话说回头,光有情怀和梦想也是不顶球用的。喜剧不是谁都能导的,讲逻辑更讲节奏,所以周星驰只有一个,到今天此时此刻星爷他还是星爷,是有道理的,不是胡搅蛮缠、不是刻苦用功就能拍的。

《大闹天竺》整体平铺直叙下来,除了又看了一遍《西游记》——花果山、五指山、西天取经、牛魔王,以及王宝强自己的孙悟空,基本就是靠各种闹哄哄,各种生硬的段子拼贴在一起,滥用威也,正所谓功夫不够威也来凑。

它还不讲道理,故事逻辑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片中的金角银角大王把王宝强、白客的车撞下山崖,确认了他们已经被nen死了,到了后面俩大王又突然神奇地出现在大boss决战现场;王宝强和白客取遗嘱路上和岳云鹏、柳岩走丢了,正在念叨人在哪儿呢,柳岳二人像坐了小叮当的随意门一样立即出现,毫无征兆,一点不讲科学,仅仅是剧情需要、时间关系。
能想到请这二位来演,有心了,想必大家都是看过1980年代春晚的人


就算闹剧应该也是讲基本法的吧?不是说致敬了童年梦想,玩了一把所有中国80后的集体情怀,就可以解决掉一切问题。也不是说拼贴段子,泡一泡异国情调,它就能是一部《印囧》。拍电影这么简单的事,不就是没吃过猪肉我还没见过猪跑?豆瓣上还有至少五位数的准大师们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呢。况且王宝强在拍过那么多喜剧跟那么多导演合作过,自己来搞一个岂不易如反掌?

不是,喜剧,电影,它还是有一定的门槛的,也讲天赋,也讲修养,任取其一,丰俭由人。

跟着满场观众笑完,其实我觉得《天竺》还是有几个挺可爱的,一是,王宝强的观众们对他真宽容或真心喜爱;二是,从恶趣味来看,它可能是鸡年第一部膜法大片,全片终极梗就是续命,各种续,所谓“尚需一劫方得圆满”,还有就是某种生物就提了2次(“嘴大得跟XX似的”),我在漆黑里不怀好意地笑了。

还有一个是,它可能是第一部提及拆迁议题的贺岁档?唐森代表着既得利益的地产巨贾“合法拆迁”,黄色的推土机兵临城下张牙舞爪的,那座小屋孤岛一般倔强存在,最终被拆掉,只剩下几只猴子孤零零地被遗弃,眼神无助。

散场后,突然我笑不出了。


    关注 奇遇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