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春运最美铁路人】为隧道“守夜”的春运“打冰人”

 

200多个漏水点,每天步行40公里,打冰100多处……2016年春运,西安铁路局延安工务段保障甘钟铁路线的隧...

200多个漏水点,每天步行40公里,打冰100多处……2016年春运,西安铁路局延安工务段保障甘钟铁路线的隧道“打冰人”迎来最后一个繁忙的春运。

“打冰”是个技术活

甘钟线连接蒲城到甘泉,跨河穿山,桥多隧长,是一条重要的煤运通道。

铁路建于上世纪70年代,受当时的施工工艺限制,建成后大部分隧道出现渗水问题,张家船桥隧工区管辖的范围内,有60多个漏水点,漏水严重的隧道有6座。一到冬季,这些漏水点就结成厚厚的“冰墙”或者在隧道拱顶结成“冰锥”,威胁列车安全。

为此,需要专人应对隧道“冰患”。每年冬季结冰期,“打冰人”一天要步行20公里以上,打冰50多处……

“打冰”听起来是个“苦力活”,只要拿起冰杆把冰戳下来不就行了吗。

不,打冰是个技术活。

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将冰锥从6、7米高的隧道顶部敲落,或者打掉边墙的结冰,都有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

比如:隧道顶部冰锥不能超过30厘米,边墙结冰不能超过10厘米,枕木头范围内结冰高度不能超过轨底等。冰锥达到什么程度才打,怎么打,什么温度打几次等都有规定。

“有时候一觉醒来,冰柱结的像大腿那么粗。”延安工务段蒲城东桥隧车间主任李小舟说,“别说这么大的冰柱,就是小的冰锥子,也可能给高速行驶的列车带来致命伤害,不能掉以轻心。”

“简单”背后的复杂

在外行看来,“打冰人”的操作非常简单:进入隧道前,先向调度中心报告行动。为了保障进洞队员的安全,需要设立两名以上“安全员”,一名在洞口与驻站联络员联络,报告车辆通过信息,另外一名跟着打冰队伍,用报话机从洞口的安全员获取避让指令。有车避车,遇冰除冰……

事实上,简单的事情在隧道的特殊环境中会变得复杂。

从隧道口进入铁路线500米之后,周围已经“伸手不见五指”。打冰人排成一列,悄无声息地行进,唯一的光源是头上的头灯。他们步速特别快,肩头上长约3米的“冰杆”似乎根本不是重量。

随后才知道,行进中不允许讲话,是为了听清安全员的警报指令;快速行进、默契配合,是为了在列车通过的间隙内,快速解除冰患。

一辆拉煤车驶进隧道,一股刺鼻的柴油味扑面而来;耳鼓随着机车的驶过而膨胀,什么都听不清;巨大的隧道风穿堂而过,可以感觉到这是一辆吨位惊人的列车;列车驶离藏身的涵洞已经几分钟了,隧道里依然大风呼啸,眼睛被扬起的煤灰刺痛……

在随行的2个小时中,防护员5次吹响“过车”的警报喇叭,打冰人训练有素,一闪身躲进最近的涵洞……

“别看只是煤屑,积少成多之后甚至需要派专人清扫。打冰的工作也是如此,看似简单,却需要高度责任心。哪怕最小的环节没有按照安全规程操作,危险随时都可能降临。”蒲城东桥隧车间党支部张军平说。

在隧道内,打冰人体现出高度的“职业化”:分工协作,找到冰点,打落冰块,迅速处置,继续前进……

“打冰人”的温暖生活

“多少年风雨,多少个日夜,沿着铁路前行,是一颗执著的心……”这是工长肖准谱曲的歌曲。旋律悠扬,在张家船工区的宿舍唱起,让人感受到与“打冰人”繁重工作之外的休闲与平静……张家船工区的工友们围坐在一起,一个趴在另一个肩上,一个靠着另一个的身体。1990年出生的蔺珂她不善于表达,只觉得自己在这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事实上,这种“家的温暖”无处不在。段宣传干部要在工友们选两个代表单独拍照,工长肖准将机会给了两个年长的工友。车间书记张军平看在眼里,主动提出让肖准也拍一张。给隧道里打冰的工友照相, 肖准让每个工友都有“露脸”的机会……

为保春运,大部分“打冰人”不能回家过年。工友们将“回家寄语”写在纸上。

多年春节没有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景奇写道:“儿子,爸爸不能陪你回家过年了,你和妈妈快乐过年,爸爸想你们。” 蔺珂这样写给父母:“爸妈您辛苦了!”肖准写道:“老婆辛苦了,又不能跟你们一起过年了,为了日子更好,只能顾大家舍小家了。”


    关注 延工宣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隧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