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启蒙总纲:大预习原理

 

以生活为来源,以视频为载体,用实验来激发,用兴趣来驱动。...





说到“预习”,我们都知道,就是把第二天要上的课提前看一下,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与复习不同,复习的目的是追求已授知识的巩固,预习的目的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先混个脸熟,以期第二天接受知识能更亲切、更流畅、更有针对性、更富成效。

大预习

BIG PREVIEW



在预习前面加个“大”字,也就是说,还是预习的基本理念,只是预习的知识范围更大了。预习内容不是明天的授课内容,也不是下周或下学期的课堂知识,而是 拓展到孩子一生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将在孩子12岁前,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预习完成那么,这么多、这么深的理论知识,孩子能接收得了吗?

身心基础

MENTALITY BASIS



孩子吸收知识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和年龄又是什么关系?这就要提到早教界的著名的 “才能递减法则”——大意是:孩子降生后,天生就具有多方面潜在能力,但若不及时予以开拓、训练、巩固、提高,这种潜能则会随时光流逝而“递减”,甚至彻底消失。我们看看早教界的名家泰斗们是怎么说的。

日本早期教育专家木村久一说:“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比如说,生来具备一百度能力的孩子,从其一生下来就对他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那么他成人后,就能成为具有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五岁才开始对他教育,教育得非常出色,也仅能成长为具有八九十度能力的成人。”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幼儿园的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录贝尔说:“从乳儿发展到会说话的程度,比从小学生成长为牛顿要容易。”他的意思是说,两个不同阶段的学习,乳儿时则学得快。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让已经超过七岁的孩子准确的记住一个单词,需要重复好几遍,但四岁的孩子却只需要说一遍就能记住。幼儿特有的这一敏感时期,是十分重要的。两三岁的幼儿脑细胞结构和大人完全不同,他们具有独特的精神力量,并具有吸收知识的特有的精神能力。”

杜曼、七田真等太多名家都提出过类似理论,不多赘述。就我自己的实践来说,通过我对超超的观察,已经发现并证实幼儿超强的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和一心多用等能力(回复s25,参见《超超的超能力》)。由此,这些早教理论和我本人的实践经验,都说明儿童具备开展大预习相应的身心基础。

核心价值

CORE VALUE



现在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孩子每天面对陌生的理论知识,没有选择,一律填鸭式灌输,很难形成兴趣,大多是被动式学习,学习效果差,且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大预习虽然不追求完全掌握知识,只图和这些新知识混个脸熟。但是,当孩子在课堂上再次学到相关内容时,就会唤醒他早年的记忆——这些知识小时候爸爸妈妈跟我讲过!很有趣!一点也不难!由此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快速接受、融入和吸收,进而形成主动式学习。这就是为什么要开展大预习,同时也是大预习的核心价值所在。

另外,基于孩子的身心基础,12岁前是开发智力是最佳时期。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用大预习的方法帮孩子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激发潜能、开发智力、拓宽思路和眼界,培养孩子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实操方法

PRACTICE



关于如何为孩子进行科普启蒙,我总结了四句话:以生活为来源,以视频为载体,用实验来激发,用兴趣来驱动。以生活为来源

以生活为来源,意思就是要从孩子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的身边的事物或事情出发,开始启蒙早教。让孩子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就在身边无时无刻发生着。

比如,从孩子最感兴趣的生物开始科普启蒙。而在生物这门大学科中,可以从昆虫开始,因为昆虫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对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植物,也是孩子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然后是动物和人体。

生物之后,是物理和化学。比如物理中的杠杆,是生活中随处可见,剪刀、扳手、门把手等等;再比如,食用碱、醋酸,这些厨房里常备的调料,也是孩子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常用的化学试剂。

数学反而是排在物理化学之后。因为和物理化学相比,数学是更为抽象的学科。
所以,进行科普启蒙应该从身边出发,遵循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以视频为载体

以视频为载体,意思是用视频作为科普启蒙的主要教材和工具。在英语启蒙和自主阅读的文章中,我强调:文字>音频>视频,因为视频会限制想象,同时视频看多了就不愿意看静止的文字。但是在科普早教中,我觉得视频的效果要优于图像和文字。

比如,要和孩子讲野生动物,BBC的记录片胜过任何图片和文字。再比如,和孩子解释锁的内部构造,或者大坝的原理,不用动画怎么说的清楚。




倒也不是绝对排斥图片和文字。只是在大预习阶段,视频这一偏感性的载体,在激发好奇心和培养兴趣方面比文字和图片要强很多。以后进入正式学习阶段,可以以图片和文字为主,因为学习科学知识语言理性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用实验来激发

用实验来激发,是指激发孩子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和孩子一起做科普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精确的实验数据,而是通过声光电的实验现象,让孩子有“Wow”的感觉,从而留下深刻印象。看过的书和视频可能会忘记,但是错过的精彩实验,孩子一辈子不会忘记。



另外,如果说科普视频只是个孩子一个视觉上的感性认识,那么,实验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对科学现象有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和分析、勤于动手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实验的成功(或经过一些失败后的成功),将给孩子带来不小的成就感,追求这种愉快的感觉将可能是孩子以后走上科研道路的驱动力,这也就是下面要说的兴趣。

用兴趣来驱动

我们说的兴趣,可能是克服困难后的征服感,可能是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可能是对未知领域的新鲜感,也可能是对熟悉领域的亲切感。所有这些愉悦的感觉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一个,继续自发地重复这一过程,或进行下一进阶过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兴趣带来强大驱动力的运作机制。而且,这种驱动力的强度和持久性都要远远超过物质刺激,或是压力下的所形成的动力。长此以往,孩子便形成了成功人士必须具备能力——专注和执着。

所以,大预习的核心是激发和围绕孩子的兴趣。兴趣为王,永远是儿童早教不变的驱动引擎。

英语早教

ENGLISH TRAINING

英语早教、自主阅读、情商教育、科普启蒙是本公众号的四大版块。关于英语早教,因为颇有心得,已分享了很多文章;同时也注意到,很多爸妈都把英语早教作为幼儿启蒙的重点。英语、阅读这些说穿了只是一个工具、一种能力,是为孩子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的,而大预习正是一条通往科学殿堂的捷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英语早教和自主阅读都是为科普启蒙服务的。

后续我将继续为爸妈们分享科普启蒙的文章,以及相关资源,但绝大部分都是英文的(不用怕,英语相对简单)。因为国内在科普早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从这里就看出学英语的重要性,尤其是磨耳朵的重要性(大部分是视频资源)。

不是抢跑

FALSE STARTING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想说,这不就是“超前学习”或“抢跑”吗?其实,抢跑和大预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抢跑,最多提早学一年或两年的知识。大预习的范围从小学到中学,甚至拓展到大学文化知识。

抢跑,虽然是提前学习,但是从理论到方法,都是扎扎实实非常系统的学习。比如提前学习数学,必须配合做大量课堂上未教过未学过的数学题。而大预习,只是一种蜻蜓点水、不求甚解式的学习。

抢跑是有风险的,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抢跑,可能造成抵触和厌学情绪,所以,虽然在起跑时领先,但在途中跑时就会慢慢落后。而大预习,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和驱动力,大预习的孩子起跑可能会落后,但在途中跑会后来居上,并遥遥领先。

如果说抢跑是灌输和填鸭的话,大预习就是引导和激发。

结语

ENDING



感谢你耐心看完这篇比较枯燥冗长的文章。本文将成为科普启蒙这一版块的总纲,后续我将陆续分享基于大预习理论的各科学分支学科的启蒙方法和相关稀有资源,请关注本公众号,和超爸交流切磋、共同进步。
回复字母数字,查看超爸往期文章:
1
英语早教

e01 误区一:学英语何时开始都不算晚
e11 听说读写"听"为先
e12 我为孩子练口语
e13 大话绘本
e14 小音箱,小音箱,你是超爸革命的枪
e15 英文动画应该这样看
e16 绘本打印基础视频教程
e21 那些年和孩子一起看过的动画
e22 让超爸又恨又爱的自然拼读

e31 听说读写、依序而行

e32 大龄启蒙、不急不躁

e33 单语爸妈、双语牛娃
2
早教战术

s01 早教三十六计:化整为零

s11 早教中的饥饿营销原理
s12 基于主题的早教攻略
s14 一位设计师爸爸能为孩子做的事
s15 拯救迷失在拉什莫尔山的儿子

s16 和孩子间的谈判和妥协1

s17 和孩子间的谈判和妥协2

s18 早教中的重复法则

s21 无限资源,有限选用

s22 许可早教

s24 决战拖延症
自主阅读

r01 给孩子喂故事书的正确方法
4
资源下载

p01 汪培珽私房书单系列绘本

p02 海尼曼分级绘本及超爸自制音频

p03 RAZ分级绘本

p04 苏斯博士全集

p05 Peppa Pig自制绘本

a01 Maisy小老鼠波波动画

a02 Penelope蓝色小考拉动画

a03 Super Why动画

a04 Wee Sing音频

a05 卡由Caillou


    关注 超爸育儿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