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冲突设置的合情合理?(第18期/2017)

 

“合情合理”四个字颇为抽象,怎样才算“合情合理”呢?怎样才是“犯驳”呢?想深一层,实在很是玄妙。...

欢迎加盟影视编剧自己的圈子,点击蓝字关注呦!
“合情合理”四个字颇为抽象,怎样才算“合情合理”呢?怎样才是“犯驳”呢?想深一层,实在很是玄妙。 

示例



看动画片,小童喜爱的“和路迪士尼卡通”、“大力水手”等等,我们见“大力水手”一拳便把反派对手布鲁图打上天空__夸张一点到了太空,然后才落地,落地不只,还要把地壳弄成一个大洞,恰好是布鲁图摊开身体的“大”字形。可怜的布鲁图居然未死未散,不一会便弹起来,重新“变”回人形。这是什么“情理”?小孩子看了,只乐得哈哈大笑;成年人看了,其实也哈哈大笑,只不过藏在心里笑罢了,反正一样欢乐!
看警匪片,英雄一拳打向反派,反派飞上太空,跌回地面,弄破地壳,然后弹起,恐怕观众,连小孩子也骂太不合理了,除非看的是“魔怪片”。即使“魔怪片”也得早形容魔怪的法力,否则也会说成无稽。

这些例子告诉了我们,各类剧种,有各类观众默认的逻辑,有观众默认的夸张程度。我替观众默认合理程度改了一个名,谓之“逻辑线”。

1、“逻辑线” “逻辑线”是从剧类定立的。

“大力水手”是动画,人物设计漫画性夸张。人物性格,无论是大力水手,反派布鲁图,爱侣受丽斯都是鲜明的人物,是最具典型的人物。大力水手是典型弱者常被欺负至极点;布鲁图是典型的强者,从不讲理由,见了大力水手便尽平生之力欺负;爱丽斯是典型少女,是无助的,也是构成大力水手与布鲁图相争的中间人,两人为争夺爱丽斯而斗争。

导演编剧一早摆明这个“阵势”,大家要看大力水手如何又遭布鲁图虐待凌辱欺负,再看大力水手喝了菠菜罐头又如何反攻击倒布鲁图。一切都是夸张的、一切都是超乎观众即瞬间的想像(也故意使到观众没有时间去想,出奇不意地夸张的完成一个戏剧动作)。观众大力水手,不再看性格,只是看编剧海阔天空、天马行空式的想像力,观众接受大力水手一拳把对手打上太空。现实生活不可能做到的动作,在一切海阔天空奇想之下,在出奇不意的戏剧动作之中,“被打上太空”是观众能够接受的“逻辑”。

反之,没有这些夸张的描写,反觉得太过平淡。依照同样的“逻辑”布鲁图跌在地上做成一个“大”字陷坑,是可以接受的。观众脑海中,明知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却可能发生在超生活经验的动画片中。大力水手吃了菠菜,力大无穷,毫无生活经验支持,但有幻想力的支持,这是“可信”的,可足欣赏的。

在魔怪片中,“魔怪”是超越观众经验的东西。超于经验时,观众没有办法以经验来判断所发生的事“合不合情理”。故此,“驱魔人”中,魔鬼上身之后,小女孩的头壳可以三百六十度转动,观众不会认为“不合逻辑”,“不合情理”。驱魔神甫的法力,也是超于观众经验的。

观众没有准则判断“可能”或“不可能”,没有经验去认为“合”或“不合逻辑”。导演编剧表现的剧情、状况只好接受(也有个别观众是绝对不接受动画片的夸大,绝对不接受“魔怪片”的神奇,他们认为这些是无稽之谈,对生活没有意义的。其实,作为观众要有起码欣赏戏的趣味触角,有心理准备溶入剧中的感情,也有心理准备依导演编剧所定的逻辑线而幻想。否则,这些不算是观众,是观众以外的人类而已)!

武侠片也有超于观众经验的构思。想“八步赶蝉”,想“掌风”,想“隔山点穴”,想“连环刺出七剑,剑剑正中死穴”,皆难于以现实经验接受的。作者带领观众进入了“武侠世界”里,这些现实生活的经验便要一一忘记,接受的是“武侠世界”中的“经验”与“超经验”。幻想就沿着这一条逻辑线上进行,不要妄越,也不必回到现实逻辑线上作批判。

大抵超乎经验的逻辑例子,大家举一反三更明白了。在想一下,究竟现实的戏剧,即发生在此时此地的戏剧(或发生在古代的现实之中的戏剧),是否也有超乎经验的事情发生呢?发生了,观众以经验基础来判断,是否每一件事都合情合理?为什么有些剧情明明是“奇而怪诞”,观众乐于接受;有些剧情明明是“只差毫厘”,观众责备犯驳的呢? 

1)、真实是…… 研究这个问题,让我们先看清楚:(一)现实生活的“真实”,(二)戏剧演出的“真实”。 现实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绝对不一样的,有人喜欢说,戏剧必要写真人真事。真的人物,真的故事最可信,最有逻辑,最易惹起观众的感情。创作的人物,创作的故事,一定有漏洞,犯驳,可信性低,不可以激起观众的感情。

编剧埋头“纪录”(并不是编写,设计及创作)真人真事,天下间不需要有“编剧”了。真实生活,发生的事情是琐碎,或者是凌乱的,试回忆一天“真实”生活,原原本本的纪录下来,是多么沉闷 ! 现实的“人”,性格是多面的,现实的事,夹杂复杂的千绦万缕,毫不整齐。以现实的矛盾发展成为的冲突是稀松的、不戏剧性的,日常的“真”是平淡、乏味的。

戏剧所以吸引观众,因为以真人、真事、真感情为基础,加以编导的技巧。设计一个更具典型,更具理想,更带普遍性的人物性格,再把所发生的事情 ( 剧情 ) 加发集中、浓缩,转化成为“戏剧”。编、导并安排戏剧中的感情,从剧情发展中,人物关系变化中传染给观众,使他们产生共鸣,使他们溶汇在戏剧之中,同声一哭,或同声一笑。故此,现实生活上的“真实”与戏剧演出的“真实”并非同一样东西。只可以说,戏剧的“真实”必要来源自现实生活的“真实”,也必要经编、导技术加工。

要求“似真”是对的,编剧要熟悉生活,熟悉生活的复杂性及基本特征。此即是进一步探计生活内的事情、感情的由来和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人情练达,开放自己生活圈子,开放自己的眼睛、耳朵、触觉,也须开放自己的感情。这些经验,于“无形之中”“教导”编剧写作,指示通顺或不通顺之路。

当然,编、导施展技术加工的时候,免不了加上想象力。不加想象力,就没有作者的个性,没有作者的风格。想象力不可以随便妄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造比现实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的形象。不依现实生活的想象,一定得不到共鸣,一定犯驳。

编剧的经验、认识,也得经常与观众的经验、认识“对准”,“观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们看戏,无论看什么类型的戏,什么形式表达的戏,心中都有“数”。观众不懂怎样做导演、怎样编剧,他们知道那里不通、那里不顺、那里兀突、那里犯驳。观众欣赏戏时,绝大多数不是评论家、绝大多数不是行内人,他们用最直接的感情,最简单的怀抱来看戏,来享受,来受刺激。戏剧在他们的眼前、脑海中流过时,一有兀突便马上察觉,却说不出不顺的道理来。编剧要训练自己,具有普罗观众看戏的“平凡心”,有他们最直觉、最简单的心态。以观众“平凡”心态看一次,幻想一次自己所写的作品,检查出“不通”、“有顺”、“兀突”、“犯驳”的地方,再用专业的知识来补充、改良、再造、掩饰这些缺点。

请记着,普罗观众认为“不真实”、“不通”、“有顺”、“兀突”、“犯驳”的地方,就是剧本的最坏的地方,编剧不要解释,不要驳斥,不要给与藉口。编剧不是剧本的辩护律师,即使有理,编剧又怎能逐个观众分头解释、辩护、鸣冤呢?况且剧本要解释、辩护、鸣冤就不再是好剧本了。所以编剧要培养自己具有“普罗观众”的眼光与趣味 !2)、普罗观众的眼光与趣味  

问题就是:什么才是“普罗观众”的眼光与趣味?这是很难下界定的,很是抽象的东西。

要具有“普罗观众”的眼光、趣味,首选要抛弃了自以为高人一等“艺术家”、“专家”、“剧评家”等等的假面具,不要自以为曲高和寡就是清高,“普罗观众”看不懂,看不过瘾才是罪过。其次要有尊重“普罗观众”的心态。编剧立意把作品贡献给“普罗观众”,并不是贡献给“影评人”、“剧评人”,不是要为老板喜爱而写作,不是为得某奖而编剧,编剧的唯一对象就是“普罗观众”。

即使心底确知自己的认识水平比他们高,也不可以轻易忽视他们的意见和意愿。其三,养成聆听“普罗观众”意见分析“普罗观众”意见归纳“普罗观众”意见的习惯。愿意虚心去听,去学,去思索,日常无处不是他们的意见与愿望。

什么是“普罗观众”真难确定,唯上述的办法可以接近“普罗观众”。惯于接近,就有了他们的属性,享有其属性,即自己也是“普罗观众”的一分子,事情就好办许多了。

3)、“逻辑线”宜思考之三点 

编剧要在未下笔之初,决定整出戏的“逻辑线”。整出戏的“逻辑系统”要统一,不可开始是夸张超现实的“逻辑”,一拳可以打上青天,中段回到日常生活“逻辑”,一拳只伤皮外;“逻辑”系统不统一,观众看得很累的。观众不接受骤变的“逻辑系统”,他们的脑海无所适从 !

定立整个“逻辑系统”前,须检查观众将会接受这系统的能力。不可能派问卷调查才下笔吧。检查方式,正如上文所述,就是把编剧 ( 或导演 ) 的头脑暂进分家,以普罗观众一分子的身分去思考

( 一 )  题材与表达形式合不“合拍”。广义地说,任何题材用任何形式表达都可以合拍的。然事实并非如此。歌颂爱情的文艺片,用极其夸张的闹剧表达,不是普罗大众容易接受的“搭挡  ”。

我不反对用创新的形式去表达旧的题材,唯一要注意是观众可接受的水平,不要随便强加压力给他们呀 !

( 二 ) 设立想象力的最高限制点,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编剧设立适当的“逻辑系统”时,要告诉自己想象的顶点在哪里。举一个例子:写武侠剧集,对高人的描写,一定超乎现实许多许多。敢高顶点在哪里?高人也是人,不可以打死而复生,他可以有功力支持百斤以上的重击,然雪崩于前,压力何只亿兆斤力,高人还可以“顶”得住吗?顶得住便超离了“逻辑张”了,或许是“神怪片”的“逻辑线”哩 ! 每一环的“逻辑线”都会有“普罗观众”认识的最高点限制,切勿超越此线。

( 三 ) 自相矛盾的逻辑系统不可用。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 —— 民初武侠片描写角色精通中国武术。因为环境、服装改变了,“逻辑系统”比较接近近代生活,夸大的地方难再是“八步赶蝉”,“隔空点穴”,拳来脚往仍然可以虎虎生风。一旦对手抽出火枪来,麻烦就来了,观众全部相信火枪的威力远远大过铁沙拳;观众全部相信子弹的威力可穿破任何内家功夫。金钟罩、铁布衫乃血肉之躯,不可能抵挡子弹;轻功盖世,飞檐走壁,绝不可能快过子弹。观众心内的“逻辑系统”,比较编剧的另一种逻辑系统后,发生掩护、抗拒、矛盾。

编剧宜放弃自己的“逻辑系统”,不然便是“犯驳”、“不通”。编剧要思考的就是:观众心目中已有“逻辑系统”,就和依照他们惯用的“逻辑系统”为主导?举例说观众认为:“中外古今的鬼都惧怕强光的”,编剧可以写某深山恶鬼不怕洋人十字架,不怕大蒜,不折疆尸锤、棺材钉,因为 ( 编剧的逻辑假定深山恶鬼,未见过十字架,怎会怕十字架呢 ) ?但是,深山恶鬼强光也不怕,太阳强光之下仍可行凶,观众就未必接受了。不怕十字架仍有观众愿意接受,不怕强光观众必认为“太离普”啦。

2、谁带领谁?  

或者有人问:究竟“戏剧是带领观众,抑或观众带领戏剧呢?”看了一切以“普罗观众”为最重要服务对象的论点,似乎鼓励“普罗观众”带领戏剧的潮流走呢?

这是一个“普罗观众”心底的问题。从专业人员角度认识,应该清楚知道:社会民生--人民的生活--是思想的来源、素材的来源,不在此源头取材,无疑闭门造车,永不得到“民心”。

编剧获得群众的“启示”之后,要下一番概括、过滤、集中衍化的工序,并非生吞活剥,或者有碗数碗,有碟数碟地把素材呈现在观众面前,编剧的艺术就是“艺术加工”。故此,群众领导潮流,抑或艺术家领导潮流都不宜下一个确实的判断,这是互相依靠、互相结合的。单依观众趣味而没有艺术加工,作品失却光彩;单依艺术加工没有观众兴趣支持便失去意义。
 END
本文摘选自编剧秘籍
查看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

梦禾编剧圈正在征收各种投稿(此投稿不同于《好剧本》征集),内容围绕   影视、文学、编剧三大方面内容,创作谈、编剧技巧、影视评论、编剧吐槽、维权大字报,政策导向等,具体内容不限,文章类型不限,访谈、评论、吐槽不限。稿费等详情请加入梦禾编剧圈投稿专用群
QQ群
 :
515789224  咨询QQ:204742388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的文字进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注 梦禾编剧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