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场修行,做一个如“水”一样的人

 

生活就像一场修行,做一个如“水”一样的人 雪漠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



生活就像一场修行,做一个如“水”一样的人
 


雪漠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所说的水性,有点像佛教的破执。水的活性,水的随流,水的低下,水随物体变化而变化,这有破执的特点。它的本质,就是让你不要有固定的、执著性的东西,随顺世界。

大善、得道、真理都像水,非常平常。无好亦无恶。没人说这个水好,那个水不好,水里即使有杂质,提纯之后还是可以用,它不影响水性。水还是水,元素还是那个元素。水是与世无争,与人无嗔的。

佛性也如水。真心就像平静的水面,妄心就像波动的水面。妄心调服,不波动时,就是真心,就是开悟。开悟也像水。水平如镜时,能照出世界,世界什么样子,水面就倒影出什么样子,这就像佛的大圆镜智。心明如镜,照出万相,但镜子如如不动。

水柔弱,柔顺,没有自性,不是永恒不变的,永远都是变化中的存在,这有点法界体性智的味道。

水不避恶,不就善,不选择高处,随顺低处,放在哪里,都是同一个水分子结构,也都一样地水平如镜,这很像佛的平等性智。

善于利益万物,既能滋养庄稼,也能养活众生,还能顺势而为,做很多自己该做的事,可以浇花,可以种树,可以下雨,也可以成为江河湖海。这有点像佛的成所作智。

水随顺世间,根据世间的需要、根据温度的变化,自己也发生形态的变化,时时刻刻和周围、和世界保持和谐,保持平等,这有点像妙观察智。

所以,佛性也如水。这也许是我的一种牵强解释,但它也是立的。因为,我们是说如水,不是说水就是佛性。如水就是“故几于道”,跟道非常接近,它们很像,但它们不一样。水远记住,佛性如水,道如水,但佛性就是佛性,不是水;道就是道也不是水。

佛家和道家对水都非常重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道家中的“水火既济”。修道时,肾水要上升,心火要下降,结丹必须水火既济,没有水不行。道家认为,修道的过程中,肾水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的西部》中的道歌这样唱:“海底龟蛇自缠绕,肾水儿上潮。三昧真火要提防,曹溪水儿用上,一点儿圣水落中央,自在而安康。”曹溪水是什么?是禅宗六祖慧能的智慧。这里也用水来代表,佛教所说的甘露水也是水。

禅宗里有个公案:有一天,一个小沙弥去大殿里找师父,他推门,大殿里一股大水汹涌而出,他觉得自己都要被淹死了。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师父正在修水观。大殿里当然没有水。

这位禅宗师父为什么要观想水呢?他正是通过观想水性,训练自己的心性。这是佛道中一种特殊的修道之法,观想自己是大海也行,观想自己是瓶中水也行亍,观想自己是壶中茶也行,观想自己是平静的海面、汹涌的波涛、圣洁的甘露、飘渺的云雾、壮观的瀑布,都可以。你观想自己是各种形态的水,观想水的各种特性,慢慢的,你的心性也会接近水。

圣人如水,在天上就是云雾,在地上就是甘泉,在山中是白雪,在冰川上就是寒冰。水遇到恶人也不会被污染,遇到垢痴也不要紧,一提纯,它就纯净如初了。当你修到这个境界时于,你也就升华了。

我们处世也要学习水。处于低下,不与人争,平等一如,做自己该做的事,不求回报。这也是老子讲这一章的目的。他想要告诉尹喜的,一个真正的修道者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有怎样的德行?修道者要学习水。

——摘自《老子的心事》

雪漠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家简介: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三度入围“茅盾文学奖”,荣获“冯牧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敦煌文艺奖,代表作有“大漠三部曲”“灵魂三部曲”“故乡三部曲”等。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中国新文学大系》以及长篇小说《野狐岭》入选大学本科教材《大学语文》阅读推荐书目。


    关注 木公视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