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三十五)

 

五年春正月...

❖ ❖ ❖读 左 传

文 | 水调歌头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候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这里是解释为何有记载甲戌、己丑两个日期的原因。甲戌与己丑相距十六日。公羊传记载:「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尸)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卒之也。」谷梁传记载:「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陈候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推测公羊、谷梁二传的意思,大概是因为陈桓公患有精神病,甲戌之日一人出走,经过十六日而后得其尸,不知道其气绝之日,所以春秋作者举二日以包括之。左传则认为是再次将讣告通知鲁国的意思,所以史记按照左传记载。

第二句是说明再赴得原因。于是,于此时也。佗,传文中称之为文公之子,则佗是桓公之弟。疾病,病危。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齐国、郑国是大国,齐僖公、郑庄公在当时是雄主。纪,小国耳,齐、郑两国竟然连袂来朝,其别有用心可知。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孔疏记载:「隐公三年传文中记载:王贰于虢,谓欲分政于虢,不復专任郑伯也。及平王崩,周人将毕虢公政,即周、政交恶,未得与之。八年传文中写道: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于是始与之政,共郑伯分王政矣。九年传文中记载:郑伯为王左卿士,则虢公为右卿士,与郑伯夹辅王也。此言王夺郑伯政,全夺于虢,不使郑伯復知王政。」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为属。

虢公林父,周王卿士。黑肩,周桓公也,此时代郑伯为卿士。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子元,公子突之字。拒,方形阵势。

陈乱,当是陈桓公死,国内争杀不止。顾,今天解释为照料、照顾得意思,周王的军队一面要照顾陈国的溃兵,同时又要与郑国交战,所以一定会扰乱自己的阵容。

蔡卫不枝,枝就是支,支持、支撑的意思。

萃,聚也。集,成也。蔡、卫、陈三国军队皆逃散,可以集中兵力于周王室的军队,故而能够成事。

曼伯为右拒,祭仲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曼伯,公子忽之子。

杜预注述记载:「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缺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江永引周礼夏官司右记载:「凡军旅会同,合其军之卒伍而比其乘。」

由上可知,此大概是以二十五乘居前,以百二十五乘承其后而弥缝之,若鱼之相丽而进。

伍之作用在于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

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kuai)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繻葛即是隐公五年之长葛。旝,大将所用的军旗,执之以为号令者也,通用一种红色的帛制成,而上无纹饰。

周王虽然肩部受伤,仍然尚能指挥全军。

从之,指追逐的意思。

上人,上也是驾凌的意思。

多矣,当时的习惯用语。鲁成公十六年传中亦记载:「我若群臣辑睦以事君多矣。」这句话是说国家免于危亡,就足以了。

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劳,慰问的意思。

仍叔之子来聘,弱也。

弱也,谓其年少。

秋,大雩。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

雩有二,一种为龙见而雩,应当在夏正四月,预为百谷祈雨,此常雩。常雩不书。

启蛰,惊蛰。郊,为夏正正月祈谷之礼。

龙,苍龙,东方七宿的总称。见同现。龙见,角、亢两宿于黄昏出现东方,就可以说是龙现。

尝,祭祀的一种。礼记中:「孟秋之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就是尝礼。

闭蛰,指昆虫蛰伏。烝,冬天祭祀的一种。杜预注述曰:「万物皆成,可荐者众,故烝祭宗庙」。

过,非常祭。

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復。

淳于公即是州公,国名州,都淳于。

国有危难,度无以自救,故出朝而不返国。

------------------------------

文章来自网络

回复“读左传”获取连载更新的全部文章。

点击下方,阅读近期文章:

【读左传三十四】

【读左传三十三】

【读左传三十二】
“你最爱的一篇文言文
是什么?”


    关注 爱读古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郑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