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 曾丹 - 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综合组 二等奖

 

课例 | 曾丹 - 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综合组 二等奖...

英语课例
  • 课例 | 郝晓瑞 - 第六届 商务英语专业组 一等奖
  • 课例 | 刘瑛 - 第六届 英语专业组 一等奖
  • 课例 | 姜钰 - 第六届 翻译专业组 特等奖
  • 课例 | 古力葛娜 · 阿合塔莫娃 - 首届 听说组 一等奖
  • 课例 | 靳奇 - 第二届 综合组 一等奖
  • 课例 | 李绣海 - 第三届 英语类专业 一等奖
  • 课例 | 于海霞 - 第五届 职业院校组 特等奖
  • 课例 | 张箐秋 - 第六届  商务英语专业组 一等奖
  • 课例 | 陈千谦 - 第六届 英语专业组 一等奖
  • 课例 | 刘婷 - 第六届 商务英语专业组 一等奖
  • 课例 | 吕春媚 - 第六届 英语专业组 一等奖
  • 课例 | 柴延婷 - 第六届翻译专业组 一等奖
  • 课例 | 赵庆龄 - 第六届商务英语组 特等奖
  • 课例 | 梅婷 - 第六届英语专业组 二等奖
  • 课例 | 刘文波 - 第七届视听说课 特等奖
  • 课例 | 汪晨 - 第七届视听说课 特等奖
  • 课例 | 李惠胤 - 第四届综合课组 二等奖
  • 课例 | 王宇田 - 第二届大学英语听说组 二等奖
  • 课例 | 李琤 - 第六届专业组 二等奖
  • 课例 | 刘玲 - 首届大赛特别奖、综合组 一等奖


点击尾部优质推广信息,支持平台发展。



“蔡雷英语”经外语教学网授权定期转载和推送历届比赛精选视频和讲解,领略往届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供大家学习研讨使用。今天推送的是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综合组二等奖得主,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曾丹老师的作品。

曾丹,湖南湘潭人,硕士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攻翻译方向,后留校任教。曾两度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2011年5月荣获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广东赛区综合组一等奖。


参赛感言

一路走来,得到许多人的关心和支持,千言万语,感恩在心!


比赛心得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做“Why I Teach”,文中描述教师是一个令人 red-eye, sweaty-palm, sinking-stomach 的职业。如今从教十年,切身感觉的确如此!从80后的学生教到如今90后的学生,教材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思想与手段与时俱进,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亦必须“转型”:即由传统教学方法中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针对90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通常在教学中采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及任务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安全”的表达环境,与学生分享讲台,使学生由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文化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我的英语课上,经常会围绕单元主题给学生布置各种任务如开展模拟交易会、招聘会、情景剧表演、英语辩论等活动。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须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既有的课本知识输入,拓展性地广泛搜集资料、探索有创意有效率的表达之道,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中英文阅读量、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习”。

学生们“在做中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又何尝不是?参赛伊始,我仅仅抱着“从未拍过录像课----试试何妨”的心态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选拔,孰知最终居然闯入了全国总决赛。一路走来,若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备至,同事的无私分享和全力支持,先生和女儿的百分百理解,我恐怕已在途中退下。在这半年的比赛备战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深度挖掘课本文章的内涵思想、如何科学设计课堂提问与知识检测、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我更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了关键不在于我拿到了什么名次,而是我是否在进步。在此衷心感谢外教社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让作为一个大学英语教师的我在职业发展和人生感悟上经历了一次难得的成长和提升。


授课视频

程晓堂教授点评:


本节课的主题是“生命的价值”(The Value of Life),主要学习材料是 Helen Keller 所著的文章 Three Days to See。主要教学活动包括阅读主题材料、讨论主要话题,在以上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楚,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

本节课中,教师努力与学生互动,与学生交流思想和情感。此举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也能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比如,在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触摸塑料做的橙子和一片真的树叶,让学生感知和体会触觉的重要性,同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在处理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旨,如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词句。同时注意适当处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有教师讲解,也有小组活动和学生个体学习活动。PPT 设计合理,图片、文字、视频材料使用的当。

教师语言基本功很好,语言准确、流利。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并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

本节课的导入(热身)环节略显拖沓,所用时间偏长。该环节(含介绍本节课的任务介绍)共计约5分钟。

教师课堂话语的速度和节奏偏快,显得不够自然,有“演讲”的倾向。虽然教师试图与学生互动,但教师自己的话语互动性还不够强,导致教师请学生回应时,学生有时不能有效地回答(此问题在后半段授课过程中有所好转,尤其是在处理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自问自答的情况也比较多。另外,教师话语总量偏多,长段的连续指令语和解释语偏多。比如从9分2秒至11分25秒,教师围绕 listlessness 一词连续讲了2分多钟,中间只有一个学生说了大约5秒钟的话。


说课视频

秦秀白教授点评:


成功的说课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说课人对文本有全面而透彻的理解;二是说课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能运用自如;三是说课人要有很好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本参赛者在这三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所以她成功了。

参赛者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口语表达流利准确,教态自然,富有亲和力,展现出很好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本领。参赛者的出色表现再次说明:要想成为一名好的英语教师,首先要修炼好自己的英语语言功底。

参赛者对林语堂撰写的 Chinese Humanism 一文理解正确,领悟比较透彻,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地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她说课成功的根本保障。由于她熟稔文章内容,所以她能紧扣课文内容,在十分钟之内把四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沿着“What? How? And Why”这一思路陈述得十分具体,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也讲述了如何处理难点。比如,第二节课的教学任务是 Detailed reading,选用的方法是 Group work 和 Group report,如何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报告?如何跟踪小组活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具体的筹划;谈到如何让学生反思课文主题时,参赛者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具体的题目。在很短的时间里能设计出如此细致的课堂教学计划,需要纯熟的驾驭教材的能力,也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

参赛者在说课时没有空谈教学理论和方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设计了“K (Knowledge)--S (Skill)--A (Awareness)”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可行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能实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的教学效果。

在回答问题的环节,参赛者的表现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主要归因于她对自称有“西洋人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的林语堂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此外,参赛者把 humanism 一词的重音搞错了。通过这次大赛,我想参赛者会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平时的积累。

特别提示:本课例已经原发布平台授权“蔡雷英语”转载。



    关注 蔡雷英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