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装置艺术?可能是因为你没看到好的哦

 

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做 一 个 有 态 度 的 小 画 儿
装置艺术,是为了颠覆视觉体验而存在的

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巴塞尔的余温尚存。

佩斯画廊所带来的Teamlab的装置艺术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从2000年开始,巴塞尔开设“意象无限”单元,正是为了让艺廊能展出大型雕塑、录像投影、装置艺术、壁画、摄影系列、表演艺术等无法在传统展会摊位内展出的作品。

佩斯画廊带来的TeamLab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新媒体艺术团体的两件作品,收到广泛好评。从照片我们似乎就能感觉到视觉颠覆的意味。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Teamlab将于五月份空降北京,在此之前,是不是得了解一下背景呢?


在日益兴盛的艺术展览界,大型装置艺术是一道不同于传统艺术展品的风景线。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型装置艺术拥有了进一步的创作可能、带给了人们更精彩的体验呈现。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近些年来热门的大型装置艺术家和他们精彩绝伦的作品吧。
Teamlab
TeamLab是一个来自日本的科技艺术工作室,由400多位年轻成员构成,包括艺术家、计算机工程师、建筑师、CG动画师、数学家等等跨学科人才,他们致力模糊艺术、科学和技术的界限,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独特感官体验。

在本届香港巴塞尔3月23日的“沙龙漫谈”环节中, teamLab 的两位核心成员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界人士分享他们如何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拓展艺术与科技交互的表现潜力及边界。更令人激动的是,teamLab将于今年5月,在佩斯北京举办其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

所有的观众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观众与作品互动,改变它,操作它、影响它;激发人们的探索和创造欲望,借此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去,任由您的创意改变这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展览。

James Terrell
詹姆斯·特瑞尔被认为是“南加州光与空间运动”的先驱与代表艺术家。他善于使用“光与空间”作为媒介,来表现与探索人们对于感知、感官刺激、空间转换的视觉与心理反应。

在他最早的光投影与光建筑作品中,就有一种能从看似非物质中唤起观众对物质的感知的力量。1967 年以来,特瑞尔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超过160 场个展。如今,作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特瑞尔不断追求超乎想象的视幻体验,拓展人们的感知边界。他的作品被众多世界顶尖博物馆收藏,包括龙美术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古根海姆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日前,在上海的龙美术馆(西岸馆),“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正在火热举办中。

艾未未
艾未未(1957年8月28日-),当代艺术家,著名诗人艾青之子。曾在美国、日本、瑞典、德国、韩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多个国家举办个人艺术展。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项目设计方案中标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设计公司的中方项目顾问。

艾未未走到哪儿,那里就会充满刺激和活力,时刻憋着一股破坏和野性的宣泄。大导演冯小刚很着迷艾未未这点,当然全世界都为他这种鲜明的个人魅力着迷,所以他的个展每次都能引起轰动。艾未未喜欢的是直达目的,他不甘心受到羁绊。“我不在意别人怎么谈论我,我有我自己的生活。”

目前,艾未未大型艺术个展正在捷克国家美术馆进行中。

Christo


在漫长的几十年时间里,Christo作品都是与他妻子一起完成,直至2009年他妻子让娜·克劳德离世。这是让人无比羡慕的一对艺术家夫妇,是当代倍受关注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从来不出现在画廊、美术馆、展厅或艺术品拍卖会上,而是矗立在大地与自然之间,既让人叹为观止,又如惊鸿一瞥,稍纵即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他们用匪夷所思的方式包裹山谷、海岸、大厦、桥梁、岛屿,让公共建筑和自然界呈现熟悉又陌生的浩然景观。这些无法定义艺术品范畴的艺术项目,介于建筑、雕塑、装置、环境工程之间,成为大地艺术杰出的代表,而这对艺术伉俪近五十年的创作传奇,更是当代艺术史上的奇绝一笔。

克里斯托夫妇从事艺术创作近五十载,共同完成的作品仅19件,每件作品的酝酿和准备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花费上千万美元,而作品存在的寿命都是昙花一现的短短几周,展览结束后,一切都会撤去,建筑或自然物不留任何痕迹的恢复原貌,仅剩图片让人缅怀,作品实物都不复再有。而他们对呕心沥血实现的作品如此“短命”却并不遗憾,克里斯托说:“我们的作品都有关自由,自由的敌人是拥有,因此消失要比存在更永久。”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Christo也展出了自己的作品。

Olafur Eliasson
1967年,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出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离异后,埃利亚松和热爱艺术的父亲一起搬到了冰岛生活,那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塑造了埃利亚松敏锐的感知力,对他日后的创作影响深远。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十几年里,埃利亚松创作出了大量科技含量很高同时又兼具自然和文化双重性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依创作年代、技术手段、题材内容等的不同,在这里姑且分为三类,分别是:光线研究、人造自然、奇异空间。他的创作手段也非常多样,水、雾、冰雪、矿物质、光的折射和反射、镜像、几何模型、万花筒结构、针孔成像术、生物工程学、激光、霓虹及特质灯具、各类金属、玻璃、新型化工和电子产品等材料方法都是他在作品中经常用到的。

去年3月,埃利亚松在上海的龙美术馆举办了首次中国个展“无相万象”。

Antony Gormley


葛姆雷最初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考古学、人类学和艺术史。于1971年至1974年间,他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学习佛教相关知识,所以从他的创作实践中,可以感受到有关生命轮回的象征、存在与虚无的哲学思想。

在其艺术生涯中,葛姆雷一直以自己的躯体出发作为原型,并以此出发探索躯体与其寓居空间的关系;他通过雕塑艺术形式创造了过去二十年来最富雄心、最为人认可的一些作品,包括《北方天使》、《土地》以及最近为格林尼治千年穹创作的《量子云》等。

葛姆雷的很多雕塑作品被安置在海滩、山谷、街道或楼顶,即便是在博物馆里,他也力图打破自然与文化的界限,营造一种与世隔绝的姿态与气氛,像是在考古现场刚被发掘出来的古代器物与雕像,携带了另一个世界的密码,重新解读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

去年3月,葛姆雷在北京的常青画廊举办了个展“屯蒙”。

有关艺术,还有更多有趣的东西,快关注吧!
↓↓↓扫它↓↓↓



    关注 平阁文化艺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