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就拓展】说话这件“小”事儿

 

先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失去了所有物质和财产,只能留下一项能力东山再起,你会选什么能力?我很久以前被问...





先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失去了所有物质和财产,只能留下一项能力东山再起,你会选什么能力?

我很久以前被问过同样的问题,当时我想:这怎么选啊,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记忆力、少了哪一样都不行呀。

现在我却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我想要留下并最大化的,一定是沟通能力。

一、沟通:鼻子下面有张嘴

讲一个发生在饭桌上的故事。

在校友家做客,他的太太是中国人,两个混血宝宝聪明又漂亮。吃晚饭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轮流讲一个暑假里发生的故事。

我讲的是之前写过的,在阿拉斯加最后一天冒险登山的故事。

两个小朋友听我讲到Aosha没有在食宿上花一分钱穿越了美国,都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她话没说完,我就立刻明白了:

有嘴就可以跟人沟通,就可以获取信息,获得帮助。 

二、职场中沟通的重要性

如果上学的时候,在象牙塔里还不太用考虑“说话的艺术”。

能力是做好看到惊艳客户的PPT,或者建立特别复杂、不明觉厉的模型。

其实PPT做得一般,或者量化技巧有限,都不妨碍你成为出色的咨询师,但要是沟通能力不行,还真混不下去。

以麦府内部的工作模式举例,每个项目上的合伙人通常很少亲自做PPT,也不会一直和团队呆在一起工作。

但会定期和team举行Problem Solving Session,回答大家的各种问题,给一些方向上的指导。

这时候沟通能力就特别见高下了。



有的人在汇报问题的时候逻辑清晰,论点充分,partner一下就知道从什么方向去回答;

有的人却可能兜了半天圈子也说不到点子上。

Partner给建议也是一样,如何让team能听懂并且接受,如何把干硬的数据在客户面前讲成完整的故事,都是沟通的大学问。

三、如何高效沟通所以今天讲的就是我总结的三条日常很实用的沟通技巧!敲黑板,注意了!

1.先换位思考:对方想要什么

这条是我在工作中每天都用的。通常我们这些BA小朋友们都由项目经理带着,完成自己的工作板块。

我的量化分析有了结果,或者和客户开完会有什么总结,都需要向项目经理汇报。

十二月的时候公司组织培训,当时一位合伙人说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 做分析往往容易,难的是总结。

以往我都是把会议当中出现的行动事项,一二三四直接列一个表发给团队所有人。

这回我却换了一个方式,把所有待办事项按人划分,这样每个人收到我的总结,第一眼就能清晰看到自己需要做什么。

这样小小的改变,却受到了同事们的大大好评。

向领导汇报的时候,我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三大张纸,但换位思考一下:

Ta需要知道所有细节吗?

哪些信息是对Ta做判断有帮助的?

哪些是无用信息?

Ta最关心的点是什么?

于是写邮件的时候,我会注意把收件人最重视的问题答案放在第一句话,换个段落再一一列出相关细节和问题。



面对面的交流也是一样。

在团队里工作,项目经理时不时会问我:进展如何了?

这时候我通常都会直接回答一个Ta让我计算的数据,让Ta可以先判断一下这个数据是否大致合理。

如果合理,可以进入下一项工作;如果有问题,那我们坐下来讨论。

从项目经理的角度来说,Ta第一在乎我计算出来的答案,第二在乎如果我还没完成,还需要多少时间。

工作中这样直接有效的沟通,每天都能给我省很多时间。

“换位思考”延展开还有更多。

和客户对话,虽然都是同一间公司,不同职位上的人在意的东西可能很不一样。

在每一次沟通之前先考虑清楚对方需要的是什么,绝对是对双方都事半功倍的妙招。

2. 不要争辩行为本身,用感受作为沟通的出发点

这一条特别适用于有争论和controversy的情况下。

培训时讲到如何有效给出反馈,有一整套流程,其中第一条就是“讲出你的感受”。

当时培训我们的项目经理解释了这句话,她说:

当你讲出自己感受的时候,对方是没法不同意的,因为这是你的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

我当时听着还有点云里雾里,但是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争吵,大多数确实一上来就是基于行为本身的争辩。

随意举两个例子。



家里。

“怎么今天的碗又没洗?”

“我这么忙,哪有空洗啊?你怎么不洗?“

宿舍里。

“谁拿了我的笔记本?”

“借用一下嘛,又不是不还你了。”

以上的两个回答,通常都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往往成为一场更大争论的导火索。

对方往往觉得回答是对行为的狡辩,而此时如果对方正在气头上,更是会越描越黑。

从心理角度分析,质问者会觉得“这人就是不肯承认错误”,那么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去辩解你的行为,他们都听不进去。

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则是不去为行为找理由,而是从感受出发。

如果质问者一上来态度就不好,你可以先说 “你这样说我,我很伤心。”

如果伤害了,往往都是在气头上意识不到。

我经常劝和父母或者男女朋友吵架的小伙伴,应该先开诚布公地跟对方聊一聊自己的感受,再去给出理性的解释,这时候父母、伴侣往往更容易听进去。

人都是感性动物,尤其是当对方生气时,往往理性不足,不想听解释,但情感诉求却是永远有效的。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很多男生跟女朋友吵架,女孩子一哭就没辙了,哪怕自己本来占理也会败下阵来。



这时候的女生打的不就是“感情牌”吗?

当然了,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哭,而是鼓励在沟通时,多表达情感,再辅以逻辑。

工作上的沟通我也常用这种”讲感受“的方式。

赞扬同事的时候,我会说”你那天给了我一个表现的机会,我特别开心,觉得自己是团队的一部分。“

当然提出改进意见的时候,光指出不足不够,还要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让对方知道可以从哪里入手,这才是一次有效的沟通。

3. 考虑最佳形式:文字?语音? 邮件?电话?

我刚入职的时候还看过这么一条来自大pa的建议:能用电话讲清楚的事,别发邮件。

Professional圈子里,沟通基本都靠邮件,同事之间是和客户也是。



可写一封邮件学问就大了:

不能太长,又要把问题讲清楚,还得考虑书面上的语气。常常琢磨几段话下来,半小时就过去了。

后来发现,不管是我自己还是对方,要真是一通电话空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是电话里快速讲清楚方便。

我现在一般遵循的规则:

可以五分钟以内电话讲完的事情,打电话;

需要更多时间的,邮件约个时间打电话。

如果是不需要立刻回复或者讨论的内容,发邮件。

而国内有微信,又是另一番景象。

我大多数时候是比较反感其他人语音我的,尤其是提问,一上来好几个59秒,听完就要花我几分钟,更别说回复了。

我觉得语音适用的情况,要么就是你真心很忙,没时间慢慢打字;要么就是新年祝福之类的,你想通过声音传达个性和人情味;或者跟家人和特别亲近的朋友,否则一概不合适。

选对了沟通的形式,往往能提高回复率,让你更快地达到目标。


    关注 科成就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