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占——日食

 

古人观察天象,“日食”为最重要一项。按照常理,日食记载应该归于天文志名下,但班固《汉书》却将其列在五行志之...



古人观察天象,“日食”为最重要一项。按照常理,日食记载应该归于天文志名下,但班固《汉书》却将其列在五行志之中,确实让人称奇。也就是当金木水火土同时发生变异时,会出现五行沴天现象,此时在“皇之不极”门类中,就会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发生,而其中最重要的天象就是日食。

首先,日食出现,每见必记。班固《汉书·五行志》起笔于春秋时期,其中即有:“凡春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接着班固又列出前汉时期日食,即“凡汉著纪十二世,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再接着《后汉书》列出后汉时期日食,称“日蚀”,即“凡汉中兴十二世,百九十六年,日蚀七十二”。此后沈约《宋书》又列出三国以降日食云云,都是每有发生,必须记载,并且加以解说。《晋书》以降,此内容多转入天文志。

其次,每一次日食发生,史官都会与当时发生之重大事件对应起来,其矛头所指,主要在皇家。略举几例如下:

其一,弑君灭国。春秋时期天下混战,弑君、灭国之事频频发生,汉儒评说此类事件,多与日食现象联系。比如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董仲舒和刘向认为:“其后戎执天子之使,郑获鲁隐,灭戴,卫、鲁、宋咸杀君。”再如,桓公十七年“十月朔,日有食之”。刘向认为:“是时卫侯朔有罪出奔齐,天子更立卫君。朔借助五国,举兵伐之而自立,王命遂坏。鲁夫人淫失于齐,卒杀桓公。”

其二,大礼缺失。比如春秋时期,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认为,这是礼义将大灭绝之象征。此时,“吴子好勇,使刑人守门;蔡侯通于世子之妻;莒不早立嗣。后阍戕吴子,蔡世子般弑其父,莒人亦弑君而庶子争”。刘向认为,自襄公二十年至现在,八年之间日食七次,预示着祸乱将重起,所以上天以此告诫。“后齐崔杼弑君,宋杀世子,北燕伯出奔,郑大夫自外入而篡位,指略如董仲舒。”

其三,皇室有难。汉代惠帝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在危十三度。谷永以为,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朝,尊者恶之。五月丁卯,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几尽,在七星初。刘向以为,五月微阴始起而犯至阳,其占重。至其八月,宫车晏驾,有吕氏诈置嗣君之害。京房《易传》曰:“凡日食不以晦、朔者,名曰薄。人君诛将不以理,或贼臣将暴起,日月虽不同宿,阴气盛,薄日光也。”

另外,汉高后二年六月丙戌晦,日有食之。七年正月己丑晦,日有食之,既,在营室九度,为宫室中。时高后恶之,曰:“此为我也!”明年应。

其四,时政殃民。汉代“永始二年二月乙酉晦,日有食之”。谷永运用京房《易占》分析说:“今年二月发生日食,是因为国家赋敛不得度,民众愁怨导致天象有变。而四方都能看见此天象,唯独京师一带没有见到,上天是在说,君王喜好整治宫室,大肆修缮坟墓,赋敛沉重,导致百姓财力屈竭,所以祸祸患发生在外部啊。”

其五,后宫乱政。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其夜未央殿中地震。谷永对曰:“日食婺女九度,占在皇后。地震萧墙之内,咎在贵妾。二者俱发,明同事异人,共掩制阳,将害继嗣也。亶日食,则妾不见;亶地震,则后不见。异日而发,则似殊事;亡故动变,则恐不知。是月,后、妾当有失节之邮,故天因此两见其变。若曰,违失妇道,隔远众妾,妨绝继嗣者,此二人也。”(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6年6月26日)


    关注 俞晓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