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谱 食为食 亦食为思——美食公号“子日食”访谈录

 

访谈微信平台账号“子日食”(sexyyyfood)博主Kat。...



拾璞最近将陆续为大家推出一系列人物访谈,介绍一些热衷美食、有意思的人给大家认识。他们并不一定大红大紫,却各有自己的心得,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生活的趣味,也希望能为你的美食生活带来一些灵感。

我们的第一位访谈的对象叫Kat,是微信平台账号“子日食”(sexyyyfood)的博主。这是姑娘分享日常下厨以及一些生活细碎的公众平台,平台简介里写着Food for your stomach and Food for your thoughts(胃之食粮和思想之食粮)。Kat的平台处处渗透着她精致、从容又有趣味的生活态度。

 

这份精致、从容和有趣味从平台背后走向台前倒是完全一致的,Kat符合我们一开始的想象,在黑色针织衫上扣着几何图案的金属手镯,系了一条丝巾朝后打结,一点也不刻意的细致,知道这一身处处都有自己的想法。访谈的餐厅并没有精心选择,菜式也是普通,如果交给Kat来制作,应该会更加出彩,也会更加节省。好在环境还算轻松,背景音乐播着Edith Piaf的Je Ne Veux Pas Travailler(《我不想要工作》),整个氛围变得慢慢的、懒懒的。和Kat的聊天也是很随意,常常开怀大笑。如很多特别会做饭的人一样,从言谈中就能看出在做饭这件事情上,她心里有自己的标准和追求、乐于探索并充满想象力,而对于吃的这种分享,与其说是教人做菜,不如说是与人分享食之为食,甚至是食之为思:你怎么吃,完全在于,你怎么想。

 

 

世界再小,我也需要一个厨房
 

Kat对于做饭这件事带有简单的执着,而这份执着背后是对味道的精致追求,不愿意在外将就,宁愿事必躬亲;而即使是住在学生宿舍、或是在外租房子的时期,也需要一个厨房来让自己的心沉淀,让胃舒服。



 

拾璞: 在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厨房选择速食的今天,为什么仍然喜欢做饭?

Kat:因为我吃素,出来吃会比较不方便。我也会吃海鲜,但是一般也是因为朋友和我一起吃饭,我怕朋友没肉吃才会做。另外我嘴很挑,要不就是觉得不好吃,即使好吃我也可能会觉得自己也会做。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知道原材料明明就那么一点钱,为什么要花一百多块钱来吃,所以不如就自己做。别人是懒得自己做,我是懒得出去吃,而且我比较喜欢宅在家里。 拾璞:你每天在做饭上需要用很多时间嘛?比如早饭,你大概多长时间做好?

Kat:做四个人的菜一个小时就能上齐,做两个人的菜基本上半个小时也就好了,如果我一个人吃15分钟就做好了。现在午饭我都是吃自己做的便当。有时睡觉前先把食材洗好切好,早上起来炒一下就行。我朋友说我适合去化学实验室,因为我可以完全胜任多任务的模式。 拾璞:现在的家里具备哪些厨具?

Kat:现在家里有明火和烤箱。以前在宿舍只能用电磁炉,我很不喜欢电磁炉。要炒的东西还是要用明火才好,电磁炉只能用来水煮。现在租房子会比以前在宿舍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前真的做得很简单。

 拾璞:你喜欢收集不同的餐具嘛?

Kat:我喜欢的。每次路过我都会看很久,但我知道现在的家没有地方放,所以我也不能买。但是为了平时拍照,还是会选择比较基础的白盘子和黑盘子,基本也能满足了。有时候有花纹的反而拍出来不好看。

 拾璞:你在租房子的时候会很看重厨房整个环境的布置吗?

Kat:我会。之前和朋友有去看过一家比较大的房子,很像单人宿舍的样子,其他设施都全,但是厨房就只有一个电磁炉和一个电饭煲,我就受不了了。不像现在有个open kitchen(开放式厨房)。我现在就住在客厅,然后因为厨房是开放式的,所以我的居住空间已经和厨房融为一体了。我另外有两个室友,都不怎么做饭,所以基本也没有人和我争厨房。

 拾璞:所以以后你自己家的厨房……

Kat:我要一个超大的! 
世界再大,也都被我吃进肚里
Kat在厨艺上的涉猎范围很广,能在她的菜式里感觉到fusion(融合)是家常便饭。她有天给大家推送卷饼的做法,她说道“纠结了下卷饼到底是quesadilla(墨西哥)还是piadina(意大利)还是坦白说我用速冻的paratha(印度)。分辨不大出来觉得真是对不起(自封的)‘食物GRE大牛’的称号”。足见Kat的厨房简直是精致的世界大杂烩。

 



拾璞:看你做的菜式中比较少纯中式的饭菜,是更偏爱西餐吗?

Kat:其实我自己吃东西,中式的饭菜是占七成的,其他三成什么菜式都有。中餐的做法比较普通,我也没有太多的创新,所以没有太多分享在平台,中餐的很多做法都是受到家里人的影响。

 

我爸妈都比较会做饭,我妈做饭是爸爸和奶奶教她的,所以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都很相似,熏陶之下我觉得中式的菜式对我来说做不出什么特别的味道,也没有做特别复杂的菜式想去尝试。 

家里很少做西餐,如果做沙拉,就只有我一个人吃,如果我做pizza,他们可能才会吃一点。这反而给了我发挥的空间。比如说,过年的时候家里要腌猪手,我有一年就提议说不要做一般的炖猪手了,我们来做德国咸猪手吧,于是我们家的传统就变成每年做德国咸猪手。 

我们家很搞笑,总是一家人都在厨房里的,都抢着说我来炒我来炒。 拾璞:那些非中式的菜都是在网上看食谱做吗?

Kat:比较多是国外的博客,图片拍得好,在菜式的想法上也比较有创造力,而且外国人也会做很多中餐。

 

我的日常读物就是这些食谱,超爱看各种食谱。一般我很少会直接跟步骤做,因为我看得太多了,我已经大概知道套路了,所以想起什么就做什么,只需要了解用什么食材互相搭配就可以了。做菜不同于甜品,看甜品的食谱,需要很严格地根据步骤和分量来做。做菜没那么麻烦,很多东西就是发挥,各种调料都“适量”就可以了。有时候我平台里写的多少毫升,其实也是一个大概。 
市场就是调色盘,厨房就是创意倍出的画室
 

Kat流连于各种市场,相熟几家老店,爱吃能做的人都有几个特质:藏有无数调味料;给什么食材都能做出有意思的料理;关于食物搭配充满了想象力也懂得禁忌。厨房就是自己能静心尽情发挥的空间。

 

拾璞:现在做的东西食材都在哪里买?会觉得有什么食材比较难买的吗?

Kat:基本都在街市,因为街市选择多,而且相比超市更加新鲜。

 

新鲜香草比较难买,有时候市场会关门。另外因为我会做泰国菜、印度菜,有些香料本身比较难找,我又喜欢买新鲜的,总觉得瓶装的多少会逊色很多。我在别的地方吃过很多不同的料理,对各类的香草的味道都比较熟悉和习惯。我去了泰国很多次,还特地在清迈参加过一个学习做泰国菜的班,很有趣。

 

我有一柜子的调味品,一般调料品都试过了,看到新的没见过的调味品我会思考很久它的实用度有多高来决定是否购买,如果觉得不太会用得到我可能就放弃了。我朋友每次来我家看到我的调味料都觉得我超夸张,会觉得我做东西很复杂,要加那么多东西。因为我很重口味,所以要有很多的调味料。

 拾璞:家里的冰箱是时刻有很多食材任自己随心搭配发挥的,还是想到要吃什么了才出去买?

Kat:我会从市场买很多东西回来放着,然后自己随机搭配,除非是自己某一天特别想吃的东西,我才会去买,所以会剩下一堆,就不停地再在这堆剩下的食材里翻出新花样。比如买了一个南瓜,通常昨晚南瓜汤之后还剩下很多,所以就会烤了来做沙拉,或者做甜品,或者用来打奶昔。这就是只有一个人吃饭的常态,其实两个人是最佳状态,基本可以吃得干干净净又不用煮很多。

 
素菜一样可以多样变化,只要我做的就会好吃
 

曾看过有个美食家评论一家素食,批评魔芋塑性的各类假肉假虾对于素食者来说实在过于自欺欺人,而素斋的意义在于心里认同素食的理念,并且运用蔬菜等素食本身的质感、味道进行发挥。Kat的心里应该清楚地有这样的想法,对于为什么吃素、如何吃素都已经想得非常清楚,有清楚的动因,才知道如何坚持;而一段时间以后,习惯已经变成自然。

 

拾璞:你提到自己吃素食,是因为怎样的原因呢?

Kat:一开始是因为看了一些残害动物和环保的纪录片,觉得太残忍了,于是就慢慢把肉食减下来了。刚开始我和我妈说我要开始吃素了,不要做肉给我吃,她反对得很厉害,我也没有理会。加上最近也在学佛,觉得更加不应该吃肉了。这些因素的积累最后给我带来很大的动力不再吃肉。

 

以前我也觉得肉很好吃,但其实是因为调味的因素。在吃素一段时间以后,我觉得蔬菜的口感更加丰富,蔬菜本身带有的清新味道和层次更加好吃。

 

其实在慢慢减少肉食的过程中,身体也会慢慢适应,并没有觉得精力跟不上。我现在吃肉反而会觉得很腻,没法消化,我有一两个朋友也有类似的经历。

 拾璞:你觉得最好吃的一餐,最重要的是什么?

Kat:所有的因素都是重要的。好的食材给不会做的人,可能会很难吃;不好的食材给再好的人做,也会很难吃。食材、调味、各种因素的综合,都是要紧的。拾璞:有没有人说过你做的东西不好吃?

Kat:没有。我比较挑,所以一般我觉得能好吃的话,别人也会觉得好吃。

 
不着急现在,不惧怕将来
Kat说如果去留学,可能会选择欧洲而不是北美,因为感觉在欧洲能够接触到更多样性的美食以及背后的理念。然而目前她也并不急着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什么抉择,只要有厨房在身边,生活自然有它的节奏,不必着急下一步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这样的安心才能做出随性发挥的料理吧。

 

拾璞:为什么想要开这么一个平台?为什么用这个名字?

Kat:现在这个平台已经慢慢成为了我的一个日记,因为是一个平台,就会觉得有人看,写起来也比较有动力。不然自己做什么都要忘了。另外日常生活中我看电视剧和电影也会比较多,所以除了菜式之外也会推荐电视剧和电影,所以真的就是一种记录和分享。可以理解为“子曰:食。”也可以理解为我每天都吃饭,我都忘了当时到底打的是哪个字了, “曰”和“日”在手机上看都差不多。拾璞:有想过以后从事的职业和吃的有关吗?因为现在的专业并无关联。

Kat:也想过做厨师,但是觉得做一个餐厅的厨师太辛苦了。我也想过可以做私厨,今天做什么大家吃什么,顾客只需要选择是吃素的、肉的还是海鲜,但目前还是觉得作为兴趣更好。与Kat聊天确实最大的感受就是她的精致、从容和有趣,做饭是她心里的热忱,有这样的一件事陪伴自己,生活被降下了速度,每一餐的准备,每一餐的品味,每一餐的分享,都有条不紊,细水长流。正如她提到的用心、创意,都基于对生活的把握,而不慢下来体味生活,沉淀所知,确实无法如细腻而优雅。食如是,思亦如是。

 



Kat食谱——南瓜三部曲

南瓜香蕉肉桂豆奶昔
Pumpkin banana cinnamon soymilk-shake
材料
1. 小南瓜 1/3个
2. 冰冻香蕉 半根
3. 肉桂粉 若干
4. 豆乳 200ml
5. 南瓜子(optional)
步驟
1-4攪拌機打在一起,南瓜子裝飾。
NOTE
1. 豆乳不等於豆漿也不等於維他奶,有淡淡的豆腥味可是很creamy的口感。可以替換成牛奶。
2. 可以加入兩顆核桃肯定也很搭。
烤南瓜配牛油果泥
Roasted Kabocha w/ guacamole
1. 1/3 个南瓜 切片
2. 百里香 一小勺
3. 牛油果 半个
4. 柠檬汁 适量
5. 孜然粉 一小勺
6. 黑胡椒 适量
7. 香菜 适量
步骤
1. 南瓜切片拌橄榄油和盐、胡椒、百里香,200度烤20分钟。
2. 牛油果捣成泥,加少许柠檬汁,孜然粉盐胡椒调味,香菜切丝拌入。
3. 經驗告訴我,綠色的小南瓜更粉味道有點像番薯,橙色的更有南瓜香。
番茄藜麥釀烤南瓜配蜂蜜芥末汁
Tomato-y Quinoa Stuffed Roasted Kabocha  w/ Honey Mustard Vinaigrette
釀南瓜部分
材料
1. 南瓜 1/3
2. 藜麥 半飯杯
3. 洋蔥碎 一大勺
4. 番茄膏(tomato paste)一大勺
5. 蒜頭 一大瓣
6. 孜然 鹽 黑椒
7. 黑橄欖(optional)
步驟
1. 南瓜淋上橄欖油,鹽和胡椒,放上蒜瓣。175度烤30分鐘。
2. 炒香洋蔥,放入淘洗過的藜麥,干炒一下。加1.5倍的水,適量鹽胡椒孜然粉調味,加上一大勺番茄膏。蓋上鍋子燜煮8-10至藜麥外層變透明。
3. 藜麥釀進南瓜裏。喜歡的話也可以加入切片黑橄欖。
蜂蜜芥末汁
1. 檸檬汁 一大勺
2. 橄欖油 兩到三勺
3. 黃芥末 一小勺
4. 蜂蜜 一小勺
5. 辣椒粉 少許
6. 適量香菜薄荷葉 切絲
步驟
1. 全部混在一起至乳化。
2. 拌上釀南瓜吃吃吃!
NOTE
1. 番茄膏是純番茄做的,超級濃郁番茄味。不等於番茄醬。用番茄醬我也不攔你。
2. 南瓜烤偏焦一點特別香。然後皮會烤成可以吃的軟度。嗯。
3. 三樣東西各有風味可是搭一起特別自然,不要省略蜂蜜芥末汁哦!
“子日食”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注:图片均为拾璞或Kat原创,如需使用请联系后台并注明出处。微博账号:拾璞ChicSimple

秒拍账号:拾璞ChicSimple

美拍账号:拾璞ChicSimple





 

 


    关注 拾璞ChicSimpl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