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传妙法 普利人间渡众生

 

如果您读此文受益,分享法喜,布施法益。与众生结法缘,积聚菩提广大资粮,同证佛果!...





四无量心,梵文 Caturapramāṇāḥ,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Maitrī)、悲(Karuṇā)、喜(Muditā)、舍(Upekṣā)四种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种禅观。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

一、慈无量心

慈是愿人得乐的意思。世人多只知自求快乐,忘掉别人的痛苦,但修习慈无量心的人就不同,他不但求自己的亲人得到快乐,乃至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要得到快乐,还要脚踏实地,去帮助他人得到快乐,即无量的“慈”,能给无量的众生得乐。

二、悲无量心

悲是一种悲怜他人受苦的同情心,平常人只知自求解除痛苦,不顾别人的痛苦,但这种悲无量心则相反,只知救拨别人的痛苦,却忘记自己的痛苦,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悲心似海的宏愿,为的是拨人之苦,即是无量的“悲”,能拨无量众生之苦。

三、喜无量心

喜是欢喜,眼看别人能够离苦得乐,顿生一种无限喜悦的心情。世人只为自己得到快乐的事情,或其亲人得到升官发财,而生欢喜心,很少见别人乐事而生欢喜心的。且有一部份的人,还存在幸灾乐祸的心理,见人快乐,心里则闷闷不乐,见人受难,心里则暗暗欢喜。但这种喜无量心则不同,不但见人得乐而生欢喜,就是冤家敌人,能有欢乐的事,也同样表示无量欢喜。

四、舍无量心舍是舍掉一种分别执著的观念。为善虽可乐,但恐有人我冤亲的计别,故应舍弃。又无论做任何善事,也要把为善的怡然自得之心舍掉。则心量广阔,慈悲济度无量众生,心不存着,正似一泽秋水如镜,月穿无痕,故称舍无量心。

昔佛在世时,曾授提婆达多盐汤,因提婆达多好吃酥腻食物,头痛腹满,受大苦恼,不堪忍受,呻吟称念:“南无佛!南无佛!”那时佛在其住处禅定中,听到此音声,即生慈心,以神通力至其住所,手摩提婆达多头腹,授与盐汤,令其服饮,得到病愈。而提婆达多次叛佛害佛,佛不记冤而救之,以慈使其乐,以悲拨其苦,使其病痊而喜,不分冤亲而平等救治,即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四无量心。佛所成就四无量心,不与三乘人共成就,能大慈以众生之乐为乐,能大悲以众生之苦为苦,能大喜以众生离苦得乐而喜,能大舍心无住着,运心平等,普利众生。

梵呗音乐  版权公开  欢迎流通


↓↓↓ 点击"阅读原文" 印能法师腾讯佛学《微妙佛音》


    关注 印能法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