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马来华人:悲情、坚守和自强不息

 

“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如今,伴随着中资走出去的步伐,当地华人商会组织以牵线搭桥、合作代理、文化共济的方式给予热忱的支持。...



文/轨道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图片来源:新华网
过去的记忆你是否已经遗忘,祖先的流离可曾使你惆怅?

——新加坡电视剧《雾锁南洋》主题曲
印象:马华底蕴
在马来西亚出差期间,接触最多的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黄皮肤、黑头发,讲一口流利的、略带闽南或潮汕口音的华语普通话,人数七百多万,占到马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祖先百年前和我们的祖先是一国之同胞,他们的祖先溯源自中国的闽广,最早自三宝太监郑和出海访问起,就小规模向南迁徙,历经明末和清末民初两次漂洋过海的高潮,形成千万大军下南洋的滔滔洪流;

他们的祖先被征作劳工、卖作猪仔,历经艰辛,九死一生,筚路蓝缕,终有所成,兴办实业,自强不息,构建起马国的经济基础;

他们既不像越南、泰国、印尼华人被当地普遍同化、通婚融合而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也不像近邻某些新加坡华人在官方语言英语的熏陶下、变成黄皮白心的“Singlish”。他们开办华文学校、华文媒体,捍卫华人习俗和道德传统,牢记历史,代代传承;

他们既心系北天,对遥远的家乡胸怀眷念,用文化的坚守和经济的反馈来回报心扉深处的故国;又深耕沃土,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对马来这片热带家园寄托着现世的理想。

这就是马来华人,他们和近几十年迁徙到东西方国家的大陆或港台华人有众多差异,他们是真正的土生华族。

接触愈多,了解就愈深刻,笔者所感慨的,是马来华人那种群体性的悲情意识、坚守理念和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身份:历史悲情


我是谁,这是哪里?

乡关何处,他国还是家国?

马来华人的身份认同,从一开始就打上了迷惘和悲情的烙印。

素有农耕传统、重土安迁的汉民族,经历了明末的大规模战乱和清晚期封建制度无可挽回的衰败,为谋生计迁无可迁,终于有许多人毅然离乡背井,迎着海雨天风,此去一别三千里,融汇成下南洋的悲情史诗。

同马来华人聊天,他往往会先告诉你,他是移民的第几代,然后情不自禁地面露伤感,提起自己祖先的血泪史。八十年代新加坡拍摄的《雾锁南洋》,忠实地记录了百年前的苦难,那一批批被当作“猪仔”贩卖到南洋从事苦力劳工的华人,旅程中被囚禁于船舱,生活条件极端恶劣,在东南亚的庄园矿山为荷英殖民者驱驰,过着非人生活,死亡率高达30~70%。几代人的艰辛、几代人的奋斗才得以衣食暖足、子孙繁衍,争取到来自不易的安宁生活。

从这个角度而言,华人下南洋的这段历史,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横渡大西洋、开垦新大陆之举,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动机为更单纯的谋生,历程更坎坷、更残酷,也更见华人族群的勤俭和坚忍。

在吉隆坡繁华街道边,偶遇一位摆烟摊的华人老者,60出头已白发苍苍、衣衫破旧,自述是第三代移民,祖辈来自广东饶平,恳求笔者买一包香烟。付账点燃一支递给他,在袅袅烟气中,老人打开了话匣:

“从出生起,我就从未回过唐山(祖国)”

“没条件去啊,我算哪国人呢,去了也无颜见家乡父老”

“几十年打工收入低,马国给我每月500令吉养老金(马币与人民币汇率约1:1.7,相当于850元),不够开销,只能摆摊补贴下”

“你们大陆退休了养老金能多我一倍吧,太幸福啦”

弱势马华群体的迷茫、犹疑和艰辛负重,尽在不言中。
文化:坚守不渝


新大陆,新家园,重重迷雾锁南洋。

华人移民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与马来人、印度人等种群和睦相处,刀耕火种,以启山林,以饱经血汗的双肩开辟一个新世界。明代的移民数量更少,与马来人通婚融合后的峇峇(男)和娘惹(女)子孙延续,形成文化上的混血;而晚清以降华人移民数量庞大,在新家园开垦中,他们中的优秀人物意识到保留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

由于马来官方长期不承认华文独立中学的统考文凭、不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华人知识分子和华商领袖踊跃捐款和发动募捐,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开办华人学校、创办华文报纸、组建华商社团、维护华人习俗,在族群中深深扎下文化之根。

在古城马六甲,得以目睹华文小学、初中放学的盛况,街道上、校园里,到处是身着校服的华人中小学生。他们与国内的同学看上去并无二致,或稚气或青春,他们的华文课本深度和我们的人教版基本相仿,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传授甚至要早于国内,校园里“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的格言警句比比皆是。

华文学校的兴旺,甚至吸引了多达8万余马来和印度族群儿童就读。潮热的东南亚酷暑,只有风扇的简朴教室里,华人、马来和印度儿童端坐执书,用稚嫩的童音齐刷刷诵读唐诗宋词,朗朗书声使人惊异、令人动容。

马来华人在艰苦的条件下,顶住重重压力,用自主筹资兴学办教这样的方式,在遥远的马国华裔族群维护和复兴中华文化,难能可贵。华人社团也多次强调,中国是华人的祖源,马国是华人的家园,马来华人既爱故土也爱国家,传承中华文化,与华人作为大马多民族中的一员并无矛盾。

这种理智的声音,逐渐获得马国官方的理解,并争取到部分开明州府的经费支持。马来华人百折不饶的努力,创造了一个民族文化代代传承的奇迹。
经济:自强不息


下南洋的华人,靠着勤奋的血汗,成为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改变了所在国经济落后的状况。就连当年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也承认,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

与此同时,马来华人中很多人也彻底改变了自己与家族的命运,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富豪华商。今天的马来西亚,高速发展的经济欣欣向荣,快速道路等基础设施已达到一流水准,吉隆坡高楼林立繁华尽显,这其中与华商投资的产业、缴纳的税收有很大关联。郭鹤年与其郭氏集团、林国泰与其云顶集团、郑鸿标与其大众银行、郭令灿与其丰隆集团、钟庭森与其金狮集团(百盛)等,均为其中代表。

在“一带一路”战略纵深推进的今天,东邻南中国海、西接马六甲海峡的马来西亚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中建、中冶进入马来市场承包基建工程,中铁、中车参与跨世纪项目新马高铁的投标,大陆企业赞助华文学校,厦大进驻开办分校……伴随着中资走出去的步伐,当地华人商会组织以牵线搭桥、合作代理、文化共济的方式给予热忱的支持。

这个和睦邻邦的七百万土生华族,与中华故土保持文化和情感上的密切联系,在帮助马来企业家进军中国市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疑是中马之间强化经济文化联络的关键力量,也是中国在东南亚文化影响力的最佳传播使者。

无论身在繁华城市还是乡土僻壤,无论境遇腾达或是拮据失意,马来华人注定要把他们的命运和两个国家血脉相连,与乡愁里的中华祖国魂牵梦萦,与现实中的大马家国联袂同心。

用《雾锁南洋》主题曲的结句作为本文的尾声吧,或许是对马来华人隐忍、坚守和拼搏精神的最好诠释。

过去的记忆世代不可以遗忘,祖先的流离让我生命更坚强。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content@ishiju.com

人才应聘请联系hr@ishiju.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yanghao@ishiju.com

申请转载请联系 zhangxy@ishiju.com


    关注 识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