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心”

 

我们会被取代吗?...

你的工作将在20年内不复存在:到2036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人类工人。

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沃德瓦的一个论断。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在劳动力队伍中引入人工智能,未来5年将使15个主要经济体失去710万个就业岗位,而同期技术进步将仅带来200万个新工作岗位。
机器人带来的恐慌


就在昨天,小编看到一新闻: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报告警告称,随着世界越来越科技化,将有大量人类工作被机器人取代。

该报告声称,仅13年内就会有8亿人的工作被机器取而代之。最可能被取代的工种包括快餐行业工作者和机器操作员,而园丁、水管工和育儿工作者则最不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就工作类型来看,报告称稳定环境中的体力工作(如机器操作员和快餐行业员工)最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该报告指出,有些工作岗位将会增多,有些将会减少,还可能出现新类型的工作。这一切都来得太快了,让人猝不及防!

仅仅不到几年功夫,人工智能(AI)从一种地平线若隐若现的技术构想,变成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宿命。
我们会被取代吗?


同样也在前不久,《纽约客》杂志的一张最新封面毫无征兆地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自从机器人的概念在科幻小说里首次出现……甚至更早,自从工业革命爆发,机器大生产最开始为商家创造利润的那一天开始,人类便开始了无休无止的焦虑。
电影《终结者》

从各种科幻作品的走向来看,最早的时候,人类最害怕的是机器人起兵造反,将人类杀个片甲不留。

而到了如今,人工智能日渐精进,人类的焦虑和恐惧则由被机器人杀死,转变成了被机器人所取代。
我们为什么称为“人”
人类难道只是头脑的数据输入与优化选择的中央处理器吗?

如果咱们的答案是“yes”,那咱们的身体和心灵应该安放在何处?

如果没有“心”的发展人们仅凭“脑”是不可能敌过不断进步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所不能敌过人类的一点也是最大的区别在于心。

这里的心,小编认为就是人伦与道德,这些是我们区别于机器的根本,所有古文中“心”字做偏旁的部分机器人达不到做不了。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

在我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太多经典论述蕴含了人伦与道德的体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仅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还有更大的一层约束就是人伦与道德,同时也是我们为人的底线,如果一个人缺失了这两点,那就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我们要让他养成一种人伦与道德的思考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伦价值观。做到了这一点,他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明辨是非,而不需要别人的监督。这样的孩子,即便没有很大的成就,也可以堂堂正正的做好一个人。


铭仁君后记

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子,人生最重要的任务是【追随历史运行的方向】,不要莫名其妙被历史碾死。

面对人工智能,我们改变不了科技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及我们下一代。

教育像是万物复苏的春天,给人带来百花齐放的美好享受,又像是高温炎热的夏天,让人感受到火辣辣的热情。

“教育是细水长流的,具有某种坚定的流向和既定的轨道性。”它是后天养成的品质,但一旦养成,就深植于我们的骨髓。无论在什么时候,展现我们的教养,等于展现我们灵魂的模样。

新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近,我们只有有意识提升地自己与下一代,方能赶上时代的潮流!
..........................
点击了解更多
科技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我们
柴静:一个国家应该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
你不了解我,有什么资格评价我?
中国式父母:付出多少都不够?真的够了


    关注 铭仁夏令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