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伍德笔下两性割裂的黑暗世界 就在你我身边

 

所以,我们需要她。...



去年美剧《使女的故事》播出,剧中那个近未来世界光怪陆离、诡异压抑,却又真实到触目惊心。不管再怎么相信两性的割裂和阶级的森严会随着文明向前而逐渐消亡,还是一步步被故事扎实的细节所说服:我们与黑暗的时代,不过一步之遥。在《使女的故事》设定中,极端政治势力建立了一个将女人看作是生育工具的社会,只要举起人类存续的大旗,人的平等、尊严与权利都变得无足轻重。在没有爱、甚至没有欲的世界中,两性的割裂变得鲜明、残忍。只不过时代的雷霆消解在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感性之中,让读者不仅对这荒诞的世界感到愤怒,也有苍凉、温情等种种杂糅的情绪。

《使女的故事》
这本短篇集《荒野指南》同样也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气质。十个不同的故事引领读者走入属于阿特伍德的丰富的女性世界。
《荒野指南》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出版社: 上河卓远/河南大学出版社
译者: 邹殳葳 / 王子夔
出版年: 2015-3

在阅读中,我常常对阿特伍德运用意象的能力五体投地。她的短篇常常直接用故事中最具象征意味的事物作标题,当读者在故事中反复遇到标题中的事物时,不由得思考其背后所象征的东西,例如“毛球”和“泥潭人”。

“毛球”一篇,可看作是对“塑造”与“反塑造”的解读。先锋、尖锐的凯瑟琳充满了塑造他人的野心。凯瑟琳被她的母亲、生活的环境不断塑造,同时她也热衷着塑造她的情人吉拉德。她不肯成为他人的作品,不肯成为母亲手下穿着“缀满花边看上去像枕头套的裙子”的凯瑟琳,却想要将吉拉德从一个拘谨的已婚男人变成硬朗性感的出轨情人。讽刺的是,她最后遭到了吉拉德无情的背叛,正如她背叛自己的母亲。“毛球”的情节之中,蕴含着轮回一般的宿命感。人其实很难逃过以爱的名义去塑造他人的欲望。但人天生就拥有对独立与自由的渴望,注定无法一直忍受他人的塑造。人会反抗,会背叛,继而带来矛盾与痛苦。“毛球”是凯瑟琳身上的一部分,它由她塑造,是不会反叛她的骨血。她为了报复将“毛球”寄给吉拉德。人因为无法控制爱带来的欲望,总会给彼此造成深深的伤害。

“泥潭人”开篇狗血而愚蠢,但又恰到好处地搔中了人们心中的痒处。成熟多智的教授康纳出轨年轻愚蠢的女学生,泥潭人出土后,教授借工作之便,携带女学生外出偷情。但随着这个在泥潭中沉睡了千年的干尸揭开神秘的面纱,教授无所不知的神圣光环在女学生眼中渐渐退去了。他变得平凡、庸俗、普通,最终,女学生离开了教授康纳。故事的最后,这段和泥潭人有关的韵事变成了虚荣的谈资。标题“泥潭人”既指示着这段风流往事的发生地,同时也暗示着透过虚伪的表象,露出真容惨淡的现实。小说的开始简直是“刻板印象”的完美复制,教授和女学生似乎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教授鄙视着学生的无知、单纯,却又不想让学生真正接触研究项目,暗示学生她前往发掘地点会“碍事的”。其实,他享受着也得益于这份无知单纯。当无知结束,即是他被看透、被抛弃,并消隐在她记忆中的时刻。获得知识的人总想将知识锁在自己的书房之中,这是继续享有既得利益、获得众人敬重、保持神圣的最佳方式。而知识的传播,总是伴随着权力的平均分配。

阿特伍德还热衷于在一个故事中采用多条叙事线。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总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互相呼应。

“叔叔们”这个故事,能够以女主角苏珊娜大学毕业为界,被分为两截。上半段通过苏珊娜稚弱的眼光,为叔叔们增添了一圈又一圈的光环。他们是扶助母亲的哥哥,是疼爱侄女的叔叔,是为了孤寡不惜开罪妻子的丈夫,他们是世界的牛奶巧克力外壳,粉饰着拙劣的人生。下半段则是苏珊娜在出版社的奋斗史,随着她不断地向上攀升,她曾经崇拜过的前辈珀西在她的眼中变得心胸狭窄甚至满怀恶意。当她嫁给有钱的丈夫、成为名流之后,人生终于变得顺遂华丽起来,然而牛奶巧克力外壳却化掉了。故事的最后极为精彩,在她的记忆中,曾经为她的舞蹈表演鼓掌的叔叔们隐去,换成了早已去世的父亲。这个过程不正好象征着虚妄美好的消融么?在那个瞬间,我竟有些分不清哪段记忆才是真实的?两段人生形成鲜明而讽刺的对比,又在作者极具技巧的叙事下交融,引得读者去深思什么才是真实?是我们主观赋予的,还是客观存在的?主观的美好与客观的美好,哪一个才是真实的美好?

“灰铅时代”中,伴随着电视节目中科学家对一具冰冻水手尸体的研究,简回忆了自己与文森特几十年的交往经历。小说一会儿叙述电视节目,一会儿叙述关于两人相处的片段回忆,每一段电视节目都巧妙地影射着和文森特相关的片段。那具水手尸体似乎就是文森特的映射——他的年轻,他的衣着,甚至他的死亡。在这种如同旁观者一般波澜不惊的叙述语气中,两条线索带出了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恶化,以及在变化之中,简和文森特不同寻常但感人至深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彼此欣赏的基础上的,这在阿特伍德的笔下,并不多见。

除去作家熟练精巧的写作技巧之外,她笔下两性的割裂,也让人印象深刻。在她用利落的笔法,刻画出了背叛的吉拉德,懦弱的康纳,猥琐的珀西,还有“荒野指南”中游走在三姐妹之间的乔治,这是她用自己的洞察对男男女女做出了最深刻的嘲讽。当然,必须承认,阿特伍德也不是完全绝望的,她笔下也有幽默风趣、倔强可爱的人物,有特立独行的深情。但我总觉得割裂才是作家最想表达的主题。这点在“体重”中体现得登峰造极。

“体重”同样也体现着阿特伍德对双线叙事的游刃有余。作家一面讲述着“我”的猎艳之旅,“我”通过利用男人获得金钱;一面讲述了好朋友莫莉被丈夫肢解的故事。“我”用猎艳得来的金钱来帮助仍在受虐的妇女。在这个故事中,通过探讨“家暴”,两性的对立以肢体冲突的方式展现,这是明线;然而“我”对男人的漠然利用,精巧算计,无疑是一种情感暴力,这是暗线。不管是明是暗,这种对立都得不到和解。

如果不是因为大学期间曾接触过这方面的研究,我不会知道家暴这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严重性。根据联合国妇女署的数据,全球有35%的妇女曾遭受过来自伴侣的生理侵害或性侵害。而在某些调查中,这一比例高达70%。或许这正是阿特伍德的作用所在,她反复提及两性的割裂。当两性间的冲突与问题被摆放在台面之上时,我们才能迫切地寻找解决之道。

阿特伍德有很多作品被归类为科幻小说,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具有鲜明女性主义特色的科幻女作家厄休拉•勒古恩。但她们却又如此不同,勒古恩的小说,致力于消解性别之间的差异。她的代表作《黑暗的左手》中,塑造了一个没有两性区别的星球,这个星球上,人只有在发情期才会分化出雌雄。她在小说中写道:“男人总是希望他的男子气概得到尊重,女人总想她的阴柔得到欣赏,不管这种尊重与欣赏表达得多么含蓄,多么美妙。然而,在冬季星上这一切却不存在。一个人只是笼统地作为人受到尊重与评价,这确实令人不寒而栗。”阅读勒古恩,是一场浪漫主义的盛宴,两性充满了和解的希望和可能,让人温暖而振奋;阅读阿特伍德,虽然小说中充满了各种超现实的意象,但却逃不开现实主义的冷峻,让人沉默而深思。将两者对比来读,更有意思。

之前在看明代女画家李茵的画展,同时展出的还有其他女画家的作品。大多数画作都是因为丈夫的题字,才能从闺阁流传到坊间。一幅仿夏旭横松图让人一见惊艳,作画者蔡含是冒辟疆的小妾。从小听惯了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缠绵故事,仿佛他们之间再无二者。我还记得乍见此景时的五味杂陈。性别的沉重挣扎,不仅来源于现实,更来源于历史,所以我们必须面对,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勒古恩和阿特伍德。



文| 魏映雪
往期精选


2017青阅读年度好书揭晓

越自由,越焦虑,谈个恋爱结个婚咋那么烦呢?

代言各种名著?拉瓦锡夫妇:这锅我们不背!

2018  这些书将变成电影啦!

传说中的巴别塔在哪里?

为什么中国的猫这么喜欢搞事情?

吃货周作人:那些年,我在北京想念着东京的果子

是谁说过:没有你  我不能独活


    关注 青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