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蹦 迪 简 史 雅趣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带著口罩和墨镜蹦迪啊,而且还都是黑色的。...



caixin-enjoy
假期蹦迪后,在五月的早晨,终于丢失了睡眠?但雅趣要向您播报一条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雅·趣闻 Briefing
恰当蹦迪有益身心健康

在经过非常科学的研究后,比起枸杞泡啤酒、抽川贝枇杷烟,蹦迪这种需要伸胳膊抖腿等全身参与的体育活动,在增强当代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表现出更为卓越的效果。人类身体是一根天线,和听收音机需要不断调频以获得最佳效果一样,在某些特定的姿势下,我们与地球磁场能量交换会格外通畅,更容易达到生命的大和谐。

然而,毕竟我国大多数男女老少较羞涩,大白天走街上行为动作都比较拘谨,以至于大部分时间,我们自发堵塞了与大自然能量交换的通道。

喝最烈的酒,蹦最嗨的迪
以上又给那些胆战心惊蹦“养生迪”的人,找到了深夜蹦迪的合法、合理性。(当然,这里梅丽莎强行安利一种新时代养生迪打开方式:我下班蹦了个养生迪,感觉自己站在三里屯之巅)

夏天到了,那些放肆的、放浪的、放荡的,堵塞的失眠夜晚,万幸,有蹦迪这项解放身体、释放灵魂的体育运动拯救那些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他们在音乐和酒精的安慰下,各自蹦着各自的迪,仿佛找到了无处安放的青春。

以下是雅趣好朋友 @跳海大院整理的蹦迪简史,毕竟,“It is the PAST shaped the Present and Future ", 了解蹦迪在中国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夜店小年轻们的蹦迪心态,预知未来蹦迪产业的趋势前景,并在评论区坐等夜店老司机贡献经验,或者,教训?

 激情燃烧的80年代 
霹 雳 舞
✏️ the 80s:普遍热情奔放,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大概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也撩动一颗颗本就不安分的小心脏。



一方面,放眼望去什么都欣欣向荣的,遍地黄金。只要能办事、肯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美好生活舍我其谁。

另一方面,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谈情说爱坦率直白——反正神州大地都浸泡在荷尔蒙里,霹雳舞不火就才怪。

霹雳舞,本名 breaking / break dance,起源于美国70年代纽约布朗克斯区和黑人区,就是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亚文化,之一。

当代街舞鼻祖,中文译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取其精髓,这种信达雅的境界,非在翻译方面有极高天赋的香港同胞不可达。

但1987年引进的美国电影《霹雳舞》,才是真正引发我国霹雳舞热潮的导火索。片中两位男主的名字听起来就很“霹雳”——旋风,马达
1987年引进的美国电影《霹雳舞》


随着跳爵士舞出身的女主把这种街头舞蹈跳上了大舞台,荧屏之外,大西洋彼岸,中国青少年也开启了街头苦滑太空步的“擦玻璃”模式。



80年代蹦迪其实难度系数很高的,跳得好看需要身体柔韧和肌肉力量,毕竟霹雳舞不好跳啊。

那时候的小青年也真是有激情,非常好学肯钻研。即使高难度动作如把头当钻木用的头旋玩不了,但比较凹造型的如战斗步、摇摆步、地板步之类总得要会一两个吧——那时候真有人买文化书籍,严肃认真学习蹦迪姿势。
那些K书学舞的日子


技术问题都解决了,最核心的蹦迪Outfit能落下吗?

当然不能——飞机头,蛤蟆镜,喇叭裤,尖头鞋......从头到脚,总之怎么拉风怎么来。当然了,时髦的标准不一定是“好看”,比如,“戴蛤蟆镜不准撕镜片上的标签”这种匪夷所思的行为。
麦克·哈里斯,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的男主
掀起我国蟆镜浪潮第一人
这是何苦呢?其实就是想靠标签显摆一下这副墨镜是进口货,舶来品,洋气。尽管大家都心知肚明,有几副蛤蟆镜是真正进口的啊,大部分都 Made in China

 80年代蹦霹雳舞的江湖,有几个如雷贯耳的传奇不可不知呐,少年


    关注 Enjoy雅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