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葬礼上的哭泣与喧闹李楠

 

一样的乡村生活,不一样的深刻描述...

乡村葬礼上的哭泣与喧闹

文|李楠
老公的二姑今年六十二,是出车祸死亡。按照乡下的规矩,若不到六十死去的人,是不配超度亡灵的。不用请乐队,也不用请道士,直接就可以埋掉。

二姑虽然是意外死亡,但是刚刚过了六十。在乡下农村规矩是可以热闹体面地送上山的。

老公提前几天就开始回家准备了,正好这几天是五一放假,我和老公也一起回去。

老公家有三个男孩,然后还有两个堂兄。在乡下,葬礼从来都不是含蓄的,而是极其铺张浪费的。

老公的五个兄弟请了最好的乐队,然后是做法师的道士。鞭炮,烟花,花圈,毛毯,明镜……小小的山村被烟花鞭炮淹没。锣鼓唢呐响彻天。

我是第一次来二姑家,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庒。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鸟儿呢喃,柳枝青翠。村庄的路旁有许多成熟的桑子自然的掉落。

我小时候便听说,房前屋后是不能种桑树的。“桑”,与丧谐音。因此桑树种在家门口是不吉利的。

而这个村庄触目所及皆是桑树,让人联想到“丧”。和中国所有的农村一样,村庄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小小的山村每当有喜事或者是丧事,留在村庄里的人差不多都会来帮忙。

才进村庄,便听见哀伤的唢呐声,乐队早早就在山坡上的空地搭起台子。唱各种怀念妈妈的歌曲。

灵堂设在二姑的堂屋,二姑的女儿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的美国赶回来,听说回来的当天就哭的鼻子出血。

哭在葬礼上是必须的,没有哭声的葬礼是不成功的葬礼。

我们依次去二姑的灵堂前磕头,二姑清秀的遗照摆放在灵堂前,二姑父坐在棺木旁,一手扶棺,一手抹泪。女儿和儿子跪在灵堂前,向来客谢礼。
跪倒在二姑的灵前,我突然就控制不住的大声哭泣,眼泪像泉水,喷涌而出。把这么多年积攒的眼泪都洒了出来。声音由断断续续抽泣到嚎啕大哭。

我与二姑并没有什么交集,我不明白我为何这样哭泣。

爷爷死的时候,我奶奶怪我,几个孙女就你没哭,还笑。可是当时我确实哭不出来,我爷爷到了癌症晚期,每天痛的浑身发抖,而他以前该是多么坚强的一个人啊!我认为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

生死离别本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较之于西方葬礼上的克制,中国葬礼上的哭泣更像是一种传统文化。死亡对于逝者是一种解脱,可是对于活着的亲人,却是最最惨烈的离别。很多人大哭,是发自内心肺腑。数年后的深夜的哭泣,也是哀痛的回潮。

相对于男性,他们的感情更加含蓄内敛。而葬礼上的哭泣更应该是女人们的事。在乡村,女人的地位仍然不高,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葬礼上女人的哭泣被看做很正常的事。反正她们平时也爱哭,所幸此时就放开的哭。哭必须还得有哭的抑扬顿挫,哭的有声音。哭死者平生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再也无缘相见的哀痛。

在乡村葬礼上乐队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甚至关乎一场葬礼的成功与失败。乐队有三个歌手轮流唱歌,还要小品,歌舞。待所有的宾客都到了,乐队的主事会找主家要一份详细的宾客名单,然后一个个的挨着喊,被喊道的人往往都是一百两百的点歌费。而请来为死者超度亡灵的法师让我们围着棺木不停的转,被点名的每人至少也是一百。

乐队,法师,以及第二天抬棺木上山的本家人,无一不是钱开路。

第二天早上天刚刚亮,送葬的队伍就出发了。

哀乐响起,二姑的灵柩缓缓抬起。她的女儿跪在棺木前哭得几乎起不来。

半小时的山路走了将近两个小时。孝子孝孙三步一叩首,送棺木上山的人每次停下都有人给钱。棺木刚刚起灵时,大家都哭了。走到山上,所有人都笑了。

刚才悲伤的气氛完全不存在了。

下葬的时候,法师说,跪……现在要哭,于是哭声一片。干嚎的,表演的,虚伪的。反正葬礼上哭声只要是哭出声音的,管他真假,大家早就习惯于这些假的、肤浅的哭声在回荡。
作者简介

八零后的平凡女子,喜静,好幽居。爱文字,爱古典音乐,爱茶艺,爱园艺。崇尚简单本真,素白如水的日子。音乐与文字,视为挚爱,在午夜,听一曲空谷琴音,吟一阕清词小令。
有偿征稿、谢谢欣赏,友情转发



投稿及赞赏所得事宜

请注意在平台首页查询

读者交流群qq:478343972

作者交流群qq:311588651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


备注:点击尾部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品读春秋电台!


    关注 品读春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