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雕,粽子,松花饼玉兰儿

 

我爱端午,爱初夏这美好的日子。...

看故事赏美文点击顶端蓝字品读春秋即可关注我们
麦雕,粽子,松花饼


文| 玉兰儿
端午到了,百花次第盛开,时令水果也是粉墨登场。田野里的芬芳随风舞入农家院子,尤其是栀子花,碰香碰香,母亲喜欢采一大捆插入花瓶中,花香盈袖。

端午那天,母亲是忙碌的。

一早会去池塘边采几束菖蒲和艾草,菖蒲剪成宝剑状,艾草做成宝剑穗挂于门口。似乎就辟邪了。家人平安是母亲的最大愿望。我喜欢闻艾草的香气。

着母亲就开始张罗端午的食品了。

做麦雕是一件非常盛大的事情。

揉面,劲道必须足够,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需要适中。揉面后开始摊面,这是个力气活,也是个巧活,母亲摊的面团子总是如机器制作一样又圆又厚薄适中,然后开始剪花,只要你愿意,一条条的面花你可以想象成无数个花瓣,接着把花瓣装点成花朵形状,也可以是动物形状。我们小时,最喜欢做这个,一会儿一只螃蟹,一会儿一朵月季,一会儿一朵榴花,想象空间在嬉笑妍开中可以放成无限大。

村子里有人叫这个为麦花的,也有叫麦蟹的,但我们家始终跟着母亲叫麦雕。很形象,就如浮雕一样。

最后在在滚烫的油锅里炸。炸也是个技术活,火候要刚刚好。时间不够,会韧性太足而松脆不够;时间太久会炸成焦糊状,这个火候全靠经验和意会。而母亲,似乎从没失手过。

小时候,咬一口,咔嚓一声,“好吃”,母亲便微笑着忘记了一天的劳累,脸上顿时写上了满足的模样。

如今,咬一口,恍若咬住了童年亲切的味道,和母亲殷殷的期盼和深情。

《枕草子》说:“端午节的菖蒲,过了秋冬还是存在,都变得很是枯槁而且白色了,甚是难看。那时节的香气却还是剩余着,觉得很有意思的。”枕草子中,对很多景物的描写,最后都会加上一句“觉得很有意思”,想起做麦雕的过程,也觉很有意思。
(麦雕《红楼梦中人》上、下同)


除了麦雕,粽子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端午食品。

裹粽子的米是需要提前浸泡过的。那时没有冰箱,怕食物变质,母亲就做碱水棕,馅分红豆和酱肉两种。母亲提前一个晚上开始浸糯米,食碱也一起溶入其中,包粽子前,须沥干糯米。

棕叶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碱水棕做的小小的,那么粽叶反而是要大一点为好,用一张粽叶包成一只三角棕,当然像我们这些生手,花三张粽叶说不定还裹不住糯米,滴溜溜的滑出来,也是有的。在糯米的中心位置挖一个小坑,放馅,红豆还要捣成糊状,加糖,酱肉用酱油腌制,用席草捆扎,必须紧实。为了区分不同品种,母亲会把捆扎用的席草染成不同的颜色。

接着就是煮。母亲在大锅里加满水,水淹粽子,用柴火旺煮2小时,熟透捞出,剥去棕叶,母亲用一只竹筷对中心插入粽子,于是我们小孩便可以举着粽子边吃边串门走户,不亦乐乎。

碱水棕,色泽橙黄,晶莹透亮,入口软糯,味甜而具有棕叶特别的清香。和如今市面上买到的粽子完全不同的口感。那时我家的粽子分给亲戚家,能赢得一片赞誉。

前几日,友送了粽子给我,当时不以为然,解开粽叶发现是碱水棕,欣喜万分,似遇见老朋友般的温暖和亲热,煮后,叫母亲一起品尝,拿出好酒。“好酒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松花饼,按理是夏至才做的,可我们家,端午这天下午,母亲一定会做这道点心。
松花是春天去山上采来的,采松花非常有讲究,需要含苞待放的,然后在家捂一晚,第二天需晴天出太阳,在太阳光下一晒,松花就落下来,不然松花就不肯跑出来。轻轻地拍,嫩黄的松花粉,糯糯的,有点小清新。

揉面,松花铺在擀面板上,擀成圆状时,两面已沾染了嫩黄的松花色,馅是芝麻加红糖,芝麻要炒熟碾碎,散发香气。母亲用一直碗扣着做好的饼,一按,就是一个成型的松花饼,貌似简单,却不易做好。松花饼母亲会放在用竹子编的竹篮里,撒一些松花粉,防止黏着。

松花饼在锅里是干烤的,先把锅烧热了,再放上去,正反面反复翻几次,松花的香味飘出来的时候,基本已烤好。那个香味,似乎从我的文字里还能飘出来。

父亲最喜吃松花饼,所以母亲会乐此不疲地一直做,当然也口福了我们。“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记忆中,夏日的午后,总有父亲哼着小曲品尝母亲做的松花饼的场景,虽父亲酒量不好,可这良辰,怕也是醉了一辈子的。

端午的晚上,新月如勾,一家人在院里,享受母亲忙碌了一天的成果。艾香,棕香,松花香,裹着甜蜜和温馨。本草国历说:五月鸣蜩、插艾和菖蒲。五月是端午的季节,“端午,充满了夏天的香味,艾草的香味集合了所有青草的香味,这一天,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享受了一次美好的夏天的盛宴,这已经足够了。”

我爱端午,爱初夏这美好的日子。
玉兰儿,外企CEO,喜文习静,看书写字,莳花弄草,和同好一起编一本“越读”,愿花间读些想读之书。

品读春秋:约稿玉兰儿13篇文章,后将陆续推出,
请喜欢她作品的朋友们关注我们及时查阅!
有偿征稿、谢谢欣赏,友情转发



投稿及赞赏所得事宜

请注意在平台首页查询

读者交流群qq:478343972

作者交流群qq:311588651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


    关注 品读春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