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桥上一首诗,道尽濮院过去时

 

去升平桥,必然要在十景塘边走上一段。狭窄的河道到了这里,豁然开朗;肮脏的河水到了这里,骤然清澈;东侧河岸上还有着芦苇丛丛,凭添数分野趣。...





2016年1月,“聚桂文会”以专栏的形式在微信中问世,2016年3月,“聚桂文会”开启独立的微信公众平台。在1~3月的过程中,有45期的文章未在独立的“聚桂文会”中刊发,缺少了历史记录。这样的遗憾只有补发才能完美的衔接。文章顺序有所改变,但补充的数量稍有增加。读者诸君从中可重温初创时期的“聚桂文会”。

十景塘和升平桥
徐晓叶
去升平桥,必然要在十景塘边走上一段。狭窄的河道到了这里,豁然开朗;肮脏的河水到了这里,骤然清澈;东侧河岸上还有着芦苇丛丛,凭添数分野趣。走在塘边,感觉天空也似乎蔚蓝了许多。民国夏辛铭的《濮院志》中有“十锦塘”的记载,位置在庄泾上由庄泾桥至东岳庙里许。由此可判断出十锦塘与今人所说的十景塘是同一个地方。《濮院志》中称它“春则桃李垂堤,秋则芙蓉匝岸。近塘皆濮氏庄房,故辟此路以为胜游。近则一望桑麻无复昔日之盛。”清朝的沈涛著有《幽湖百咏》,其中之三十五就写到了十锦塘:“斗坛香满月华清,岳阕仙宫百宝呈。十锦塘头风露冷,美人联臂踏歌声。”那时的人们在中秋之夜到东岳庙赏月,把船泊于十锦塘上,年青的人们手挽手相互对歌,极尽灯火笙歌之盛。
01
沿着塘西的小路一直往北,路过数棵柳树,绕过一畦菜地,走过几块石板搭就的小升平桥,就到了升平桥。

在濮院诸多的老桥里,升平桥的景色最好。因为它远离了喧嚣的市集,远离了密集的人烟,在它的周围也没有实用却丑陋的水泥桥。2006年的仲春,我们再次造访升平桥的时候,一位老人正坐在桥上。当我们围着老桥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时,老人仍怡然自得地享受着正午的阳光,丝毫不忤为意。升平桥北十外步的地方,是洪合敬老院,老人与老桥比邻而居,谓之人石俱老也。
02
升平桥仅有南侧的石桥栏还在,其余的就只剩下桥面上方的石孔,空积着一些雨水。升平桥的两侧的桥联还在,东面为“济寿歌仁乡称永乐,机声渔唱共升平”,西面为“桐水西来联十景,梅泾南望慕双贤”。文字简单通俗,却把濮院旧称永乐、梅泾,桥名升平、塘名十景,西有桐乡、南有双贤桥,甚至永乐绸业繁盛等,统统都包含在内。据记载,濮院的绸业始于南宋、兴于元、盛于康乾,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渐渐衰微,及至抗战时期完全败落。升平桥的始建年代无考,重建于道光八年(1628年),想那时的濮院绸业,尚未完全衰落,所以桥联中才有“机声渔唱”的文字。
03
在桥堍下摆个小摊的老妇人,用她混合着濮院与洪合口音的方言,向我讲述升平桥曾有的闹猛。原来老底子的东岳庙就在升平桥北两里的地方。东岳庙香火鼎盛的时候,升平桥上也人来人往。小时候的她跟着小伙伴到东岳庙里玩,走进丰都殿,暗恻懵懂中突然青面獠牙的泥塑就迎面扑来,吓得当场尿了裤子。满是皱纹的老人说到这里,脸上居然浮起了童真的笑容,还用手拍着胸口,似乎余悸未消。可见童年的惊吓记忆深刻之极。

站在升平桥上往西南望,新建的香海寺屋子鳞次栉比,想必其香火旺盛得不亚于曾经的东岳庙吧。



【作者简介】徐晓叶,笔名萧尘。2000年毕业于宁波大学,政府机关工作。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作品见于《嘉兴日报》《桐乡通讯》《新嘉兴》等报刊杂志。



往期文章推荐
濮院之路,经典回放


    关注 聚桂文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