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院大街43号,墙门堂里的趣事

 

曾经说过我家住在大街43号,其实这43号不是我家一家的门牌号码,是一共5家人家的共同门牌号码,里面的人都对外说我们是濮院大街43号墙门堂里的人。...





大街老屋(朱家伦摄)
濮院大街43号墙门堂
◎唐  勇
各位,我在第一篇回忆文章里曾经说过我家住在大街43号,其实这43号不是我家一家的门牌号码,是一共5家人家的共同门牌号码,里面的人都对外说我们是濮院大街43号墙门堂里的人。今天我来跟大伙分享一下我们墙门堂里人的生活趣事和经历。
01
我家住墙门堂大门左侧,隔壁右侧住着徐师傅家,徐师傅是一位竹匠,一根根毛竹经过他的手,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竹编产品,人称“花巧”师傅,他生有三女一男四个子女,我打小跟他的儿子一起滚玻璃球,捉知了,后来英年早逝,实在可惜。他的三个女儿都很漂亮,都是持家能手。

在我印象中,小时候每到过年,徐师傅家和我家便早早准备年货,炒瓜子,做团子,发肉皮,烧大肉,相互来看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过年一共有几道菜。现在想来,如今已没有这种过年的气氛了。
02
往里是姚叔叔家,他在濮院粮管所工作,学者模样,因高度近视,戴了副眼镜,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在路上碰到他,叫了声:“姚叔叔好。”他一下认不出我来,嘴里却说着:“好,好,乖孩子。”当时的场景,至今让人忍俊不禁。

姚师母王阿姨是濮院医院注射室的医生,打针有一套手法。我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需打针,妈妈背我去医院找王阿姨,我怕得要命,死活不肯打,对王阿姨又抓又挠,又哭又闹。以后长大成人的日子里,每次看到退休了的王阿姨,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惭愧。
03
姚叔叔有一儿一女,他儿子立秋,我叫他阿秋哥,是我小时候的偶像,他会好多我们不懂的事。有一次他神秘地叫我们几个小伙伴去他的小房间看幻灯片,各种各样的幻灯片都是他自制的,看得我们特开心,特崇拜。他的爱好,后来成就了他濮院医院优秀的B超师。

再往里是高家老太太,老太太慈目慈脸,一副与世无争的泰然样子,几个子女都已成家分开住了,大女儿怕她冷清,叫外甥女陪她住。说来好笑,她外甥女胆子很小,上夜班回来,因墙门堂里没有路灯,老太太又是最后第二家,每次一进墙门堂,她都高声叫:“外婆,外婆。”一来叫外婆开门,二来为自己壮胆,每次我们听到都会会心一笑。
04
最后一家、也是这墙门堂里真正的主人家,这墙门堂里的房子和高楼,本是他家开过申家银楼的,在濮院很有名,上海也开有商号。申家爷爷年轻时在上海十里洋场住过,懂得不少洋玩意,特别是他骑洋车(自行车)的车技真是一流,我亲眼见过一回,在三中操场他倒立骑,慢车骑,双脱手飞车骑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他家在中厅天井里有一花台,下面养了两只大乌龟,据说有几百年了,平时躲在里面,夜里吃食会出来,我有幸在白天见过一回,感觉很大很神奇。
05
最后说说我家,我爸妈生我们四个子女,三女一儿,因为子女多,房子不大,每个小孩都想自己睡一人一床舒服,到我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床铺多。家里有一个木楼梯,不仅窄而且陡,我却能飞奔上下,引得木梯咚咚响,楼板嘎吱吱。

有一年,电视连续剧《春蚕·秋收·冬种》拍摄时,在濮院大街取外景,所以我家外墙上写了个大大的“當”字,正好导演组的视频放在我家里,几个主要演员也都在我家,我只认出了老演员程之,既激动,又心慌,看到几个演员都站着说话,连忙搬了凳子请他们坐,程之说了声:“谢谢。”便坐下了。他话不多,嘴里念念有词,可能在背台词。我知趣地退到外面,至今都后悔没让他留个签名。
06
如今墙门堂里的人,各奔东西,难得碰到,在这里特写此文,怀念我们曾经的邻居和故人。



【作者简介】唐勇,濮院人,爱好乡土文史。
春来福至
参与活动,领取春联


    关注 聚桂文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