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柱:“《湖南楚汉漆木器研究》”前言

 

“前言序言后记专题”编者按:书、论文的前言序言后记,同学术论文大不一样,多包含作者真挚感情,所谓读其文知其人...



“前言序言后记专题”

编者按:书、论文的前言序言后记,同学术论文大不一样,多包含作者真挚感情,所谓读其文知其人也!今我们组织“前言序言后记专题”,便是向学界推送一系列文章,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带给我们的感情世界。



聂菲、刘庆柱先生合影
不久前,聂菲同志给我寄来了一部数十万言的书稿——《湖南楚汉漆木器研究》,嘱我为其作序。

聂菲同志长期在湖南省博物馆从事古代漆器研究工作。湖南及湖南省博物馆是中国古代漆器研究的重地,尤其是在楚汉漆器研究方面更是如此,因为那里有着极为丰富的楚汉漆器考古发现资料。据聂菲同志统计,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湖南省境内20多个县市发现了楚墓的出土漆器,其中已公开发布的就有857座楚墓,这之中尤以长沙浏城桥楚墓、湘乡牛形山楚墓、临澧九里楚墓、常德夕阳坡楚墓和寨子岭楚墓等封君、卿大夫高等级墓葬和墓葬群较为重要。这些楚墓出土漆器累计达2000多件。湖南地区考古发现出土西汉时代漆器墓葬更是多达200多座,其中有不少属于高等级贵族墓的诸侯王墓与列侯墓,如著名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长沙砂子塘王室墓、吴氏长沙王后渔阳墓、沅陵侯吴阳墓、风篷岭长沙王后墓、鹞子岭泉陵侯刘庆与夫人墓等,这些墓葬出土漆器逾7000件。上述楚汉墓出土的漆器品类涵盖了礼器、乐器、兵器、葬具及生活用品等诸多方面,其中西汉高等级贵族墓出土漆器中所保存的铭文,对于研究当时的漆器手工业及相关历史地理等问题十分重要。从湖南各地出土的楚汉漆器保存现状来看,由于湖南地区出土楚汉漆器所在地的地质环境条件与这些墓葬的埋葬技术,使上述楚汉墓葬考古发现漆器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其他地区是极为罕见的。楚汉漆器考古发现资料的科学性、丰富性、完整性,成为聂菲同志研究楚汉漆器的得天独厚条件。她多年来一直把中国古代漆器研究,尤其是楚汉漆器研究作为其科研工作重点,十分关注楚汉漆器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学术进展,重视与古代漆器研究的相关知识的积累,努力探索与应用新的研究方法,通过艰辛刻苦的科学研究,完成了其大作《湖南楚汉漆木器研究》。这是她多年来从事楚汉漆器科学研究的丰硕学术成果,也是我近年来看到的关于中国古代漆器考古研究方面很有学术特色的一部专著。

在中国古代漆器研究史中,楚汉漆器以其学术意义重要而著称。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楚汉漆器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而漆器又是这一“转折时期”最具时代特点的物质文化代表;二是因为楚汉漆器不仅是战国秦汉时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质文化,楚汉漆器自身也在中国古代漆器发展史上处于最辉煌时期。

战国秦汉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从王国发展为帝国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从考古学观察,古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必将在相应物质文化载体上表现出来。承载三代的“青铜”文明,在东周时期出现的青铜礼器的“明器化”、各种质地礼器的“微型化”,“礼崩”的物质文化现象随处可见,三代“青铜”文明已经走至历史的“尽头”。代之而起的是战国秦汉时代漆器,漆器是这个时代从物质到精神发生全面变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反映在社会物质生活中(尤其是上层社会物质生活中),那时的漆器已经继三代青铜器之后(尤其是西汉时代),成为当时社会崇尚的“物质文化”的“代表”。这种“物质文化”的变化,不只是王国与帝国不同时代“物质文化”内容的“形而下”之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其“形而上”的区别,透过这些“不同”与“区别”,解析楚汉漆器的时空变化历史过程,是从历史的一个方面探索王国至帝国时代历史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古代漆器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漆器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在漆器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战国秦汉时代漆器应该是达到中国古代漆器发展史的“顶峰”。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其一是漆器之于战国秦汉时代,犹如青铜器之于夏商周时代、金银器之于隋唐时代、瓷器之于宋元明清时代,漆器可谓战国秦汉时代物质文化的杰出代表,战国秦汉时代漆器又以楚汉漆器最具代表性。楚汉漆器的上述特定历史特点,使其在古代漆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其二是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类型之多、质量之精、产量之大、造型之精美、图案之华丽、工艺之高超、价值之贵重、社会之推崇,是任何时代的漆器所无法与之相比的。西汉晚期,其中“三服官”与“东西织室”生产高级纺织品、服装,“三工官”的军工产品和蜀郡、广汉郡等生产的金银釦漆器,被认为是朝廷财政开支最大的三个方面,仅蜀郡和广汉郡的金银釦漆器就“岁各用五百万”(《汉书·贡禹传》)。漆器之昂贵惊人,每件逾“千钱”,一个漆杯需用“百人之力”,一件屏风需要“万人之功”(《盐铁论·散不足》)。这些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秦汉时代漆器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聂菲同志以战国秦汉时期的楚汉漆器为研究对象,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科研工作。从战国秦汉时代漆器研究学术史上来说,无论就楚汉漆器本体的考古发现数量与品类之多、漆器图案之繁复而言,还是就楚汉漆器研究涉及学术领域之广博、学术积累之厚重、创新突破之难度而言,都是相当艰巨的。聂菲同志迎着困难,勇于攀登,积数年之努力,完成了《湖南楚汉漆木器研究》。我读了书稿之后,感到与同类或相近研究领域专著相比较,该书稿有着突出特点。作者更为全面、深入地应用考古学的区域类型学方法,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在楚汉漆器研究中的应用,这些都使其研究的科学性大大增强;在楚汉漆器研究,她又把楚汉漆器置于当时“社会历史”之中,从楚汉漆器探索楚汉历史,力图“透物见人”、“透形见神”。对于楚汉漆器工艺与漆器生产管理的探索,亦颇多新意。

我想《湖南楚汉漆木器研究》的出版,必将使人们更加关注、促进中国古代漆器(尤其是楚汉漆器)的学术研究,也为历史学、美术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拓展了新的视角。
刘庆柱
2012年8月16日于北京


附:目 录

绪论 研究范围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漆林释义与地宜制漆

第三节 湖南楚汉漆器考古发现与研究回顾

第四节 本书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南楚历程 区域特征

第一节 追溯漆木遗迹

第二节 湖南楚墓所出漆器分区

第三节 各区域内漆器发现概况

第四节 区域性漆器的特点及异同

第五节 区域内漆器所反映的文化特征及原因

第六节 湖南楚墓漆器反映南楚地区习俗问题的讨论

第二章 传承迄汉 文脉春秋

第一节 湖南西汉王、侯及其家族的高级贵族墓葬出土漆器概述

第二节 西汉时期漆器功能与工艺的传承和变异

第三节 马王堆汉墓漆器反映汉初长沙地区生活风俗问题的讨论

第三章 物勒工名 制地探源

第一节 湖南楚汉墓葬出土漆器铭文概述

第二节 楚墓出土漆器铭文与产地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西汉漆器铭文、简帛文字与产地问题的讨论

第四节 相关问题

第四章 墨髹朱里 制作精良

第一节 制胎工艺

第二节 髹饰工艺

第三节 从“
”字铭文看汉代制漆工序

第五章 年代演绎 考古寻根

第一节 典型墓葬

第二节 漆器类型

第三节 分期与年代

第四节 文字与符号发展变化

第五节 工艺与纹饰发展序列

第六节 纹饰演进的反思

结语 湖南楚汉漆器若干问题的启示

第一节 湖南楚汉漆器发展的历史与社会原因

第二节 湖南楚汉漆器在考古学上的意义

第三节 湖南楚汉漆器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附录 征引文献目录

英文提要(Abstract)

“先秦秦汉史”公众号正在推送“前言序言后记专题”,本专辑由周海锋、游逸飞策划统筹,姚磊协助组稿,期待大家有相关文章都可发来(xqqhsyj@126.com)。让学术有情怀的飞扬起来!


    关注 先秦秦汉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