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道为友,小人以利为友。

 





"良禽择木而栖,德者择善而居"。交友亦如是君子以道为友,小人以利为友。

人还总是离不开朋友,而对于极其注重交友的孔子来说,其实真正的交友之道则在于三个字:诚、仁、谏。

道之一:以诚待,超功利
孔子交友尚德不尚利,尚学问不尚权势。在他眼里,只要对自己学问、德行有长进的人都是益友。

燕国有一少年名为项橐,一日找到孔子,向他提问:"世间什么水无鱼?什么火无烟?什么树无叶?什么花无枝?"孔子一时无解恭敬地向项橐请教,项橐笑着说道:"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知,众人还称你为致圣之人。"孔子大叹道:"后生可畏,老夫愿拜你为师。"随之拱手便拜,自此二人成为了忘年之交。

《论语•述而》中有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如其中所言,孔子提倡的结交益友,就是交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但所谓的益友并不是说通过他们可以改善自己外在的生活条件,而是能借他们的美好德行来完善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丰富自己的学识。于古人而言,真正的挚友本就是超乎功利的,于今人何尝不是呢?

道之二:以仁交,通权变
对于交友,孔子是很讲究礼的,但这礼并非教条之道,而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宽厚与灵活。

孔子有个叫原壤的旧友,因他母亲去世,孔子去帮他置办棺材,谁知原壤竟扶着棺木高歌。依礼数,至亲刚亡家中就歌声不断是极其非礼的行为。可平日讲求礼数的孔子却装作没听见。

众人好奇问道:"此人这么无礼,您还帮他?"孔子却说:"故者毋失其为故也。"(他是我的老朋友,不能因其一时失礼,而不当他是老朋友啊!)

原壤因丧母而心情压抑,以唱歌的形式来发泄自己悲伤的情绪,在旁人看来虽然有些出格,但孔子却可以理解,所以才能顾念旧情,并不愿因为其一时的失礼而与之绝交。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如此,挚友难觅,如非动及原则让他三尺又何妨呢?

道之三:以慎往,善劝谏
孔子认为交友不易,对于朋友的过错需指出但应选择正确的方法,这正如《论语•颜渊》中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所说到的以诚心相劝。

春秋时期,鲁国规定,若有鲁人在国外被卖为奴隶,鲁人可先将其赎回后,再向国库申取赎款。孔子的一个朋友从国外赎回一个奴隶,但却没到国库报取赎款。

别人赞其品格高尚,孔子却前去劝谏朋友,他说:"今日你赎人不报,将来别人看到做奴隶的鲁人,本想赎回,却因担心自己去索要赎款时,被人指责贪图钱财品行不如你而放弃此举,这不就适得其反了吗?当然,我仅仅是说说而已,你也有反驳的权利。"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处事的方式方法。所以,话已出口,则不必苛求朋友非得听从自己,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以免失去了朋友间的平等,让友谊生出异味。



相识快,相知却难,交友二字看似轻巧实则不易,世间各家讲求推崇的与人相交之法比比皆是,一时也难以尽言。

然而,当我们重新回归本初,静心思之,于人心,其实最为至善的交友之道,也不过一句:善诚相待,将心比心。




    关注 孙显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