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笈访师:浅谈行脚僧图像文化

 

有人说这是达摩多罗尊者,身负经笈足下常伴一只猛虎,头前的云彩幻化出宝胜如来佛。有人说这是《广清凉传》中释普







有人说这是达摩多罗尊者,身负经笈足下常伴一只猛虎,头前的云彩幻化出宝胜如来佛。有人说这是《广清凉传》中释普明游历五台山,在南台之北遇到老虎的化现图。有人说这个图示来自风尘仆仆取经的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日月兼程赶路的他还不忘读经。行脚僧负笈访师四方云游的情景自五代以来逐渐形成这个图示,不论《清明上河图》中背箧者,抑或繁塔胡相行僧砖雕和敦煌308窟西夏僧侣壁画,都展示着这些信仰坚定并且勇于探索的僧人的高尚情怀。从三国时代曹魏国僧人朱士行,到东晋法显大师,直至唐代的不空和尚和义净法师,均为了佛学的完善和自身的修持西行取经。从这幅行脚僧图像中,能够读出他们的坚韧和不屈。

这幅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伴虎行脚僧图》,用线朴实稚拙却充满了画味,僧人形象虽有不合身体结构之处,看得出作者努力地描绘和精心的点染。右手执杖,诉说着脚力的艰辛,左手持麈尾,代表着德高望重。传说鹿群行动必有大鹿当先领队,截取麈尾用作手拂,有“领袖群伦”的意思。这位深目高鼻的西域僧人身穿交领束腰儒衫,外披井田袈裟,头戴宽沿帽,脚穿草鞋,身背简易的竹笈,竹笈上装有经卷。这个竹笈很像张国荣在电影《倩女幽魂》里的扮相,竹笈上部链子上拴着一个铜灯,具有走夜路的照明功能。朱红的帽带鞋带、衣服上朱砂和胭脂斑点、竹笈上的红带子以及头部化佛的深红色云气多层次互相呼应,将整个画面统一在一起,红色调符合僧人端庄内秀的品质。脚下的白虎增加了僧人的威严,虽然虎头同样有些变形。

这个图像范式和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图很像,作为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法师立下宏愿去印度寻找佛陀经卷。精通典籍的玄奘感觉翻译成汉文的佛经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他听天竺高僧说那烂陀寺有丰富的佛教典籍,便立志求学。他只身穿越八百里莫贺延碛大沙漠,沙漠四顾茫然,到了晚上则妖魅举火灿若繁星,非常恐怖。后又经高昌国、迦毕试国、碎叶城等,求学那烂陀寺戒贤法师门下。又多方游历,于戒日王时曲女城中召开无遮大会,玄奘法师立下《真唯识量》23字,无人能驳斥遂声名大震。后携带经书回国,潜心译经,继承了世亲菩萨和无著菩萨的唯识学派,引入法相唯识宗深秘的八识学说。在轮回中,人拥有八个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作为有情生命的果报体,承担有情生死流转中的造业和受果。但它不是恒常不变的,它也是时时刻刻在改变。生死依赖这八个识流转,所以破除执着也从此繁细处入手。玄奘法师最大的成就,便是引入和翻译了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直到近代的熊十力等学者,仍然勇于探索,将儒学和唯识学结合改进儒家理论。可以说玄奘法师不仅在《西游记》中家喻户晓,在佛学理论完善中,为后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注:本文属于原创,不许转载

作者简介:

孙润之,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孝感市孝南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现为《孝南民俗文化丛书》的副主编,2014年出版了《孝南民俗之地名文化》,2015年出版《孝南民俗之节令文化》。工作期间策划了丹阳古镇丹阳楼的三大展览馆,展览馆共分为三个主展厅,一是“城市之根”——叶家庙古遗址展览厅,展示了丹阳古镇新石器时代的灿烂历史,古代这里是孝感文明的发源地。二是“孝感动天”——孝文化展览厅,介绍了丹阳古镇从古至今的孝文化沿革,使得此地人文荟萃。三是“开国上将”——王新亭将军专题展,展现出孝感朋兴人王新亭将军在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历程中的赫赫功勋。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