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绿城小镇的玩法

 

做小镇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建立“新引力”。...



5月份有几件事值得关注:

一是5月3日,碧桂园在惠州拿了一块地,31万平方米,不大也不小,用来干什么呢?建碧桂园第一个“科技小镇”。

二是5月12日,融创102.54亿元收购天津最大烂尾盘星耀五洲。

星耀五洲距天津市区30多公里,包含4000亩土地和7000亩水域。不出意外的话,孙宏斌将在此打造融创的第一个“小镇”产品。

杨国强和孙宏斌这两个大玩家在这个时点的共同选择,可能预示着“小镇”产品,经绿城和蓝城的成功启动后,已打响了跑马圈地的发令枪。

从现在起,这一点可能将慢慢形成共识:“小镇”将是房地产业的一条新的“赛道”,并且是“主赛道”。

截至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普遍的城市化,第二阶段是大城市化。现在我们正在过渡到第三阶段:都市圈化,也即“美国模式”——大城市资源溢出,与其周边的小城市、小城镇产生链接,形成一个网状的城市群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走访过多个小镇,包括海南绿城蓝湾小镇、杭州绿城桃源小镇、北京延庆奥伦达部落、泉州聚龙小镇、秦皇岛阿那亚,等等。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总结和思考。

接下来,我想坚持写一个“小镇”系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见、所思。

蓝湾小镇和聚龙小镇,我去年已写过了。所以,这个系列从绿城桃源小镇写起,然后是奥伦达部落的升级版——海坨山谷,及阿那亚等。

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说:“必须建立‘新引力’来克服‘旧引力’,可以把每一个城市当作一块磁铁,每一个人当作一枚磁针。与此同时,只有找到一种方法能构成引力大于现有城市的磁铁,才能有效、自然、健康地重新分布人口。”

可见,做小镇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建立“新引力”。

下面,我就用还原论的方法,把绿城桃源小镇建立“新引力”的玩法,拆解成自下而上的五个层面,以便大家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选  址
我们过去谈论的“小镇”,大部分属于旅游度假型小镇,属于第三居所,海南岛的项目大多属于此类。比如海南绿城蓝湾小镇,绝大部分业主作为过冬之用。

而现在,不管是绿城,还是蓝城,开发的主要是城市近郊的生活型小镇,属于第二居所,大部分业主用于周末度假,退休老人用于养老、养生。

刚出版的《镇长》一书,把小镇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距市中心50-120公里,一到两小时车程。

第二梯队,杭州、成都、武汉、苏州等强二线城市,距市中心30-50公里,车程半小时到一小时。

第三梯队,福州、合肥、郑州、温州、泉州等二城市,距市中心5-20公里,车程10-20分钟。

可以看到,城市能级越低,越是要距市中心近。这是因为,在一线城市以下,拥有第二居所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

从这一划分标准来看,绿城桃源小镇的“引力”就很强——距市中心黄龙体育场直线距离18公里,恰好处于城市与自然的连接处,完全可以作为第一居所使用。这也是绿城现有小镇中距市中心最近的一个。
产  品
一般来说,小镇的选址,大都没什么错,城市近郊,有山有水。但上升到产品层面,有能力把产品做好的小镇,除了绿城,我还真没见过几个。

绝大部分小镇的开发商,还是沿袭了大盘的开发模式——大规模地建房子,建便宜的房子,然后广告打得铺天盖地,分销团队如狼似虎。

其实在现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好产品自己就是广告。

小镇项目的成名之作——桃李春风,就是靠它83平方米、设计精巧的一层独院小别墅一夜走红的。有知识的中产阶层,之所以向往小镇生活,无非是想摆脱大城市水泥森林的压抑和冷漠,亲近自然,并重新建立“缓急相助、亲邻不失”的邻里关系。这是对小镇居住产品的核心心理需求。

在绿城桃源小镇,目前在售的四庭墅,也是这种思路的延伸。这是一种四层坡地叠拼,分上叠和下叠,兼顾了接触自然和邻里交往的需求。而125-150平方米的面积,又保证了中产阶层买得起。



四庭墅

而将要推出的六合院产品,一套房子,有大小六个院子,是我最看好的,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里的高庄很是神似,有可能成为继桃李春风之后爆红网络的一代新产品。



六合院

一直在迭代,从未被超越。这是我最佩服绿城的一点。
服  务
小镇的核心是生活,而生活的关键是服务。房子和生活,就如椟和珠的关系。房子只是生活的一个容器,是那个“椟”。而生活就是那个“珠”,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就是围绕这个“珠”展开的。

服务包括生活的林林总总。在我看来,绿城小镇的服务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别:一是硬件方面的,大的设想是通过小镇中心来解决;二是软件,包括健康、教育和社交等。

做服务的难度要大多了,但也是最有价值的。做小镇的门槛和成败的根本原因也正在这儿——你是不是真正从业主的需求出发,真正把业主当成一家人,还是业主投诉的所有问题都不解决。

在100个操盘手中,真正能做镇长的不足5%。

这是因为,真正具备服务精神和思维、并舍得为此投入的人,在如今的社会中是极度稀缺的。
文  化
重点来了。按说地理好、产品好、服务好,就够了。但绿城的理想主义基因,总是力图赋予产品理想生活的色彩。

绿城桃源小镇在这一层面投入巨大。

绿城桃源小镇主打“耕读”文化。

这里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杭州曾为南宋都城,至今仍有赵构亲耕的八卦田遗址,而杭州城西,历史上也聚集过众多耕读世家,包括前文提到过的高庄。

也就是说,这块土地,本身就有“耕读”的文化底蕴在。

二是它想切中中产阶层的心理需求。

事实上,不论发达国家,如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中产阶级(姑且这么叫吧),都是最焦虑的阶级,不是之一。耕读,是试图缓解和抚慰中产阶层的焦虑感。如果说阿那亚“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满足了中产阶层的“逼格”需求,那么,绿城桃源小镇的耕读馆、耕心田,则是“按摩”中产阶层焦虑心灵,使之重回宁静的地方。







耕读馆



耕心田



春耕大典(左起:窦文涛、镇长曾毅、钱文忠)

很多人不免会有疑问,耕读是怎么跟中产阶层的焦虑扯上关系的?

焦虑其实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无助。而缓解焦虑的关键,是让心静下来。《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绿城桃源小镇的春耕大典上,窦文涛提到了布袋和尚的《插秧歌》: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可见,万事万物的道理是相通的,田间也是可以悟道的。

所以说,小镇所要满足的,不仅仅是居住需求,也有心理需求。

这就像很多人作出购房决策时,不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有时候,感性可能更重要。
自  治
一个没有自治能力的小镇,是不会维持霍华德所说的那种引力的。可能开发商一撤,小镇就走上了下坡路。

所以,通过有组织的形式,去激发小镇每一位业主的善意和服务精神,建立自治制度,最终形成小镇的“自循环能力”,才是开发商工作的终点。

从这一点上,我们才可以理解“人人皆镇长”的真正含义。

在我看来,绿城小镇的所有玩法,基本上都可以划为上述五个层面。

这五种层面各自所形成的引力,最终融为一体,形成霍华德所说的“新引力”。

历史上的事实也表明,很多事,不是单一力量可以改变的,或实现的,而一定是汇集了多股力量,融合为一股洪荒之力,在恰当的时点,爆发了出来,颠覆了原有格局。

但实话实说,集齐这五种力量,难度系数实在太大。一般而言,可能五者有其三,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了。

所以说,绿城成为这一轮小镇浪潮的领头羊,也在情理之中。


    关注 地产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