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用力多者收功远

 

《中庸》里的一句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弱必强。”坚信“用力多者收功远”,并笃行之,必会有不一样的教育人生。...





凡事皆有过程,功到自然成。教学也一样。然而我们太多的老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直奔结果而去,已经不太注重过程了。



有些教师备课,不是用心解读课本、教参,不去花费时间查阅大量资料,不是静下心来思考,而是喜欢从网上下载或拼凑别人的教学设计,或用过去的教案,显而易见少费了很多心血,省时省力。有些教师不太喜欢做题,很多题不是自己认真做一遍,而是直接把答案抄上,遇到疑问上网查查,不费心思也能应付过去,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看到有的老师不琢磨该怎样上好下节课,而是干脆拿起凳子听听人家怎么上,然后自己照葫芦画瓢,等等。不少教师热衷于“短平快”,似乎没有人喜欢坐冷板凳,花上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功夫研究教学。

走笔至此,忽然想起了曾国藩、司马光。曾国藩天赋并不高,小时候曾对一篇文章重复读了很多遍,但仍是没能背下来。碰巧当时家里来了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见他总是翻来覆去背那篇文章,没有要睡觉的意思,贼人不禁大怒,跳出来说:“这样子还读什么书?”然后把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让人笑谈的是,聪明人终究只是做了贼,天分不高的曾国藩,一生不曾离开用功读书,却成了“中兴名臣”。

司马光有句名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司马光幼时就很好学,因自感记忆力差,所以读书时格外用功。老师讲课完毕,照例温习功课,别人读了几遍就合上书本去玩了。而司马光则不然,独自在教室里放下窗帘,又一遍一遍地琅琅诵读反复思考,直到深刻领会文章的意思为止。他据此总结的经验是:“用力多者收功远”。做官以后,尽管公务繁忙,仍能利用点滴时间多读多思。久而久之,知识丰富,厚积薄发,终成大家,他笔下的《资治通鉴》是规模宏大的编年体史书的典范。

大凡做出点成绩的人,无不治学严谨,无不是“用力多者”。教师切忌浮躁、不能沉下心来研究教学。恐怕无人敢称自己的天赋在曾国藩、司马光之上,两位历史杰出人物在治学上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不少教师在教学上却喜欢走捷径、耍点小聪明,几年、十几年后,就会暴露出知识功底浅、教学能力弱,课堂教学乏善可陈。教学专家皆是“用力多者”,他们心有定力,用最深的功夫去研读教材、教参,花大量的时间做题、研究,善于总结规律,不迷信、不盲从,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俞敏洪曾对同学说过:你们一年能做成的事,我用两年、三年去完成;你们能达到目标,我最终也能达到。诚如《中庸》里的一句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弱必强。”坚信“用力多者收功远”,并笃行之,必会有不一样的教育人生。

作者:由洪晓

来源:新思考网博客

老师您好,为使微信公众平台更好的为您的学习提供服务,我们特组织开展微信公众平台使用需求调查问卷,请您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本次调查。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微信使用需求调研

↓↓↓


    关注 新思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