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路大讲堂】|马蔚华: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在家里就能与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原招商银行董事、行长)畅聊创新~...



对路大讲堂
聚集商业顶尖高手
分享实战经验,交流心得及困惑
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及专业人士互为老师
创新无止境!
欢迎大家收看【对路大讲堂】第2期
本期导师|马蔚华
永隆银行董事长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曾任招商银行董事、行长
视频来自于2014正和岛创新大集(上海站)

以下为视频文字整理

1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企业要想成功,要跟上这个时代。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一句话叫与时俱进。我觉得代际创新就是创新的时代性。为什么要创新?很简单就是生存和发展,在现在企业的实践中,弱小的企业和濒临死亡的企业创新的动力是最足的,因为不创新就不存在。而想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要创新。耐克伯德有一句话:第一次创新成功以后,企业一旦站在优势的浪潮,维持的方法只有继续创新。一种是活不下去要创新,第二种是想继续发展也必须创新。

如何创新?一个企业不是提供产品需求就是提供服务,不是提供服务就是提供需求,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有需求,必须有市场,谁的产品和服务能拥有需求和市场,谁就是胜利的企业。

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是一沉不变的,刚才说古代创新本着一件事,就是如何让产品的需求能够被市场所接受。所以产品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所以当时叫依次而变,本身也会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产生体制和机制的变化。

无论市场需求还是企业本身,它都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停不下来。如果一个企业能拥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它的需求和产品能够永远不变化,就是它永远有需求,有市场实力,这就是代际创新。这个能力也就是代际创新的能力。

为什么要代际创新?我记得古希腊有一个哲学家,他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一个河流,河流的速度太快。时代就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这是很有一句哲理的话。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哪一代,大家对创新的认识和实践应该是一致的,50后和90后,认识应该是一致的。

正因如此,我觉得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创新,要具备这样三条:第一条作为企业特别是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你能否比你的同行更早一点认识经济、社会、科技变化带来的市场需求,你能不能比别人早一点;第二条你的体制和机制是否能适应这种变化;第三条你的企业能不能有不断适应这种变化的支撑力。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文化。

2招商银行的创新之举



我在15年前出任招行行长的时候,在同行的竞争力也是弱者的,引用同样的方法去发展,显然不可以。所以,当时我们就认真地研究银行未来的变化,这个未来不用太长,三五年就行了。这三五年银行的需求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刚才说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们当时的战略叫“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

在新世纪初的时候,互联网并不像现在这样火,那时候网友只有几千万人,现在有几亿网民。比尔·盖茨说过,如果你们这些企业不创新,就是21世纪即将灭绝的恐龙。

我们判断传统的银行必须发生变化,银行支付的一统天下肯定要被IT企业所侵袭。巨大的市场天无绝人之路,在两个脱媒的同时,一个巨大的市场就是财富管理的市场将是银行的主战场,那个时候我们就利用当时互联网的兴起机会,要搞零售业务。当时大家还知道一卡通、一网通,到今天也没有超过一千多个网点的银行能成为中国最好的银行。一卡通解决了我们的储户,一个存单能变成各种应用的问题,卡的问题,一网通解决了互联网网点不足,赢得更多客户的问题。

在这两个基础上,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用新的产品赢得新的需求,然后你不断地积累客户,就为后面的巨大市场,财富管理市场奠定了基础。现在在金融界甚至在银行界没有人认为离开财富市场可以存在,所以创新要研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

关注『对路』公众号并回复 马蔚华 ,获取马蔚华完整演讲笔记

>>>>[/b]

精彩预告

下期《对路大讲堂》,将播出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导师梁信军在2014正和岛创新大集(上海站)代际论坛上的演讲:如何在全球找到便宜钱?欢迎关注!

>>>>[/b]

往期内容

《对路大讲堂》第1期|于军:五个三锁定2016牛市行情

更多详情,

关注 对路公众号 
回复 大讲堂 

获取所有课程列表

对路大讲堂
【对路大讲堂】——“对路汇”为对路会员精心打造的优质视频课程!
这里有大佬、牛人的深度观点呈现,成熟企业家与新生代创业者的思想碰撞,企业创新实战场的真实面貌。
『对路汇』会员七大价值:

1、和企业家做合伙人,5000+亿级企业家投资人;2、大佬云集的对路大讲堂;3、创新大集免费门票;4、知名企业创新实战走访;5、著名投资机构对路沙龙零距离路演;6、专访偶像;7、专题社团。
●●●



    关注 对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