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老师讲大学之道1

 

今天是我们至圣先师孔夫子的诞辰,于此同时我们文昌阁的国学大讲堂也揭幕。今天是大讲堂的第一次正式启用,也是大讲...





今天是我们至圣先师孔夫子的诞辰,于此同时我们文昌阁的国学大讲堂也揭幕。今天是大讲堂的第一次正式启用,也是大讲堂的第一次讲座。后学有这样的殊荣因缘,受邀请来这里跟大家分享,觉得很殊胜、也很感恩。前几天,我们主办单位跟我洽淡的时候,希望我能够在这里来跟大家做一场讲座,我当时就说:好!我们就来讲《大学》。

《大学》在中国文化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儒家四书、五经非常重要的经典,大学这一门学问跟一般的经典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不只是基础而已,他不只是一些规矩、规则而已。

“大人之学”——《大学》讲的就是让你成为“大人”,我讲的这个“大人”不是年龄上的大人,而是指一个人心灵、智慧、人格的成熟,真正的大人就是那些历史上成圣成贤的人。所以我们要知道噢,这个“大学”不是说在一般大学里面开设的一门课程,不是那一种大学,那只是世间的一种学问、或是一个学院、一个专科。

就算你大学毕业、研究所毕业、或是读到博士,你也未必真正能够了解《大学》里面的深意,也未必能够真正做到。今天我们要讲的“大学”,它强调一个人人格的至善至美,讲的就是成圣成贤的一门学问。但是它又不是单纯的学术,而是有次第、有步骤,怎么样来到成为圣贤。所以,今天大家不要小看我们这两个小时所跟大家分享的,今天所要讲的不是一般的学问,不是一般的学术,而是让你怎么样成为圣贤之辈的人。

我们举例来说孔夫子,两千五百多年来后代的子子孙孙都敬拜他、敬爱他、感恩他,而且孔子又被列为世界的十大思想家之首,今天,孔子他所影响的不是只有孔氏家族,孔子他所影响的不是只有山东,孔子所影响的也不只有中国地区,孔子所影响的是全人类。而且,孔子他在世间的影响不是几十年、也不是几百年、而是历经两千五百年历久而弥新。

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对不对?那我们要进一步探讨:为什么孔子他能够异于一般人,而受到后代子孙的敬仰?孔子他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孔子受后代子孙敬仰的地方在哪里?

他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特色?当然,我们可以说孔子因为他有高等的智慧,确实他讲出来的充满了智慧。但是我们要进一步去探讨:孔子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智慧?孔子为什么有这么宽大的胸襟、视野?为什么他能够周游列国,然后没有国界之分来跟普天下众生分享为人处世之道?为什么他会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他能够成为圣贤、成为高等心灵品质的人,到底他成功的因素在哪里?我们说要学习别人的优点,要见贤思齐,我们就要去探讨:孔子成功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我们今天就是要来探讨孔子他成为圣贤伟人的次第步骤是怎么样。

《大学》的本文虽然是短短的,但这是孔子他毫无保留的,把他成为高等智慧人物的心路历程讲出来,告诉大家我是怎么样开悟、并了解宇宙真理实相的?我是如何能够具有高等智慧的?我为什么思想、心胸、度量能够跟一般人不一样?孔子他的伟大就在于:他毫无藏私、毫无保留的把他成功的秘诀告诉大家,跟大家分享。《大学》它的核心就在这里,所以不要把它只是当作一门学问。

现在,请大家来看大学的本文,因为本文很短,我们全部把它看一遍,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好,这是《大学》的第一章,整个成圣成贤的次第步骤,用这短短两百多字诠释出来。有智慧的人就是这样,他出招干净利落,讲的精简扼要。这里面就在告诉我们:你要把你的生命意义发挥出来造福全人类,你要能够真正开启智慧,成为高等心灵的圣贤,他的次第步骤就完全都节录在这里。

我们现在来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里所讲的“大学”就是说我们要成为真正的“大人”,成为真正高等智慧的人,成为圣贤之辈的人。他的次第步骤是怎么样呢?在“明明德”—— “明德”就是我们纯净的本心、本性, “明明德”就是把我们纯净的本心、本性彰显出来,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我们纯净的本心、本性,我们的光明德行到底是什么呢?“明明德”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就是你要弄清楚,你要很明白“明德”——我们的心性,是天赋给我们,是大自然、是法界给我们的,所以“明德”就是我们要去弄清楚整宇宙的运转法则,宇宙大自然所展现出来的特征、特性是怎么样的?你能够真正清楚的知道宇宙的特征、特性,天地日月的特征特性,那你就能够了解到我们的本心、本性是怎么样的。

这时候,因为你清楚知道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本心、本性是怎么样,那你就能够把它彰显出来、呈现出来。在“亲民”前面的“明明德”是先让我们清楚了悟万事万物的真理实相。“明明德”这一个阶段,是认识、认清自己的真面目,认清我们自己的特征特性,也了解宇宙的真理实相。当你真正把我们本身修好了,基础做好了,而且因为你真正了悟宇宙真理实相,充满着智慧、爱心,所以这时候你就会来到“亲民”。

大部分的解释都把“亲民”当作“新民”——协助百姓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也就是协助我们社会风气的改善、改良,协助百姓、协助有缘人不断的成长。改变自己,然后让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回馈这个世间。“在亲民”就是我们来回馈这个世间。所以第一个阶段是自我充实,“明明德”是在自我充实,了悟真理实相;第二个阶段这时候我们感恩、服务众生、回馈世间,协助有需要我们协助的有缘人,让他们不断的成长,这就是“在亲民”。

但是“在亲民”我觉得把它当作“亲(qin)民”一样有很深厚的意义,这个“亲民”就是说:我们去拥抱民众,我们去亲近民众,爱护民众。“亲民”第一个阶段,我们要先去真诚、真心的爱护百姓、爱护众生、爱护群众。我们亲近他、接近他、拥抱众生。当众生真正感受到我们的真诚真心的时候,他就会改变。我们说要“新民”,要让众生成长改变,最有利的就是众生看到我们的德行,看到我们的慈悲,看到我们的智慧,当众生感受到我们的慈悲、智慧的时候,他会见贤思齐,他自然会想要改变。所以在“新民”之前,我们要深入民众的心,要真诚、真心的去爱护、去感恩、去拥抱、去回馈,当我们真正真诚、真心来回馈世间、来爱护众生,这时候,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爱,自然就会成长、改变。

我们不断自我充实,然后又回馈这个世间,协助众生不断的净化我们自己,提升我们自己,让这个社会越来越祥和,我们大家所朝向的目的就是共创和谐社会、共创和谐的世界,这就是“在止于至善”,这样可以了解吗?“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我们把我们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但是发挥生命意义的具体展现在哪里呢?就是在“亲民”、在“新民”,我们生命的意义具体的展现就在于:我们为人类服务了多少?贡献了多少?你生命的意义能不能呈现出来,就在于我们为社会、为国家贡献了什么?

这个“止于至善”不是说我一直修行修到感觉我是一个大伟人,自认为自己至高无上,不是这样的。这个“至善”它是一个大圆,那这个圆他一定是:我跟众生都来到很和谐、很快乐、很安详,你这个“至善”一定是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回馈这个世间,让众生真正感受到获益无穷。我们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服务众生,为众生做有意义的事情,让这个社会越来越好风气也越来越改善,促进我们自己生命的和谐,也促进我们所处社会的和谐,这就是在止于“至善”,也就是人间天堂、人间净土、美好人间的实现,一个祥和社会的具体的实践。

所以你看,大学之道所讲的是一个人修心养性的根本核心,以及发挥生命意义的根本核心,是让我们的生命能够来到完美、完满。刚才讲这些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对不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回馈这个世间。

我们再看下一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是继续跟大家讲次第、步骤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般人很容易认为:圣贤是天生的嘛!我们是凡夫,我们的距离差很远,我们不可能这样啊!最然我们也想见贤思齐、也想成圣成贤,但是那么难就等来生再说,以后再说啦!因为这个好像不可能啊,我是个凡夫俗子这怎么有可能?

一般人很容易自我设限。但是《大学》里面清楚的告诉大家:不要自卑,每个人都有可能来到这样成圣成贤的阶段,那它的方法、步骤是怎么样的呢?他在后面就陆陆续续的讲出来。

前面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都希望把我们的生命意义发挥出来,希望能够真正回馈这个世间,让我们觉得活的很快乐,生命很有价值,这一生了无遗憾,对不对?每一个人都希望这样,好,当你有了清楚的人生的目标、方向感之后,你就不会像无头苍蝇到处去找、到处去钻。你人生的方向感出来了,你知道要往哪方面走、往哪方面去发展了,这个叫做“知止”,这个“止”就是我们知道自己生命的目标要往哪方面走了,这样就能够把我们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所以也就是说你已经知道生命的目标,你很肯定、也很笃定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知止而后有定”,你的心就不会像无头苍蝇到处撞、到处钻,或是觉得生命茫茫然,觉得好无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这时候,你的身心就不会到处去冲、撞、寻觅,你已经清楚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我要怎么样一步一步去走,所以这时候你的身心能够宁静下来、定静下来。因为你的目标确定了,你的心就渐渐的静下来了。“静而后能安”,这时候你能够一心一意,“安”就是身心很一心一意安住在当下,然后一步一脚印的去实践。该充实的我们不断的自我充实,该学习的我们不断的学习。“安而后能虑”,因为我们身心安定了,我们的思考就会充满着智慧,思虑就会很清晰、很有条理,不再是胡思乱想,不会是茫茫然的,也不是一下子冲出来一些念头,都不是的。因为这时候你能够深思熟虑,不会后悔,也不是冲动,你知道我要怎么样具体的一步一步去实践,知道我未来的方向要往哪方面走。“虑而后能得”,因为你用清晰的头脑去分析,然后逐步的去实现,去实践、用功,一步一脚印的耕耘,很笃定的往你的理想目标迈进,自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自然水到渠成——“虑而后能得”,这个“得”就是理想目标的实现,到这里大家可以了解吗?

我以现实的人生举个例子来让大家参考,这样大家就能够体会的更具体。这只是举例,因为我本身是医生,我走过这一条路,所以我们暂且把医生当做是一个理想、一个目标,然后来跟大家分享,其他各行各业你都可以以此类推,你理想的目标未必是要跟我相同,而是说每个人都有你觉得你理想的目标,那我是举我个人的列子让大家参考,这样大家应用起来就更能够得心应手,而不是只是停留一些观念。

“知止而后有定”,比如说:我经过一段期间的思维,体会到当医生可以悬壶济世,济世救人,可以实现我们回馈这个世间,帮助众生解除病痛的这个愿望理想。所以当我思考之后,我觉得医生这个行业不错,所以我的心就“定”下来了,定下来以后我找个很不错的环境然后一心一意的去用功,朝着成为一位医生的路途迈进。深入医学的读本,医学的领域去钻研,那真的是需要放下万缘、一心一意的去做。像现在有些学子他要考医生,他能够心定得下来特别用功,因为他有生命方的向感,就能够舍出很多的玩乐、外缘,这就是在“定”、“静”、“安”的这个阶段。当你的理想目标清楚之后,然后一心一意的去努力用功,好几年之后皇天不负苦心人,我们终于能够成为合格的医生,让我们把这个当作是一种阶段的“得”。

当你成就一个医生之后,就可以具体的实现我们的理想,来回馈这个世间。所以“定”、“静”、“安”、“虑”、“得”,那是因为你对生命的方向感清楚了,你已经选择了一个你很有兴趣的行业、职业。如果你所从事的是你的理想、你的兴趣的话,你做起来会觉得很快乐,再苦我都不觉得累,对不对?比如说我们在这边有几位讲师、老师,他们常常在国学讲堂里面跟大家义务的来回馈、来服务、来奉献,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回馈世间的一个神圣的意义,所以当他们做这些的时候很有兴趣,而且在教学相长。人家觉得你很辛苦,我们却会觉得很快乐,这就是因为知道怎么样发挥我们生命的意义,来跟众生结善缘。

好,我们在看下一段:“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已。”

“物有本末”就好像说一颗树,它有根本、有树干、有枝末,我们做事情若能够掌握到根本核心,掌握到要领重点的话,你就很快能成功;如果你做事情没有头绪,没有掌握到核心要领,只是在支流末节上面下功夫的话,那这样你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生命,你距离成功就遥遥无期。或是没有次第、没有步骤,想无头苍蝇一直钻来钻去,像这样的话,你很可能花费个二三十年都还没办法见到成效。

就比如说我们今天在这里讲座,这个地方叫做文昌阁的国学大讲堂,我们有一群很热爱中国文化,也希望把中国文化传扬开来的一群热心人士。如果我们只是在街上随便找几个人来讲,当然也可以讲,但是这样的成效不会很好;如果我们有因缘大家志同道合,共镶盛举来筹建一个讲堂,然后让四面八方有心要研习国学的人,可以来这个讲堂听闻,这样省钱、省力、省时间,又能够利益更多众生,比你在街头到处跟人家讲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金钱,而所发挥出来的效果又是大好几十倍的。

这就是说,我们办事情要掌握那个核心要领、掌握根本,你能够学习掌握到核心要领、根本的话,你办的事情很快就会成功。这里所讲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样做就很快能够成功,如果以修行、以人生来讲的话就是“成道”。像孔子也曾讲:朝闻道夕死可矣。你要来到真正的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方向次第很重要。

如果你在走成圣成贤之路,但你的方向感没有出来,方向感、核心次第你没有掌握的话,再修好几辈子你依然觉得我怎么都还是凡夫?我怎么没有像孔夫子这样的智慧?所以这里就是勉励我们要掌握核心要领。这里所跟大家分享的次第方法完全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完全不会浪费大家的生命,而是能够让大家很快就可以掌握成圣成贤的次第步骤。如果以一般世间人传功夫来讲的话,或是传秘诀来讲的话,这是属于无上的“心法”、无上的“秘诀”,一般是秘而不传不对外讲的,因为这是成圣成贤的心法,但是真正的伟人就是这样……,我现在替孔子讲啊,真正伟人的内心就是这样:我没有什么秘而不可传的,我没有保留一手,只要我所知道能够帮助大家的,我都乐意来跟大家分享。我今天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智慧,能够有这样的看法思想,我走过来的路途路程是怎么样,次第步骤是怎么样,我孔子愿意毫无保留的来跟大家分享。我把它讲出来,只要你们愿意这样一步一脚印的按照这个次第循序上进的话,很快“则近道矣”!很快你就能够得道,很快你就能够有所成就。

《大学》很深,前面就是帮助大家勾勒出一个我们人生的理想蓝图、方向、目标。我们每个人都会希望真正把生命的光辉发挥出来,回馈这个世间。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见贤思齐,成圣成贤。每一个人都希望我们的生命不只是事业成功,而是希望我们的人生也能够真正的成功,光宗耀祖,甚至将来国家以你为荣,对不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目标,那你怎么样去实践、怎么样去做呢?

请看这一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至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里就是毫无保留的跟大家讲出来:你怎么样才能够真正让你光明的德行发挥出来来利益众生呢?你怎么样能够真正开发出我们无限的生命潜能呢?你不要认为我跟孔夫子距离差很远,他是圣贤而我们是凡夫,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而且我们的“明德”、我们的本心本性跟孔子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本质上我们跟孔子都是相同的。

要成为圣贤,或是说把我们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这个次第步骤就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你真的要能来到名留千秋万世,德泽百姓,就要先治其国。这个国家并不是说一定要去当国家主席,或是当总统,或是当什么政府首长才能够,并不是这样而已。这里所讲的“国”,就是说如果你希望把你的生命意义真正发挥广泽众生的话,那你就是要能够把你所处的这个大团体、大单位处理得很和谐。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国”跟“家”我们可以把它区分为是一个大单位跟小单位,不是一定要局限在国或是一个小家庭。在家居士你们有家庭的话,这个家庭就是一个家,没结婚的话,公司就是他的“家”,一个小单位、小团体这就是一个家,一个广大的单位、广大的团体,我们把它称为一个国。所以这个“国”跟“家”我们不要把它局限在字面上,而是说小范围跟大范围。你要真正名留千秋万世,一定是你要影响的范围要很广大,让广大的众生感受到你的慈悲、你的智慧、你的德泽,别忘了那是从我们一个小单位做起,这就是先“齐其家”,你在一个小单位、在家庭里面,能够把这个家庭从原来的冲突变成和谐,从原来的对立变成大家都真诚真心的流露真爱,当然你就能够有更多的生命力来回馈这个世间。

这里讲的都有次第,然后你若希望把一个小单位能够做好,把这个家庭做好,把公司搞好,问题的重点又在哪里呢?“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你要想真正把这个家变成一个祥和的家庭,你要想把这个公司变成一个和谐团结的家庭,要知道不是仅仅在于我们是一家之主,然后我用命令的方式去要求别人。用命令的方式,别人顶多只是表面服你,心里不会服你。如果你希望“齐其家”,让这个家能够很和谐、很祥和,要知道一定是我们本身以身作则,一定要我们本身能够修身养性,从我们本身开始做起,我们本身就是个模范,我们本身流露出来慈悲和爱,家人就会受到熏习、熏陶,而且他们会见贤思齐。所以不是去要求别人,而是回来要求我们自己,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

“欲修其身者,先诚其心。”越讲越核心,越讲越精彩、越精华。

当我在读这些的时候,我觉得是在聆听古圣先贤的真传,得到他们的宝,然后我在挖宝。中国文化真的蕴藏无尽的宝藏啊!这些宝藏跟一般世间人理解的那一种宝藏不一样的地方是:世间人的宝藏在开发了之后,它会逐渐的减少;祖先所留给我们的无尽宝藏却是不一样,你越去开发他,你会得到越多的珍宝。这就是跟一般的世间财宝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大家不用客气,好好的去挖掘开发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珍宝,好不好?不要客气,尽管挖,你挖的越多,祖先所留下来的珍宝越能够发扬光芒。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一个人你说我要修身养性,要成为人家的模范,让子女可以学习,让家人可以学习,如果你本身做得不公平、做得不公正,你的心不端正的话,那你只是摆个威严的外相出来,别人还是不会服你呀。所以,真正修身养性的重点核心就在于“先正其心”,让我们这一颗心能够来到公平、公正、无私。你怎么样能够让家人信服,怎么让小孩子信服?我们就要公正、公平、正其心——我们的心很正,然后又充满了慈悲、充满了大爱。

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主管,你怎么样让员工、让干部信服呢?一定是我们的心正,我们没有藏私、没有偏心,我们用平等心善待每个员工,我们用平等心善待干部、善待属下。不因为我是董事长,然后我就多得一些利,我一样公平、公正、公开,你能够这样对自己负责,对众生负责,别人一定会信服你。所以你的心正,人家就认可,而且觉得你是很有修养的人,像这样自然就能够得到属下干部的心。

你真的心正,修身养性,家人同样的会感受到你的大爱,你的慈悲,所以这个家就会很和谐,这个公司就会很团结。这些不是用命令、不是用口号来达成,命令、口号顶多让人家表面上服从而已,真正要让人家心服,一定是我们的心性品质做到让人家敬佩,不是只有口说而心不行、心没做。

所以,“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你说我很正心、我很正直、我很公平,具体的展现就在于你做出来的行为是诚心诚意,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暗中要去算计别人,或是说要让别人吃亏,没有那些表里不一,面前说一种话然后背后说一种话。你如果让人家感觉你是两面人表里不一的话,别人会服你吗?不会的。所以我们一定是要诚心诚意表里如一。真诚真心的善待家人、善待小孩、善待父母亲、善待另一半,我真诚真心的善待员工、干部、属下,你的真诚、真心能动天哪。诚心诚意能够感动别人,这个“诚”是一个言字旁,在加一个成功的“成”,你真的做到诚心诚意表里如一的话,可以说这已是迈向成功、做人成功了,这样知道吗?

核心要领就在这里,我们做什么事,讲什么话都是真诚、真心,不会去伤害别人,不会去陷害别人,不会表面说你这个人怎么好,但是背后却不断的批评、批判,不会这样。或是我们讲话的心机里面会去伤害别人,都没有那些的。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一个人他怎么样能够来到秉持着良心理性,诚心诚意的善待家人、善待众生呢?一定在于他的内心是安心的、安详的,那他怎么样能够做到内心很安心、很安详呢?重点就在于“致其知”,因为他了解了生命的实相,了解了万事万物的实相,了解人世间的实相,对真理实相他充分了解了,这时候你才会真正的安心、安详。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为什么有的人脾气会很暴躁?因为他内心有很多的苦闷。他为什么有很多的苦闷?因为他的内在是冲突对立、烦躁不安的,觉得别人在伤害他,觉得他很委屈,或是说他觉得自己的生命茫茫然,很恐慌,尤其年纪越大之后,他越恐慌。因为生命的方向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不知道,为什么我明明想要这件事情成功,他偏偏要失败?因为你没有“致知”,你没有真正透彻去了解事情的实相。为什么员工属下他不服你?你除了没有真诚、真心对待他们之外,你没有适才适用、没有知人善任,或是说你误解了他们、扭曲了他们,他的本心本性本来都是善心善意啊,但是你却误解了他,或是当主管的怕属下的优点赢过他,而内心里面有所嫉妒。这样的话,我们看不到属下的优点,没办法让他发挥出来,所以冲突就会不断。这就是因为你没有真正客观的去了解实相,所以一个人你要来到内心的和谐、家庭的和谐、单位的和谐,除了诚心、诚意之外,最重要是你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的生命、也了解真理实相、了解众生——“致其知”就是你真正的了解。

“致知在格物”——真正的了解生命、了解真理实相,这个了解的重点就在这里,来自于“格物”,也就是你认真的去探讨、去求真求证,你对事物要真正的了解,不是道听途说,不是看个肤浅的表面然后就下论断,他不是这样;也不是别人跟你讲说某某人怎么样不好,某某人在偷公司的财物,然后你就认为他是坏人。一般人很容易别人怎么讲我们就怎么信,这个很容易变成以偏概全,或是走入迷信。你如果是迷信,没有真正去求真、求证的话,你没办法真正了解真理实相,你没办法真正了解真理实相的话,你的心不会真正的安心、安详,因为你有太多的不知道、太多的无明。你不了解小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不了解小孩子真正想要做的,他明明对美术、艺术很有兴趣,你却一直要他去当医生,偏偏要用你的意思去主导,这样的话你痛苦,小孩子也痛苦。为什么别人能够把公司经营的蒸蒸日上,而你虽然很想赚钱,很想让公司成功,但为什么偏偏越来越惨,公司的员工的心却越来越涣散?那是因为你常常以偏概全,常常没有真正了解实相,也就是说没有“格物”。

这个“格物”就是追根究底,了解真正的实相是什么。我们因为了解听闻之后,有去实验,有去检验,有去求证。当你有“格物”的心,你就能够真正了解实相,了解了实相,我们的心才会真正的安心。这时候你对处理事情就充满着智慧,你也会逐渐的迈向成功。格物辩证,求真求证,这是一个人迈向成功很重要的心态观念,重点在这里。一个人成功与否就在这里——你对事情是一知半解,或是道听途说,或是迷信,还是真正去求真求证,它是攸关你人生未来成败的关键,如果你只是迷信人家怎么讲,你就怎么信,这样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很容易变成跟屁虫,你的生命没办法真正的成功。所以鼓励大家拿出科学家求真求证的精神,格物辩证,你认真的去探讨了解实相之后,就能够“致知”。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格物而后致知,物格而后知致,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天下平”,就是一个理想和谐的社会、世界的实现,不用把“天下”界定的一定要是整个国家、或是整个世界,因为,每个人有你所处的范围,有你所处的生活圈,有你所处的社会、世界,你能够把你所影响到的范围——当然越广越好,但是不一定把他界定为整个国家,而是你所能够影响到的世界,你能够让他祥和、和谐,这就是一个理想生命人生的实现。

但是他的次第是怎么样的呢?是“物格而后知至”——你真正的求真求证,然后去了解我们生命的实相,了解万事万物的实相,这时候你的“知”就是真正的了解、真正的知道,也就是所谓的开悟、开启智慧。为什么孔子他能够讲出一般人想不到的那些真理?因为他所了解的比一般众生更深入,对众生心他了解的更深入,对生命的实相他了解的比一般人更深入。为什么孔子、老子他们对宇宙人生所讲出来的都超乎一般人的理解、超乎一般人的想象?那是因为“格物”方面他们做的很深,了解的比一般人深,他们的眼光看得更广、更高、更远。

重点就在于“格物”,这就是求真求证,所以“物格而后知致”,你的了解就不是道听途说,不是盲信、不是迷信。你真正的知道之后,自然的开启智慧,这时候所开启的智慧不是一般的盲信、迷信,不是那种层次。这是告诉我们真正开启智慧的要领核心,就在于“格物而后知至”  。

好,当你真正了解真理实相,了解生命实相,开启了高等智慧,这时候“知至而后意诚”,因为你对生命要回归哪里你也清楚了,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你也清楚了,生死大事你也了解了,这时候你很安心、很安详,内心是和谐的,因为你不用再到处去寻寻觅觅了,所以心灵里面不会绷紧。再来,当你了解真理实相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你会了解原来我是那么样的富有!你会来到真正心灵的充实,生命的富有,所以知足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快乐并不是说我拥有很多,而是因为知足啊。他觉得他很富有,这个富有不是外面世界的钱财,而是因为他了解生命的实相,了解我没有欠缺什么,我不必住富丽堂皇的地方,我只要有个地方可以遮风避雨,能够有清山绿水,虫鸣鸟叫,我就很快乐、很安详。

一个真正了悟生命实相、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所需的物质反而是越少,因为他觉得我没有欠缺,所以我不需要那些,别人需要穿金戴银,要穿名牌,我觉得我不需要那些,我简单朴素就很快乐、很自在、很安详。就像颜回他一旦食、一瓢饮却很快乐,就是因为“格物知至”啊,然后“意诚”,因为他心满意足,他没有欠缺什么,所以不会起贪,不会起贪就不会去伤害别人,不会去嫉妒别人、排斥别人,因为你觉得很知足、很快乐、很安详,没有欠缺什么,所以这时候你才会真正做到诚心诚意的善待每一个人。

诚心诚意当然用修的也可以修出来,但是那一种诚心还不是真正的诚心,真正的诚心是来自于我们真的了悟真理实相、了悟生命实相,而且了解我跟你,我们是生命的共同体,了解我跟你本是同根生。一个真正了解生命实相、了解真理的人,他一定不会去伤害你,一定不会让你造成痛苦,他一定是真诚真心的对待你,因为对你好就是对我好,看到你快乐就是我跟你分享快乐。

所以,“格物致知”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你这里做好了之后,后面自然就会诚心诚意善待每一个人,慈悲心自然的流露,爱心自然的流露,做事情有智慧。“意诚而后心正”,因为这时候我很快乐、很安详、很知足,所以没有私心、没有贪心、没有一定要追逐名利,只是随遇而安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因为我的生命得到了无尽的宝藏,不论到哪里我都是感恩回馈、奉献付出,所以他不会有贪,光明磊落。“心正”就是有平等心、慈悲心善待每一个人。所以“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当你的心真正安详快乐,你的身当然就很正确、很明显的呈现出来真正的修身养性。

你身修之后,你的家就齐,也就是说因为你改变了,家庭的氛围也改变了。以前脾气粗糙,以前很爱生气,以前总是看不惯别人,现在当我们了悟生命实相之后,从新“格物致知”之后,知道我们过去的心态是错误的,过去的人生观是错误的,所以我们懂得跟家人道歉。一位父亲如果知道过去是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小孩子的话,他会诚心诚意的给小孩子道歉,如果我们过去曾经错误的让另一半痛苦的话,当你真正开悟、真正了解生命实相之后,你会诚心诚意的跟对方道歉、忏悔。当我们流露出这样一种跟以往不同的心灵品质的时候——身心柔软,脾气改变了,个性改变了,家人一定会跟着改变。本来冲突不断的家庭,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

我们一般人都只是在强调要别人改变,责备对方怎么不改变?认为如果你能够改变的话,这个家庭就会很和谐,如果你能够像我一样这么好的话,像我这样正人君子的话,我们这个家庭就很和谐,我们这个公司就很好,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太平……你怎么不改变?

我们都会一直要求别人改变,这是一般人的情况。但是你要别人改变,别人也会怎么样?也会要你先改变你自己。所以我的体会是:除非我们先改变自己,不然你不可能去改变得了别人。这一句话是跟大家分享,我再强调一次,因为这是我的经验谈:除非我们先改变我们自己,否则你不可能去改变得了别人。所以你的家要齐,就是说要让这个家庭的气氛改善、和谐,希望亲子关系要和睦和谐,希望家人关系很祥和,记得,不是去要求家人,不是去要求别人,不是去要求另一半,重点核心就在这里:回来改变我们自己。你真的心态改变,人生观改变,身心柔软、慈悲善待家人,明理客观、很公平、很具有爱心的对待家人,家人一定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

我想有不少人他们已经能够证明到这方面,如果你还没有印证到的,你回去不妨好好的去实验,实验看看嘛。看看你原来是要别人改变,但是几十年来还是冲突不断,回来改变我们自己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够让家庭和谐?你真的这样去实验看看,你就知道,大学里面所讲的是真是假。你要让这个家庭和谐、让公司和谐、让单位和谐团结,重点就在我们本身改变了,当你的德行、你的智慧能够让一个小单位、让一个家庭改变,让家庭越来越和谐,让公司越来越和谐,这时候你的公司会蒸蒸日上,而且你的德行会德泽更多的众生,他会逐渐的向外去扩散扩大,因为有慈悲心和智慧,不管你到哪里都会促进你所到环境的和谐。在有冲突的地方,你能够让冲突大化小、小化无;到有对立的地方、有敌意的地方,你能够让这些对立敌意逐渐的消除、消失。这是因为你的智慧流露,慈悲心、爱心的流露,这时候你这世间的正面影响就像波浪的涟漪,逐渐的扩大、扩大,自然“家齐而后国治”。

你的德行越高、智慧越高、慈悲心越大,你所影响的范围就会越大,这时候“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大同的世界、和谐的社会。你能够这样广利众生,众生对你就充满着感恩,不是你要别人的感恩,而是人家自然的就会感恩。为什么孔子两千五百年后,还有这么多人感恩他?给他鞠躬,给他合掌顶礼感谢他?那是因为众生感受到我两千五百年后,还能够承受到你的德泽,立功、立言、立德,可以超越时空而存在。

把我们的心量打开,把我们的智慧打开,把我们的心胸度量打开,以利益广大众生为理想、为目标,能够这样的话,你的生命是不是会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这就是具体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可以了解吗?《大学》的第一章讲的很奥妙,他是一个很完整的一个圆,然后又告诉你次第、方向、步骤——怎么样从一位凡夫能够改变然后成为圣贤,都毫无保留的告诉你了,这是无价珍宝。


    关注 述而不作学仪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