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官和贬官文化(二)韩愈(唐朝)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年),被贬年份:801-806 连州阳山,819-820 潮州,袁州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贞元十二年(801年)在监察御史任上,为了体恤民情,韩愈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这是他第一次被贬。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元和十二年(817年),任行军司马,后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释迦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贬官的心态在这首诗中一览无余。当然不能说韩愈的文学成就都是在受贬后取得的,但他相当数量的佳文不受贬那是决然写不出的。柳宗元死后,韩愈写了《祭柳子厚文》和《柳子厚墓志铭》,表示深切的怀念。倘若没有相同的受贬经历,岂能相知如此之深。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韩愈调任袁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回长安任国子祭酒。后又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职。长庆四年(824),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祭柳子厚文》

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

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惟!

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子之中弃,天脱絷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辞。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复,群飞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则亡;临绝之音,一何琅琅。遍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托以死。凡今之交,观势厚薄;余岂可保,能承子托。非我知子,子实命我;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念子永归,无复来期;设祭棺前,矢心以辞。呜呼哀哉,尚飨!
扫描或者长按二维码关注半杯清茶社


    关注 半杯清茶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